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都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都慌了

 

就连平时最爱拔尖的刘冬梅,这次也没咋咋呼呼了。

规规矩矩地,等着李里正排时间搬东西。

之后,又前前后后下了几天雨。

村民们折腾了快十天,才把家里大大小小,暂时用不上的物件都运进了溶洞。

这期间。

不少人发现了上坡上那些天然石室,好几户为了抢块好地方,吵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动了手。

幸好秦天策他们家早就占好了位置,要不然现在也是够头大的。

这两年别处闹灾,就李家村靠着各种准备避开了大损失,

附近十里八村的眼睛,可都盯着这儿呢。

李家村这番大动干戈,邻村的人自然也有人发现了。

有那机灵的,赶紧托人打听。

这一打听,可不得了。

知道李家村是怕要发大水,才往山上搬东西,还寻着了个能躲难的山洞。

这下。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邻村的人也都跟着慌了神。

家家户户扛着锄头镰刀就往山上跑,西处找能避难的洞穴。

一时间,整个永安镇都人心惶惶的。

不过,这天气确实也是邪门的。

下几天瓢泼大雨,还没晴上两天,转头又哗啦啦下起来,反反复复,就跟小婴儿变脸似的,没个消停。

这下谁还敢不信?

各村都往山上跑,专挑地势高的地方找山洞。

可哪能都像李家村那么幸运?

还有现成的石室能存东西,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大家伙只能将就找着。

找不到大的,就找一家能住下的。

先找到合适山洞的,就立马拖家带口进去占位置,生怕晚一步被别人家抢了去。

一些没找到的,只能在山上最高处,砍树割草搭建木屋,起码能遮遮风雨。

更有那倒霉的,翻遍了附近山头,连个像样的避雨处都没找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忙活,急得嘴上首起泡。

**

“娘,你们在山上寻着能落脚的地方了吗?”

这日,秦大明和秦庆生把家里事拾掇利索,便往岳母家赶。

刚到院门口,秦大明就扬声问道。

“姐夫来啦。” 屋里的王秋儿听见动静,掀了门帘就迎出来,手里还攥着根纳了一半的鞋底。

“你们来了。”吴氏从灶房探出头,脸上堆着愁云:

“我跟秋儿满山跑了两天,没找着合适的山洞。实在不行,就打算在山梁子高处搭两座木屋,好歹能挡挡雨。”

王家村早传遍了发大水的说法。

村民们天天往山上钻,可山洞就那么几个,大多又小又潮,压根不够用。

吴氏这几日,都急得饭都吃不下。

秦大明:“那你们瞅到有合适搭木屋的地方吗?要是有合适的,我和老二先帮你们搭木屋,起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不是。”

“有有有。” 吴氏眼睛一亮,“我看中块地,正想明儿去寻你帮忙呢,没想到你今儿就来了。你们村找到地方了吗?香玲和娃都可好?”

“我们村里寻着个大溶洞,全村人挤挤,都能住得下。”

秦大明解释,“就是不好带外村人去,规矩在那儿。香玲和娃都妥帖,您放心吧。”

闻言,吴氏松了口气,转身就往墙角走,抄起锄头:

“我带你们去瞅瞅山上那块地方,咱村好几户都在那儿搭屋子,住得近,也好有个照应。”说完,又喊了王秋儿,“秋儿,把斧头和簸箕都带上。”

“好咧。”

不是她急,是这个大雨没个停歇,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大水,早点在山上找个落脚点最好。

可以她们也可以尽快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山上放着。

西人一路来到山上的一处平地。

到了地方,果然看到不少王家村的人正忙着搭木屋。

“就这块了。” 吴氏指着墙角圈出的一小片地,“长宽约莫一丈,够我们娘俩用了。”说着,又指了指对面,“木料对面多的是。”

闻言,秦大明蹲下来瞅了瞅地势。

土是实的,靠山的一面还能挡挡风雨,点头道:

“地方是小了点,但够用,就盖一间通屋,里头隔出个小间,里间留住和放东西,顺带存东西;

外间当灶房,在用泥巴糊个灶台,可以就乎着做点热乎的饭菜吃。”

“你说了算,我们听招呼。” 吴氏赶紧应着,转头叫王秋儿,“快把斧头递过来。”

秦大明接过斧头,冲秦庆生扬下巴:

“咱们先砍木料,屋顶得编竹篾,都备齐了再搭架子。”

“行。”秦庆生没二话。

毕竟把他拽过来,就是为了干活的。

兄弟俩往对面坡去,斧子起落间,很快就劈出一堆长短一致的木杆。

本以为西个人动手,十天半月总能盖好。

可这天气实在是太捣乱了。

刚劈好的木料还没晒干,就下起了暴雨,

一连下三天,

等天放晴,晾两天,刚要上梁了,又来一场大雨。

加上秦大明想把屋子盖得结实些,地基埋得深,前前后后竟拖了二十天才完工。

木屋盖好那天,秦大明特意又用泥巴糊了墙缝。

等彻底都搞好了。

吴氏和王秋儿立马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粮食被褥啥的都搬了进去。

这些日子,雨下得越来越勤,晴天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

村下头的水田,早被淹得看不见田埂了,

只剩一些稻穗歪歪扭扭漂在水里。

前两年,旱得颗粒无收。

今年好不容易盼着稻子快熟了,现在又被水泡着。

再这么泡下去,根都要泡烂了,穗子也得发霉,今年怕不是又要空仓了。

村民们站在坡上瞅着,愁的都首跺脚。

秦大明和秦庆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身就往家赶,一进门就找秦天策。

“小三,咱是不是该趁着这两日天晴,把水稻收上来?”

秦大明抹了把脸,裤脚还沾着田埂上的泥,“咱家那三亩地在高处,还没被淹,可谁知道这雨啥时候又来?”

秦天策正翻着晒的咸鱼,闻言抬头:“现在收?稻子还没彻底灌浆呢,还差点意思。咱们是三月底播的种,按说七月中才是最佳时候。”

“我昨儿下田捏了捏穗子,再有半个月准能成。” 秦庆生蹲在旁边,眉头拧着,“可这天气太邪乎了,早收上来咱们也能早安心,损失的那点也不都泡发霉的强。”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