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人,背着柴火和煤块。
这鬼天气,地面都冻得邦邦的,不先用火烤软,根本挖不动一点。
再说这么冷的天,没火取暖,山里温度更低,人长时间在山里,手脚都要冻僵了,咋干活?
至于其他没上山的人,有的就留在秦家帮忙拾掇香火,纸钱之类的。
按村里老理儿。
下葬的时候得敬拜山神。
还得撒纸钱给逝者铺路,忌讳空着手送葬。
快到午时的时候,挖坟的人总算从山里下来。
他们在里头耗了俩时辰,
说是挖七个坟坑,可真一点都不容易。
从村口走到墓地,就花了半个时辰,
到了还得先清积雪,还怕挖到别人家祖坟上,这又是半个时辰。
接着生火烤地、圈地界,等地面化软乎了,才敢动锹,
一来二去,就耗到这时候。
等下午抬棺上山的,就省事了,
路都铲开了,坑也挖好了,棺材往里头一放,填土就行。
午饭后,歇了没多久,
里正又点了批抬棺的村民。
大伙儿扛着粗木棍、麻绳往村头走,逝者家属捧着香烛跟在后头。
麻绳捆在棺材上,八根木棍交叉进去,
前三,后三,中间两,
八个人抬一口棺。
棺刚抬起来,哭灵声就响成一片。
按规矩,抬棺时,家属得哭着送。
不然逝者走得不安生。
安心姐弟俩,跟在李大爷的棺材旁,一边走一边哭喊,嗓子都哭哑了。
首到申时过半,送葬的队伍才回村。
**
大家伙休息一天。
翌日,晚饭后。
秦家一大家子围在火炉边烤火。
秦天策突然开口:
“有件事得跟你们合计一下,是关于明年种水稻的。”
秦大明往炉子里添了块炭:“你说,我们听着。”
“明年水田里的稻子,得提前几个月下种。”
秦天策知道,他们这儿稻子向来只种一季。
往年,也有村民试着种两季水稻。
可两季收下来的稻子,满打满算,也没比一季多多少。
不光搭进去不少人工,稻种和肥料,还把地养得贫瘠了,
来年翻地的时候,土块硬得都能砸伤人。
村里老一辈常说 地是娘,人是儿,糟践娘皮子要遭报应。
这在他们村里人眼里,就是违逆时令,地力耗尽的征兆,谁还敢再试?
后来大伙儿,就都只种一季了。
为啥说,要提前播种。
这可不是秦天策要瞎折腾的。
那是因为他知道,洪涝要来了。
来年七月底八月初,会接连下暴雨。
长江河水库的水一涨。
到时候河水倒灌进,
要是按老法子五月播种,稻子那个时候正长在穗上呢,涝灾一来,岂不是完全泡汤了?
若是他们提前播稻种,
等夏天洪水来之前,自家能抢收一茬稻谷不说,还能哄着村里人跟着种。
只要自个儿先把秧苗插下去,村里人瞅见了,准会好奇的过来打听。
到时候随便编个由头,保准就有人跟着学。
秦庆生挠着了挠后脑勺,还是很不理解:
“小三,你咋突然想提前种稻子?这水田养地的时辰不够,地力要是跟不上,来年收成就毁了。”
“二哥,老辈人都说‘冬雪压三遭,夏天坝要漂’,” 秦天策慢慢跟他们解释,“眼下这场雪灾少说要熬到三西月,等雪化了河渠里全是水。
咱提前下种,正好借着融雪水长苗,万一明年又闹什么涝灾之类的幺蛾子呢?咱这稻子赶在涝灾前就能收,不比别人后种的强?”
秦天策说得头头是道。
他们这是提前播种,才能从老天爷手里抢回口粮吃。
可秦庆生皱起眉:“雪灾要熬到三西月,可育苗得在水田里弄,都零下二十多度的天,稻种冻都冻僵了,也没办法发芽啊,你这想法怕不是空欢喜一场。”
“二哥,你是不是忘记了咱们家的菜园子,” 秦天策下巴朝窗外一扬,“咱们家冬天的菜长得怎么样?”
这话不是暗示,己经是明示了。
秦庆生猛地一拍大腿:“你是说在屋里育苗?”
“总算没傻透。”
秦天策咧嘴一笑,“鸭圈旁边那两间破屋收拾出来就能用。咱们赶在三月半前把苗育出来,时间完全足够。要是育苗成了,就多育些秧苗,到时候分给村里人。”
安心一听这话,连忙凑上前:“天策哥,你们要是育苗,就用我家的稻种吧,我也能搭把手。”
吴氏在一旁点头:“我也这么想。”
秦天策朝安心笑了笑:“你们放心,用了粮种肯定算钱。安心,你家存了多少稻种?”
“差不多五十斤。” 安心虽不明白用意,还是老实回答。
“行,你把这些稻种都拿来,全用在育苗上。”
安心愣了一下,还是应了下来。
她知道。
一亩水田,只需八到十斤,稻种育苗。
可天策哥要五十斤做什么?
但她信得过秦天策,没多问。
秦天策转头对大哥说:“咱家有百来斤稻种,要是这波在屋里育苗的计划成了,就把咱家和安心家的稻种都育成苗。”
“可咱家就三亩水田,加上安心家和婶子家的,也用不了这么多秧苗啊?”
秦庆生皱起眉。
旁边的秦大明和安心,吴氏也都一脸疑惑。
育十几亩地的秧苗。
哪来那么多田种?
唯独大丫和二丫很淡定,在一旁玩三哥前段时间教的跳石子呢。
秦天策咧嘴一笑:“谁说要咱们自个儿种了,育苗要是成了,可以卖给村里的其他村民。
跟他们说,提前播种能借着融化的雪水长苗,就算明年又闹啥幺蛾子也能早收,还不耽误收成 。只要价钱合适,谁家不买?晚种不如早种,乡亲们又不傻。”
听到能卖钱,秦庆生眼睛猛地亮了。
“一亩秧苗打算卖多少?”
哎呀。
为啥现在三弟的脑子,比他的还好使了?
他怎么没想到,可以用这个来赚钱。
秦天策掰着手指头算:“外头稻种卖二十文一斤,一亩地得用八到十斤育苗。咱一亩秧苗就卖三百文。”
吴氏也回过味来了,夸道:“还是天策脑子活泛,能想出这法子。”
秦庆生却算了算,算出价钱后,却撇撇嘴:
“咱家百来斤稻种,除去自家用的,顶多赚一两银子,有点少啊。”
他没说涨价的事儿。
村民又不傻。
价太高,秧苗砸手里就完了。
听到这话 。
秦天策没好气的,白了自家二哥一眼。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