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住我家吧。”
他盯着刘冬梅,“进了我家门,得安生些,别给我惹事。”
他心里清楚。
村里没人待见这婆娘。
也就自己这当里正的,能镇住她。
毕竟刘冬梅名声太臭,哪家收留都得鸡犬不宁,
与其推来推去,不如自己揽下这摊子。
见大家都有了住处,李里正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开始说下一件事。
“还有个事儿。”他声音沉了沉:
“村里头一下子走了六个人,后儿我带人去后山把坟地清出来,把他们下葬了,到时候大伙儿搭把手。”
“中!”
“我家出个劳力!”
“算我一个!”
村民们七嘴八舌应和着。
忽然有人拔高嗓门:
“叔,我瞅着今年邪性得很,入冬没几天就走了六个人,要不咱村办个喜事,冲冲晦气?”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这年头遇着灾病,总想着用红事儿破破邪。
可李里正却犯了难:“大冬天上哪儿找喜事儿?没七十大寿的老人,也没中秀才的娃,总不能凭空摆喜宴吧,大雪封山,媒婆都进不来。”
“谁说没法子。” 有个汉子一拍大腿,
“咱村适龄的小伙姑娘不少呢。对了 ,秦家老二跟采薇不是定了亲吗?就差择日子了,这不现成的喜事?六哥,让采薇提前嫁过去,正好给村里冲冲喜。”
李里正吧嗒着烟袋锅呢,听到这话,连忙抬起头,把脸转向秦天策和李本喜:
“老六家的,秦家的,你们俩说说看,这冲喜的事儿你们答应不?”
满屋子的目光唰地聚过来。
秦天策正低头,抠着袖口磨出的毛边,听到这指尖猛地顿了顿。
他知道二哥秦庆生,是早就巴不得把人娶回家。
可毕竟是嫁女儿,得女方家先点头同意才成啊。
所以赶紧把话头递过去:“咱是男方家,咋着都得随女方家的心意。六叔说咋办,我们秦家这边都可以。”
李本喜抿了抿唇。
自然是不舍得女儿嫁这么早。
可扫了眼,周围期待的眼神,还有冲喜的由头。
又想到,闺女躲在屋里绣嫁妆时,偷偷傻笑的模样,心一横就应了:
“成,早嫁晚嫁都是嫁,就当给村里冲冲晦气。”
这冲喜的由头虽说怪怪的,可倒也遂了俩孩子的心愿。
里正一听这话,立刻起身往屋里钻:“得嘞,我这就翻老黄历瞧瞧!”
没一会儿,李里正就捧着本磨破边的日历出来。
手指头在纸页上划拉着:
“十月初十,宜动土,嫁娶,还是个双日子,就定这天了!”
秦天策瞅了眼李本喜,见他点头才应道:“中,就这天吧。”
“好嘞,到时候可得去你家讨喜饼吃,去去晦气。”
“再让二牛多放两挂爆竹,驱驱邪祟,也盼着咱村,来年顺顺当当的。”
这年头娶媳妇,哪办得起酒席?
寻常人家,就是相熟的邻里送把挂面,几个鸡蛋,上门讨块喜饼,图个沾喜气的由头。
真要摆桌席。
八个碟子西个碗,光鱼肉就得花几百文钱。
庄稼人谁家舍得?
也就大户人家,才讲究这些。
散会后,秦天策拔腿就往家跑。
在外面多站一会儿,骨头缝都觉得冷,
呵出的白气,转眼就能在眉毛上结了霜。
他裹紧棉袄,往袖子里缩了缩。
“小三快过来暖手。”秦大明见秦天策进门,赶紧往炉边挪了挪身子:“今儿开会里正都说了啥?”
秦天策在门口,跺了跺脚上的雪沫子,
见大丫二丫没在堂屋,料想是去李大爷屋里陪安心安好说话了。
他凑到铁炉旁,烤着冻得发红的手背道:
“里正说村里有二十五户没地儿住,想让住砖房的人家收留。”
“咋冒出这么多?”
秦大明惊得停下添炭的手,“昨儿不才十几户房塌了吗?”
“今早又有十几户,查出来房梁裂了缝,没法住人了,咱们家李大爷祖孙三人住在这,就不住别人了。”
秦天策起身,去倒了杯温热水,一杯温热水下肚,感觉整个人都暖和多了。
他继续说:“后天,里正带人送六个走了的乡亲上山,咱们得去搭把手。”
“成。” 秦大明点点头,“下午我跟老二去安心家把东西搬过来了,粮食放他们屋里,杂物归置到仓库了。对了,李大爷的寿棺我用红布盖着放后院了。”
这年头,乡下老人过了五十就备寿材。
搁墙角,用红布盖着。
图个冲喜的吉利。
秦天策点点头。
想起李大爷躺在炕上,出气多进气少的模样,心里头一阵发沉。
秦天策刚想开口说二哥婚事的事儿,就被吴氏从里屋喊住:“天策,前些日子泡的豆子发芽了,看着嫩得很,能吃了不?”
“哟,我都忘了这茬。”
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早把发豆芽的事儿抛脑后了。
他跟着吴氏走到堂屋左侧。
掀开盖在木箱上的旧布。
嚯。
箱里的豆芽,己经蹿得老高了。
“能吃了。” 秦天策捏起一根端详,“到时候,切点五花肉煸出油,再下豆芽快炒,保准香的很。”
“行,我就按照你说的法子来做尝尝。”
秦天策看完豆芽,就回了屋里。
重新坐回火炉边,他瞅着二哥秦庆生正往炉子里捅火,故意拖长了声:“二哥,有件喜事儿,你跟采薇的婚期提前了,十天后就拜堂。”
“啥?” 秦庆生瞪大了眼,一脸不可置信,“咋突然改日子了?”
“村里人说今年邪乎,想办红事冲冲晦气,就把你俩的婚事提上了。”
秦天策瞧着二哥耳朵根渐渐泛红,“里正翻了黄历,十月初十是个良辰吉日。”
话音刚落。
就见秦庆生嘴角,咧得快到耳根。
秦天瞥他一眼。
瞧瞧这出息的样子。
简首没眼看。
也幸好家里人,早就把红纸,新棉被和嫁衣备齐了。
就等着成亲那天用。
也幸好,之前囤了不少过冬的东西。
不然,连招待客人的吃食都凑不齐。
不光备了米面油盐,还买了些瓜子、花生之类的零碎。
正好,可以拿来招呼上门讨喜的乡亲。
晚饭过后。
秦天策拿着两身棉袄去看李大爷,只见老爷子的情形越发不好了。
上午还发着高热,到了晚上己经不烧了,可手脚却冰凉得像冰坨子,面色枯槁惨白。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