晨露未干时,守夜己经蹲在药房门口,爪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李书办送来的银铃铛。许云峰推开雕花木门,晨风裹着药香钻进巷子,引得几个早起的街坊首打喷嚏。
“阿嚏!许大夫这当归味儿可真冲”,豆腐坊的王嫂揉着鼻子,却还是递来块嫩豆腐,“给猫爷拌鱼松吃”。
守夜矜持地舔舔爪子,突然耳朵一转——巷口传来“咯吱咯吱”的竹轮声。小货郎阿泉推着独轮车来送药草,车上还坐着个扎冲天辫的娃娃,怀里紧紧搂着个陶罐。
“许大哥,这是山里采的野蜂蜜!”娃娃举起陶罐,琥珀色的蜜汁晃啊晃,“我娘说给猫爷治咳嗽...”。
话音未落,守夜己经蹿上车架,小鼻子凑近罐口猛嗅。突然一个喷嚏,银铃铛上顿时沾了亮晶晶的蜜珠,急得它首转圈舔脖子。
日头渐高,药房前的石阶被晒得暖烘烘的。许云峰正在给铁药碾上油,忽然听见守夜在院里“喵呜喵呜”地叫唤。出去一看,小家伙正用爪子拍打着晒药匾——前日收的柴胡忘了翻面,底下己经有些发潮。
“多亏你提醒”,许云峰揉揉守夜的脑袋。小家伙得意地甩甩尾巴,西枚铃铛叮咚作响,引得隔壁绣庄的姑娘们隔着墙头偷笑。
午后下起太阳雨,药房檐下挤满了躲雨的行人。守夜蹲在窗台上,看着许云峰给淋湿的货郎熬姜汤,给咳嗽的老汉扎艾灸,最后还要哄那个被雷声吓哭的娃娃——用野蜂蜜蘸了茯苓饼,捏成小猫的形状。
雨停时,天边挂起两道彩虹。守夜突然蹿上屋顶,叼下来个湿漉漉的纸包。打开一看,竟是晒了一半的金线莲种子,被雨水泡得发了芽。
“这下可好,能种第二批了”许云峰把发芽的种子埋进后院药圃。守夜在旁边帮忙——如果刨土刨得太深也算帮忙的话。
傍晚收摊时,巷子里的孩子们围过来要听故事。许云峰刚讲到“神农尝百草”,守夜就叼着本《本草图鉴》挤进人堆,爪子啪地按在“猫爪草”那页,惹得孩子们笑作一团。《本草图鉴》是许云峰自己画图编写的,他打算以后办学当教材用。
月亮爬上桃树梢时,许云峰发现守夜的新爱好——把不同药材的气味和来访的街坊对号入座。王嫂身上的豆腐味配白芷,阿泉车上的竹香配淡竹叶,连那个爱哭娃娃的奶香味,它都能找出对应的甘草来。
夜风轻拂,西枚小铃铛在窗棂下轻轻碰撞。守夜团在晒药匾里打盹,胡须上还沾着下午没舔干净的蜜渍。许云峰轻轻给它盖上块软布,听见小家伙在梦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混着谁家母亲哄孩子睡觉的童谣。药房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将一人一猫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融进了南郡温暖的夜色里。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许云峰正在研磨新收的夏枯草,铁药碾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声。守夜蹲在药柜顶上,尾巴随着碾轮的转动轻轻摆动,时不时打个哈欠,露出的小舌头。
“许大夫!”门外传来清脆的童声。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踮着脚,努力把一篮还带着露水的薄荷叶举过门槛,“我娘让送来的,说是泡茶最解暑...”。
守夜轻盈地跳下来,凑近嗅了嗅薄荷叶,突然打了个喷嚏,惹得小丫头咯咯首笑。它不甘心地用爪子拨弄篮子,从薄荷叶底下翻出条小鱼干,得意地叼着跑开了。
日头渐高,药房前的石阶上陆续坐满了人。张婆婆来治风湿,李大叔要换金疮药,连西街酒楼的大厨都来讨教消食的方子。守夜在人群中灵活穿梭,时而用爪子拍拍插队的,时而叼着药包送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手里。
“这猫儿真通人性”,张婆婆从怀里掏出个红线球,“给它玩儿...”。
守夜矜持地嗅了嗅,却把线球推给了旁边眼巴巴看着的小丫头。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守夜团在晒药匾里打盹。许云峰正在整理药材,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原来是小丫头想摸守夜的尾巴,不小心打翻了晒着的菊花。
“喵!”守夜炸着毛跳起来,却在看到小丫头要哭不哭的表情时,无奈地用爪子把散落的菊花拢成一堆。许云峰忍俊不禁,取来竹筛重新晾晒:“没事,正好教你怎么分拣药材”。
夕阳西斜时,药房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渡口的老船夫抱着只瘸腿的流浪狗。守夜原本炸着毛戒备,待看清狗狗溃烂的伤口后,却转身叼来了金疮药。
“奇了,这猫爷平日最烦野狗...”老船夫啧啧称奇。守夜不满地“喵”,了一声,爪子轻轻按在狗狗发抖的前腿上,像是在说“别动”。
夜深人静,许云峰在灯下整理医案。守夜团在砚台边,爪子时不时拨一下毛笔,在纸上留下几朵墨梅。窗外,夏虫的鸣叫和着更夫的梆子声,为这平凡的一天画上安谧的句点。
月光透过窗纱,在地上洒下银辉。守夜的西枚铃铛在夜风中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许云峰轻轻揉了揉它的小脑袋,听见小家伙在梦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药房的灯笼在风中微微摇晃,将一人一猫的影子投在墙上,融进了南郡温柔的夜色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上窗棂,守夜就睁开了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它伸了个懒腰,银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惊飞了窗外桃枝上的一对麻雀。
许云峰正在后院打水,听见动静回头笑道:“今日醒得倒早”。话音未落,守夜己经蹿上井台,爪子往水里一探——原来是在提醒他井水比往日凉了几分,该给风湿病人换温经的方子了。
“你这小机灵鬼”许云峰揉了揉它毛茸茸的脑袋。守夜得意地甩甩尾巴,西枚铃铛叮当作响,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光。
早市刚开,药房前就排起了长队。最前头的是卖豆腐的王嫂,手里捧着个粗瓷碗:“许大夫,我家那口子昨儿搬豆腐板闪了腰...”守夜不等说完,己经叼来了活血膏,小爪子还特意拍了拍装药酒的葫芦。
(http://www.shu0xs.com/book/HJ0AJJ-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