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食肆”瞬间从温暖的港湾变成了凶案现场。
很快,坊正带着差役就赶到,紧接着是开封府的仵作和捕快。
现场被坊正封锁,尸体也被抬走。
阿贵作为唯一的目击者和施汤者,被如狼似虎的差役用铁链锁住双手,推搡着押往开封府大牢。
“不是我!我没有下毒!我只是给了他碗汤和饼啊!”
阿贵一路挣扎嘶喊,声音凄厉绝望,在寂静的寒夜里传出老远。
柳莺儿和春妮闻讯赶来,只看到阿贵被拖走的背影和满地狼藉。
春妮当场晕厥,柳莺儿强撑着扶住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才没让自己倒下。
开封府大牢,阴冷潮湿,弥漫着绝望和腐臭的气息。
阿贵被推进一间狭小的囚室,铁门“哐当”一声落下,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光亮和希望。
他蜷缩在冰冷的稻草堆里,浑身抖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
他仿佛像做了场噩梦一般。
那濒死之人掐脖凸眼的恐怖画面反复在脑海中闪现,混杂着差役凶恶的呵斥和牢友麻木的眼神。
恐惧、冤屈、绝望……种种情绪将他淹没。
他一遍遍喃喃自语:“我只是想给他口热乎的……怎么会这样……怎么会……”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汴京。
“莺歌食肆”门口施舍的羊汤吃死了乞丐!
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有人说汤里下了耗子药,有人说那乞丐是仇家派来讹诈的,更有人恶意揣测是柳莺儿为了出名故意为之……食肆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
柳莺儿心急如焚。
她绝不信阿贵会下毒!
但如何证明?
那碗汤和饼己被泼洒在地,混作一团,无法验毒。
唯一的“证据”就是阿贵递了汤,人死了。
按《宋刑统》,“以毒药药人”乃重罪,即使非故意,若致人死亡,也可能被判处“过失杀人”,流放千里!
柳莺儿和苏醒后的春妮,如同无头苍蝇。
她们拿起店铺里的盈余,带着银钱西处奔走。
求坊正作保,坊正摇头叹息,爱莫能助;
想贿赂牢头见阿贵一面,却连门路都找不到;
试图向订过点心的官家夫人求助,但人命关天,深宅妇人们唯恐避之不及,连递话都难。
就在两人几乎绝望之际,一个清瘦的身影踏着夜色,再次叩响了食肆紧闭的后门。
是陈秀才。
“柳姑娘,”陈秀才面色凝重,开门见山,“阿贵之事,我己听闻。此事蹊跷,恐非表面这般简单。若信得过陈某,或可一试。”
柳莺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眼中燃起希望:“先生!求先生救救阿贵!”
“开封府推官(负责审判的官员)周大人,乃陈某同窗。此人刚正,但极重实证。眼下关键,在于证明那人之死,非因汤饼有毒,而是其自身缘故。”
陈秀才沉吟道,“陈某思来想去,此事非精通律法、善辩能言之‘珥笔书生’(宋代对讼师的称呼)不可为。我恰好识得一人。”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