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入朝堂纷争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初入朝堂纷争局

 

李伯棋在汴京城里的名声如日中天,他的文章所引发的讨论热度丝毫未减。然而,他还未从这声名鹊起的喜悦中完全回过神来,便被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堂纷争之中。

这日,李伯棋正在家中与玲玲探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管家匆匆来报,说是宫中太监前来宣旨。李伯棋心中一惊,不知为何宫中会突然传旨。他赶忙整理衣冠,出门迎接。

太监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书生李伯棋,对国事见解独到。着即刻入宫,参与经筵讲席,与诸大臣共商国是。钦此!”

李伯棋领旨谢恩后,心中满是诧异与忐忑。经筵讲席,那是朝中重臣与皇帝探讨治国理政的重要场合,自己一个无名书生,怎会突然被召入其中?但皇命难违,他只能匆忙随太监入宫。

进入宫中,李伯棋被引领至经筵所在之处。只见宫殿庄严肃穆,宋仁宗端坐在御座之上,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睿智。下方两侧,分列着朝中诸位大臣。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官员看到李伯棋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旋即恢复平静,只是微微点头示意。而守旧派官员们,如贾昌朝、王拱辰等人,则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与敌意。

李伯棋心中虽紧张,但仍努力保持镇定,上前向宋仁宗行了大礼。仁宗微微点头,说道:“李伯棋,朕听闻你虽为一介书生,却对国事有诸多想法。今日特召你来,便是想听听你对当下局势的见解,不必拘谨,畅所欲言。”

李伯棋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内有土地兼并严重,致使众多百姓失去生计,苦不堪言;外有西夏屡屡侵扰边境,百姓不得安宁。依臣之见,改革己刻不容缓。”

贾昌朝站了出来,冷哼一声,说道:“陛下,这李伯棋不过是信口开河。祖宗之法传承百年,一首护佑我大宋安稳,怎能说改就改?他如此言论,分明是蛊惑人心。”

李伯棋看向贾昌朝,不卑不亢地回应道:“贾大人,时代在变迁,大宋如今面临的困境,非改革不能破局。祖宗之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出调整。一味守旧,只会让问题愈发严重。”

王拱辰也站了出来,言辞犀利地说道:“李伯棋,你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有何资格在此谈论国事?你可知,随意非议祖宗成法,乃是大不敬之罪!”

李伯棋心中愤怒,但仍强压怒火,说道:“王大人,伯棋一心只为大宋江山社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如今大宋局势危急,若因循守旧,百姓将陷入更深的苦难,国家也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范仲淹见状,站出来说道:“陛下,李伯棋所言虽有些激进,但其中不乏合理之处。如今大宋确实面临诸多难题,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广纳良言,共同商讨解决之策。”

欧阳修也附和道:“陛下,李伯棋年纪轻轻,却能对国事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实乃难得。不妨听听他的具体想法,或许能为改革之路提供新的思路。”

宋仁宗坐在御座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他心中明白,改革与守旧之争由来己久,今日李伯棋的出现,不过是将这场争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思索片刻后说道:“今日经筵,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改革之事,关乎重大,需从长计议。李伯棋,你虽年轻,但见解独到,日后可多与朝中大臣交流探讨。退朝吧。”

李伯棋随着众人退出宫殿。范仲淹等人走到他身边。范仲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伯棋,今表现得不错,面对守旧派的刁难,应对得当。只是,日后行事要更加小心,他们定不会轻易放过你。”

李伯棋感激地看着范仲淹,说道:“范大人放心,伯棋明白。为了改革大业,伯棋不怕任何困难。”

然而,经筵上的这场争论,只是一个开始。守旧派官员们见未能在经筵上彻底打压李伯棋,心中不甘。他们又在暗中谋划着新的阴谋,准备再次向李伯棋以及改革派发起攻击。而李伯棋,也深知自己己被卷入了朝堂斗争的漩涡中心,但他毫不退缩,在玲玲的帮助下,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改革之策,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http://www.shu0xs.com/book/ACHFCF-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