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菜的成功,让“莺歌食肆”的冬日不仅未曾冷清,反而因暖锅热气、羹汤浓香和签菜精巧,吸引了更多寻求温暖的食客。
春妮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掌柜天赋,言谈得体,算账利落,应对官家嬷嬷们游刃有余。
阿贵则成了前堂的定海神针,嗓门洪亮,调度有序,将跑堂和新招的伙计管得服服帖帖。
柳莺儿真正退居幕后,整日埋首于灶台之间,或是在后院小屋研究新方。
她的名字渐渐成为一种传说——“那位神秘的柳厨娘”。
然而,暂时的安稳并未消除隐患。
一日,帮厨娘子小翠在后巷倾倒厨余时,瞥见两个陌生男子在巷尾阴影处低语,其中一人侧脸的一道旧疤,让她莫名心慌,连忙跑回告诉柳莺儿。
柳莺儿心头猛跳,那道疤……竟与她噩梦中推原主下河的其中一个蒙面人眼角的疤痕位置重合!
她强作镇定,吩咐小翠勿再声张,暗中却让阿贵加强了留意,尤其注意打听食客中是否有与忠勇伯府相关之人。
压力之下,柳莺儿将对身世安危的忧惧,转化为更专注的钻研。
某日试制新汤底时,她偶然将一小把碾碎的花椒投入沸腾的羊汤中。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汤中残余的一丝腥膻被彻底驯服,转化出一种深邃的麻香,不仅不呛人,反而勾魂夺魄,让人一试难忘,浑身暖意更胜从前!
花椒,这不正是汉代椒房殿御寒的智慧?
她如获至宝,反复调试比例,终于将“秘制椒香”融入暖锅汤底和金玉羹,成为独门绝技。
这意外的发现,如同寒冷冬夜中迸发的火星。
腊月将至,汴京城银装素裹。
夜幕低垂,“莺歌食肆”内却灯火通明,暖意如春。
黄铜暖锅里羊汤翻滚,椒麻鲜香弥漫;青瓷碗中金玉羹氤氲着热气;
煎得微焦的冬藏签在盘中滋滋作响。
食客们围坐谈笑,面庞被热气熏得红润。
春妮穿梭于各桌之间,笑语盈盈;
阿贵在柜台后拨着算盘,嘴角含笑。
柳莺儿独自站在后厨通往后院的小门边,静静看着这喧闹温暖的景象。
手中捧着一小碗刚调好的新甜品——以窖藏秋梨膏为底,融入捣烂的熟地黄和麦门冬细末,微火慢熬成浓稠的膏方,再点入少许桂花蜜。
这是她受宋代“药食同源”启发,正在试验的润燥温补甜品“雪梨地冬膏”,专为冬日燥热上火又需温补的体质设计。
微苦回甘的复杂滋味在舌尖蔓延,如同她此刻心境。
新店的根基在冬日的考验中愈发稳固,靠的是顺应天时的智慧与不断求索的勇气。
然而,后巷的阴影与颈间玉佩的冰冷触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
忠勇伯府的漩涡从未远离。
这食肆的烟火,是她安身立命的堡垒,也可能成为风暴的中心。
她轻轻呼出一口白气,融入寒冷的夜色。
手中的温甜与心底的凛冽交织。
前路漫漫,如同这汴京漫长的冬夜,但手中这碗凝聚了智慧与心血的暖意,和身边这些共同奋斗的人,便是她继续前行的微光。
雪,还在下。
而“莺歌食肆”的灯火,与那锅中永不熄灭的暖意,将继续在这千年帝都的寒冬里,倔强地亮着。研发与守护,是她永不停息的征途。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