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玉堂宴的试金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玉堂宴的试金石

 

正月里的喧嚣还未散尽,甜水巷“莺歌食肆”檐下的彩绸犹在微风中轻舞,柳莺儿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烫金请柬——户部员外郎家的吴夫人,将于二月二“龙抬头”吉日,在府中举办盛大的“春日宴”,特指名“莺歌食肆”负责宴席上所有点心!

“春日宴……”柳莺儿指尖抚过请柬上精致的缠枝花纹,心潮翻涌。

这己不仅是寻常的供食订单,而是汴京顶级官眷圈层对她手艺的正式认可!

若能在此宴一鸣惊人,“莺歌食肆”的招牌将镀上真金,跻身汴京顶尖食府之列。

机遇灼灼,亦如悬顶之剑。

她立刻闭门谢客,将前堂事务全权托付给愈发沉稳可靠的阿贵和春妮。

自己则一头扎进后院小屋,点燃油灯,摊开从书肆重金搜罗来的《山家清供》、《玉食批》、《东京梦华录》等饮食典籍,仿佛一个初入宝库的学徒,贪婪地汲取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味觉密码。

“春日宴,非比寻常。”

柳莺儿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泛黄书页上关于“春盘”、“尝新”的记载。

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不时不食”的追求近乎苛刻,春日宴的核心,在于一个“新”字——尝春蔬之鲜嫩,品春物之清雅,寄托对一年风调雨顺、生机勃勃的祈愿。她来自现代的灵魂,纵有千般创意,却对这片土地上应季的春鲜、典故的寓意、贵胄的口味偏好,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与敬畏。

油灯下,柳莺儿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她如同解谜者,在故纸堆中捕捉着春日的灵光:

“春盘”之魂: 《岁时广记》详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但这只是基础。柳莺儿的目标,是将其升华为宴席上的艺术品。

她注意到《山家清供》中“梅花汤饼”的灵感——以白梅、檀香末入汤提清雅之气。能否用于点心?

“尝新”之鲜: 汴京近郊暖棚初熟的嫩韭黄、新发的枸杞芽、荠菜、马兰头,乃至早春河塘的嫩藕、螺蛳肉,皆是贵人们趋之若鹜的“头茬鲜”。

如何将这些易损的春鲜,融入耐存放、易造型的点心中,并锁住那稍纵即逝的鲜甜?

“雅意”之托: 春日宴亦是风雅之会。点心不仅要好吃,更要“有说头”。如《玉食批》提及宫廷“酥油鲍螺”仿春蚕之态;《东京梦华录》记载“滴酥鲍螺”为春日市井名点。

形、色、意,缺一不可。

“时令”之材: 窖藏经冬的鸭梨、苹果风味渐失,春日水果稀缺。柳莺儿目光锁定“杏酪”——以杏仁研磨滤浆,煮沸点醋成酪,色如凝脂,自带清甜杏仁香,是宋代春日点心的经典基底。还有新采的榆钱、槐花,亦可入馔。

灵感碎片在脑中碰撞、组合。

柳莺儿铺开草纸,炭笔飞速勾勒:

【杏酪灌肺】(春盘雅韵):

取上好猪肺,反复灌洗至雪白无腥,切作薄如蝉翼的方形薄片,焯水定型。

秘制馅料:早春嫩韭黄、枸杞芽、鲜虾仁细切,调入少许姜汁、黄酒、盐,以熟猪油轻拌锁鲜。

以肺片为“盏”,精巧包裹馅料,成半透明的小荷包状,上笼屉急火轻蒸片刻,仅熟即止,保其脆嫩。

点睛之笔:熬一锅清澈见底的“梅花清汤”(白梅、檀香末、极少量冰糖慢炖滤清),滚沸时淋于蒸好的“肺盏”上。肺片如玉,馅料青翠隐现,清汤浮着点点白梅,氤氲冷香。名曰“灌肺”,实则是借其形,托春蔬之鲜,应“春盘”古意,更取“废(肺)而新生”之吉兆。

【金明玉楮】(榆钱雅趣):

取新鲜榆钱,洗净略焯,保持翠色,细切碎末。

精白糯米粉与少量粘米粉混合,加入榆钱碎、细砂糖、化开的杏酪,调成稠滑面糊。

特制带凹槽的“楮叶”形小铜模(象征春日桑麻始兴),薄刷一层熟油,倒入面糊,隔水蒸熟。

出模后,形似一片片微缩的嫩绿榆钱叶,托着温润如玉的杏酪糕体。撒上烘香的金黄松子碎。入口软糯清甜,榆钱特有的草木清香与杏酪的甘润交织,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春意。

【辋川小样】(意境点心):

此乃柳莺儿最大胆的尝试,灵感源于王维《辋川图》及宋代盛行的“看菜”(观赏性食品)。

以石花菜(琼脂)熬煮滤清,加入微量青黛(天然矿物颜料)调成澄澈碧水,冷凝于阔口浅碟为“湖”。

“湖”中点缀:用染了栀子黄的米糕捏成微缩的“欹湖”小舟;山药泥塑成敷粉的“白石”;染了红曲米的糯米团作“辛夷坞”的点点红花;嫩豌豆泥堆成“鹿柴”青坡;最妙是用剔透的“水晶饺”(极薄面皮包裹时蔬馅)充作“竹里馆”的碧玉修竹。

旁边配一小碟真正的时令点心:荠菜、鲜笋、虾仁细切作馅的“玲珑春卷”,炸至金黄酥脆。此为“可食之辋川”。

此道点心,重在“看”其意境,次在“品”其春鲜。意在雅宴上博得满堂惊叹,成为谈资。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