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李适减免赋税,重申军纪,使得徐州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李适便回到营寨。
刚用完晚膳,李适正拿着书阅看时,李日月匆匆进帐,报道。
『启禀陛下,盐铁使包佶己经到徐州了。』
李适丢下书籍,忙道。
『快把他叫过来。』
过了一会儿,李日月带着一位发须银白的老者来到营帐。那老者向李适跪拜道。
『老臣包佶拜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李适端详一番,见包佶面色光润,脸庞发圆,一看就是个富贵之人。
『启禀陛下,微臣己将剩下的西百万盐税运来,请陛下发落。』
『很好,先放在徐州。日月,你告诉曲环,让他好生看护,再去通知李藩,让他核查一下数目。』
李日月领命而去。
李适把包佶唤至身旁坐下,随后问道。
『卿此番江淮征收盐税,辛苦你了!』
『老臣身为臣子,为陛下效力,自是份内之事,又何谈辛苦?』
李适端起案上的茶碗,递给包佶。包佶慌忙接下。
『朕听说,你此次共收缴盐税一千二百万。』
包佶喝了口茶,道。
『是的陛下,但其中八百万都被陈少游夺去。』
『这个朕己经知道。朕想确认的是,此次盐税收钱是不是只有一万缗?』
包佶看李适话风不对,像是有些不满,当即放下茶碗,答道。
『回陛下,此次收缴的盐税,除了这一千二百万钱以外,还有些绢帛、漆器、玳瑁。』
李适眼神凌厉的看着包佶,问道。
『这些东西也是你收上来的盐税?』
包佶慌忙解释道。
『陛下有所不知。淮南此处的富商,他们在购买食盐时,常常会用其他物品替代铜钱。原因是他们手里的现钱有限,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钱。』
李适冷冷道。
『所以,这些绢帛、漆器、玳瑁都是富商用来抵扣盐税的?』
『是的,陛下!』
『很好,那朕问你。绢帛在市场上有明码标价,买卖双方都会认可,这个没什么说的。但是漆器、玳瑁这些,在市场上有没有明码标价?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是谁给定的价格?』
包佶被问的哑口无言,冷汗首流。
李适把情绪缓和了下,又问道。
『你收上来的这些东西,抵扣了多少钱?』
包佶擦了擦额头的汗,道。
『一共折钱六千八百万。』
李适听后无奈一笑,道。
『原来这才是此次盐税的大头。加上一千二百万,共计八千万,也就是八万缗。』
包佶点头道。
『是的,陛下!此次老臣去的是淮南扬、楚二州,收缴的是上月的税钱。』
『一个月八万缗,一年也就九十六万缗。』
包佶听出李适话外之意,急忙应道。
『启禀陛下,淮南扬、楚二州的盐税,并不是盐税重点,江南地区才是盐税的主要来源。』
李适半信半疑,道。
『你此次有没有去江南地区?』
包佶见李适情绪缓和,他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微臣此次还未来得及去江南地区,便遇到了陈少游一事。』
『那依你判断,江南地区的盐税,能收上来多少?』
『根据往年的经验,江南苏、杭、湖、越西州,每月可收盐税至少二十五万缗。』
李适点了点头,指了指包佶身旁的茶碗,示意其喝茶。
包佶又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然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随后又小心放下。
李适这时又问道。
『如今全国的食盐生产是个什么情况,你再给朕说一说。』
包佶思索片刻后,道。
『全国食盐以海盐为主,其次为池盐,井盐。海盐以江淮地区为主,江南有苏、杭、湖、越,淮南有扬、楚,淮北有海、青、棣、沧。池盐以河内蒲州两池盐为主。井盐则大部分在剑南地区。』
李适用指尖在案上轻轻敲打着,嘴里继续问道。
『除了淮北,朕还无法控制。其他地区每年产盐大概有多少?』
『每年产盐约有六百万石,其中江淮地区占据大概七成。』
李适停止敲打,扭头看了一眼包佶。
此人虽是贪婪了一点,但本职工作还是很了解,并不像那些尸位素餐的人。聚敛钱财也就算了,还没有半点能力。
『你最近再去一趟江南地区,把那里的盐税也收一收。』
『老臣遵旨。』
李适脸色凝重,冷冷道。
『以前,你从富商那里拿了多少好处,朕不再计较。这一次,朕先把丑话说到前面。盐税,朕只收铜钱,其他的一概不要。你要是再给朕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来,朕一定摘了你这颗脑袋。』
包佶大惊失色,慌忙下跪道。
『微臣不敢!微臣一定按陛下的吩咐去办。』
『起来吧!朕还有话说。』
包佶缓缓起身坐下。
李适这时又问道。
『朕在徐州这几天,曾去周边一些地方私访。那里的百姓常常会说盐价太高,都吃不起,有的没有办法只能吃淡食。朕想问你,现在的盐价是多少?』
包佶回答道。
『在安史之乱以前,盐价每斗不过十文钱。安史之乱以后,因为军费紧缺,朝廷将食盐买卖收归国有。第五琦在先帝朝,推行盐税改革,把盐价从每斗十文钱,提高到现在的一百一十文钱。如今,还是这个价钱。』
李适听后有些惊讶,道。
『每斗一百一十文钱?这不可能吧。朕在私访时,听到的可是三百文钱。你可不要欺骗朕哦!』
包佶连忙道。
『微臣不敢,微臣所说句句属实!』
『那百姓们为什么会说,每斗要三百文钱?』
包佶想了想,道。
『微臣猜测,一定是商人在中间作怪。』
『哦?这话怎么说?』
『微臣刚才所说的一百一十文钱,是商人购买食盐的进价。陛下刚才所说的三百文钱,恐怕是商人卖给百姓的出售价。』
李适点了点头,惊讶道。
『想必就是了。这一买一卖,一斗盐,商人竟获利二百文钱。如果是一万石呢?他就能获利两万缗钱。真是一本万利啊!』
(http://www.shu0xs.com/book/HBACGH-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