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莺儿握住他冰冷颤抖的手,目光灼灼,不容置疑,“那夜的意外,是那张三命数如此,也是他吃得太急!不是你的错!更不是这碗热食的错!阿贵,你看看春妮,看看我,看看咱们这食肆!当初若没有清心居孙大娘一时心软收留,没有陈先生雪中送炭,没有沈讼师仗义执言,没有食客们的信任,我们能走到今天吗?”
她指着那锅热气腾腾的粥,声音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世道,谁没有个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时候?你递出的那碗汤,是善!是光!不能因为一个意外,就让你心里的这盏灯灭了!更不能让汴京城里,再没有人敢在寒夜里,给冻饿的人递上一口热乎的!”
“这粥,剁得碎碎的,煮得烂烂的,慢慢地喂,绝不会噎着人。”
柳莺儿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鼓励,
“阿贵,你要亲手把它递出去。看着他们喝下去,暖和过来,道一声谢。你要记住他们的眼神,记住你心里的感觉。让这碗粥,暖他们的胃,也化开你自己心里的冰。”
春妮也用力点头,眼中含泪:“阿贵哥,我陪你!咱们一起!”
阿贵看着柳莺儿信任而期冀的眼神,看着春妮鼓励的笑容,又低头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勺子。
再望向门外寒风中瑟缩的人影。
他想起当年那个差点冻死的自己,是多么渴望这样一碗热粥……
他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刺得肺腑生疼,却也带来一丝清明。
他握紧了勺子,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虽仍有后怕,却多了一丝挣扎后的坚定。
从此,“莺歌食肆”门前,每日清晨便多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两个忙碌的身影——阿贵小心翼翼地舀起滚烫浓稠的粥,春妮麻利地递上木碗和竹勺。
阿贵起初的动作还有些僵硬,眼神躲闪。
但当第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接过碗,小口小口地啜吸着热粥,浑浊的眼中涌出感激的泪水,含糊不清地说着
“多谢小哥,活菩萨啊……”时,阿贵的手,稳住了。
他笨拙地学着说:“慢点吃,烫,不够还有。”
他看见一个瘦小的孩子捧着碗,冻得通红的小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他听见越来越多的“多谢”,感受到一道道充满感激的目光。
那碗递出的“碎金暖玉粥”,不仅温暖了寒风中饥肠辘辘的人们,更如同涓涓暖流,一点点冲刷着阿贵心底的恐惧和阴霾。
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递出,每一次看到对方安然无恙地喝下,都是一次无声的治愈。
他心中的那点善念,如同雪地里埋藏的草种,在柳莺儿执着的守护和这日复一日的“仪式”中,终于顶开了沉重的冻土,顽强地重新探出了头。
汴京的冬日依旧寒冷,但“莺歌食肆”门前的那口粥锅升腾起的白气,和那一声声带着温度的“多谢”,却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仿佛触摸到了一丝属于人间的、倔强的暖意。
而阿贵,在递出又一碗热粥后,迎着初升的朝阳,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释然而踏实的笑容。
那碗曾带来噩梦的羊汤,终究没能浇灭他骨子里的善良。
这每日的布施,是他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柳莺儿那句“善心不熄”最虔诚的践行。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