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存第一课-适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生存第一课-适应

 

生存的第一课,是低头,是忍耐。

剥蒜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她如同一个被上了发条的陀螺,在后厨这片狭小油腻的天地里,被王婆子、李师傅、孙三娘轮番驱使:

“莺儿!去把后院水缸挑满!磨蹭什么!”

沉重的木桶,冰冷刺骨的井水,扁担压在稚嫩肩头火辣辣的痛。她咬着牙,摇摇晃晃地往返,每一步都踏在泥泞冰冷的地上。

前世挑水的记忆早己模糊,这具年轻身体的力量也远未适应如此重负。

“死丫头!让你择的菜呢?你看看!老叶子没去干净!根上还有泥!眼瞎了?!”

王婆子抓起一把她刚择好的青菜,劈头盖脸地扔回她面前,烂菜叶溅了她一脸。

食材有限,每一片叶子都需精打细算,容不得半点浪费。她默默捡起,重新处理,指甲缝里很快塞满了黑色的泥垢。

“柳莺儿!李师傅要的姜丝呢?!切得跟手指头一样粗!喂牛吗?!”

孙三娘的尖嗓门再次响起。赵桂香看着案板上自己切的、粗细不匀的姜丝,心中苦笑。

前世切葱花、姜末是拿手好戏,可宋朝的厨刀更沉、更厚,手感完全不同,案板也不够平整。

她需要重新适应这简陋又不顺手的厨具。

“火!火小了!加柴!没看见锅气都上不来了吗?!” 李师傅对着灶膛怒吼。

赵桂香慌忙抓起一把柴禾塞进炉膛。

柴火灶的火候控制,全凭经验和感觉。

柴多了,火太猛,菜容易焦糊;

柴少了,火候不足,菜肴便失了镬气。

浓烟呛得她眼泪首流,脸上蹭满了黑灰。

这原始的燃料,与现代的天然气灶天差地别。

然而,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体力上的压榨或工具的简陋,而是来自人,来自那些挑剔的茶客。

“啪!”一声脆响,一只粗瓷茶碗被重重地掼在传菜的托盘上,滚烫的茶水溅了赵桂香一手,瞬间红了一片。

她疼得一哆嗦,却不敢出声。

“呸!什么破茶!一股子陈年霉味!”

一个穿着锦缎长衫、脑满肠肥的茶客唾沫横飞,对着前来上茶的王婆子嚷道,

“还有你们这‘清心糕’,硬得能硌掉牙!糖放得抠抠搜搜,喂鸟呢?就这还敢叫‘清心居’?我看叫‘闹心居’还差不多!”

王婆子点头哈腰地赔着不是,转头就把怒气撒在离得最近的赵桂香身上,狠狠剜了她一眼,低声骂道:

“都是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连累老娘挨骂!还不快滚去给客人换茶!”

赵桂香默默端起托盘,转身走向灶台。

手背被烫红的地方火辣辣地疼。

她看着锅里翻滚的、颜色浑浊的廉价茶汤,又看了看旁边瓦罐里那点可怜兮兮、颜色发黑的饴糖(宋代主要甜味剂)。

有限的、品质低劣的食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孙三娘为了省钱,进的茶叶是最次的茶末,用的糖也是杂质颇多的劣等饴糖,做出的茶点自然粗陋。

可这口锅,却要她们这些最底层的厨娘来背。

她舀起滚烫的茶水,手指的疼痛提醒着她此刻的卑微。

前世的记忆翻涌而来——她的小店里,豆浆要磨得细,油条要炸得酥脆金黄,每一份早点都倾注了她的用心,也换来了街坊的认可。

而在这里,她空有前世积累的厨艺本能和对美味的理解,却受制于这低贱的身份、苛刻的老板、粗糙的工具和劣质的材料,连一丝施展的空间都没有!

她只能像一个真正的“柳莺儿”那样,麻木地重复着最底层、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活。

狂喜早己在现实的荆棘丛中被磨得所剩无几。

剩下的,是沉重的疲惫,是深入骨髓的屈辱感,以及一丝在冰冷现实中顽强燃烧的、不肯熄灭的火焰——那是对“生”本身的执着渴望。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