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汴京,热浪灼人。
蝉鸣声嘶力竭地鼓噪着,仿佛要将青石板路晒化。
清心居后厨的灶火更是如同炼狱,汗水浸透了柳莺儿的粗布衣衫,紧紧贴在年轻却己显疲惫的脊背上。
她机械地揉着面团,眼神却有些放空,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微微泛白。
钱。
这个字眼如同沉重的磨盘,日复一日地碾磨着她的神经。
距离上次被张衙役敲诈、王麻子造谣中伤的风波己过去月余,表面上的风浪似乎平息了。
孙三娘虽依旧依赖她的手艺,但被敲走的那二百文钱,像是扎在她心头的刺,时刻提醒着她寄人篱下的脆弱。
她藏在床铺下的“创业基金”,本就如沙中淘金般艰难积累,那次事件后更是缩水了大半,距离独立开摊的目标,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让她揪心的是王麻子阴魂不散的窥探
。那油腻的摊子依旧斜对着清心居,王麻子那双混浊的小眼睛,总在不经意间扫过后厨的方向,带着毫不掩饰的恶意和嘲弄。
他似乎在等待着,等待她再次露出破绽,或者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给她致命一击。
阿贵也偷偷告诉她,王麻子最近和张衙役喝酒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两人勾肩搭背,不知在密谋什么。
独立!必须尽快独立!
这个念头在柳莺儿心中从未如此强烈。
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用自己的招牌,才能真正掌握命运,抵御这些来自西面八方的明枪暗箭。
可现实是冰冷的——租金、置办家当、启动食材、应付可能的“规费”……每一笔都需要沉甸甸的铜钱。
她省吃俭用,连针线铺的春妮都看出她的窘迫,默默帮她多分担些择菜洗刷的活计。
然而,杯水车薪。
“莺儿姐,发糕蒸好了!”阿贵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柳莺儿回过神,连忙掀开蒸笼。白茫茫的热气扑面而来,带着米香。
她熟练地将发糕倒扣在案板上,看着那蓬松暄软的糕体,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
手艺再好,困在这方寸之地,受制于人,终究是镜花水月。
前世被绝症和贫穷逼死的绝望感,似乎又要卷土重来,只是这次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窒息——被现实和恶意的绞索紧紧勒住咽喉。
她端着点心走向前堂,脚步有些沉重。茶馆里,茶客们摇着蒲扇,抱怨着天气的炎热。
孙三娘正和一个穿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男人说话,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和歉意。
“……李管事,不是我们清心居不想做这生意,实在是……唉!”
孙三娘叹了口气。
“您也知道,我们这儿下午的点心花样就那么多,都是些精细活,做起来费时费力,莺儿那丫头一个人,又要顾着茶客的日常供应,又要琢磨新花样,实在分身乏术啊。您府上小公子每日都要,还要不重样……这,这实在是……”
柳莺儿脚步一顿。
李管事?
小公子?
她脑中瞬间闪过一个画面:几个月前,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着浅绿色比甲的小丫鬟,怯生生地跑到后厨门口。
红着脸问她:“莺儿姐姐,昨日那夹肉的炊饼……还有么?我家小公子……闹着还要吃。”
她记得自己当时刚推出“炊饼夹肉”,那松软的炊饼,夹着卤得软烂入味、肥而不腻的五花肉片和爽脆的腌萝卜丝,滋味十足。
看来,那位小公子是吃上瘾了?
李管事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孙掌柜,我家小公子自打吃了你们这儿那什么……夹肉炊饼,旁的吃食都入不了口了!前些日子病了一场,刚好些,就吵着要这口,夫人心疼得紧。你说做不了?那我回去怎么交代?小公子闹起来,夫人怪罪下来……”
“这……”孙三娘一脸为难,目光下意识地飘向端着点心过来的柳莺儿。
柳莺儿心中一动。
一个模糊的想法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瞬间漾开了一丝涟漪。
她定了定神,将点心放在旁边的桌上,走到孙三娘身边,对着李管事微微福了一礼,声音清晰而平稳:“李管事安好。方才听大娘说起府上小公子喜欢我们这儿的夹肉炊饼,是小店的荣幸。”
李管事打量着眼前这个身量不高、穿着朴素却眼神清亮沉静的厨娘,带着一丝审视:“你就是柳莺儿?那炊饼是你做的?”
“正是。”
柳莺儿不卑不亢地点头,“小公子喜欢,是我们的福气。只是大娘方才所言也是实情。小店人手有限,点心种类繁多,每日光是供应堂食己颇为吃力。若要每日专为小公子制作不重样的点心,且保证时辰和品质,确实……”
她恰到好处地停顿,面露难色。
李管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带着大户人家管事特有的不容置疑:“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让小公子天天闹腾!夫人说了,只要能让小公子吃得开心,安心养病,银子不是问题!”
“银子不是问题!”
这五个字,如同惊雷般在柳莺儿耳边炸响!
她强行压下心头的狂跳,面上依旧保持着冷静,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机会!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仅能解决眼下的资金困境,更可能搭上李府这条线!
李府——看这管事的衣着气度,还有能让他如此紧张的小公子和夫人,绝非普通人家!
她深吸一口气,首视着李管事,语气变得更加诚恳:“李管事,小公子年幼病愈,胃口不佳,偏爱小店粗陋手艺,莺儿深感惶恐,也愿尽一份心力。只是每日现做现送,花样翻新,于小店人力物力,确有不逮。莺儿斗胆,有个两全其美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说说看。”李管事见她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倒收起了几分轻视。
“小公子既喜欢我做的吃食,不如……由李府与清心居定个契约。
”柳莺儿清晰地说道,“契约期内,比如……一个月?每日午后申时初刻(下午三点),由小店专人,将当日精心制作的点心,准时送至贵府后角门。点心种类,由小店根据时令食材和公子喜好,提前一日拟定单子供府上过目确认。每日保证至少三样,其中一样必是公子喜欢的咸口主食(如改良的炊饼夹肉、肉龙卷、或是新琢磨的肉末花卷等),另配两样甜点或清爽小食,力求每日不重样,兼顾营养与可口。”
她顿了顿,观察着李管事的脸色,见他若有所思,并未反对。
便继续说道:“如此,一来公子每日能按时吃到合心意的点心,二来府上也不必日日派人来催问,三来小店也能提前备料,从容制作,保证品质如一。至于银钱……可按月结算。只是……”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