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汴京烟火里的野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汴京烟火里的野望

 

汴京烟火里的野望

初春的汴京,空气中还残留着料峭寒意,但御街两侧的柳梢己迫不及待地抽出嫩黄的新芽,昭示着这座帝国心脏的勃勃生机。

清心居茶馆的后厨,烟火气比前堂更加喧嚣鼎沸。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蒸笼叠得老高,白茫茫的水汽氤氲弥漫,模糊了人影,也模糊了柳莺儿额角细密的汗珠。

柳莺儿——或者说,躯壳里那个名为赵桂香的灵魂——正麻利地将一屉蒸好的米发糕端下。

那糕体蓬松暄软,带着新米的清香和恰到好处的微甜,与她刚“醒来”时吃到的干硬发糕判若云泥。

这己是她改良后的第三批点心,茶客们的反应一次比一次热烈。

孙三娘那张惯常刻薄的脸上,这几日也罕见地松弛了些许,偶尔瞥向柳莺儿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审视和估量。

然而,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虚感,却像细小的藤蔓,悄然缠绕上柳莺儿的心头。

她看着自己因劳作而微微发红、却充满年轻活力的双手,再对比前世那副被病痛和绝望掏空、布满针眼和老茧的躯体,巨大的庆幸与感恩几乎让她热泪盈眶。

但,仅仅是这样吗?

她将一碟碟精致小巧的油墩子(改良版,内馅是清爽脆嫩的雪菜肉末)码放在托盘上,听着前堂隐约传来的茶客们对点心的啧啧称赞声。

这声音,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了一圈圈涟漪,最终汇聚成一种久违的、几乎被她遗忘的悸动。

那是前世在自家那个不足十平米、油烟弥漫的早餐店里,看着早高峰时排起的长队,听着顾客们满足的咀嚼声时,心底涌起的踏实与骄傲。

是亲手揉捏面团、调配馅料、掌控火候,将平凡食材点石成金的创造

更是那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甚至能撑起一小片天的独立与尊严。

“重生……”柳莺儿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尚带余温的蒸笼边缘。

“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命,难道就为了在这方寸厨房里,永远仰人鼻息,做个‘手艺还不错’的厨娘吗?”

一个清晰而强烈的念头,如同惊蛰后的第一声春雷,在她脑海中轰然炸响:不!绝不!

前世被绝症和贫穷扼杀的“野心”,在这具年轻健康的身体里,在汴京繁华市井的烟火气中,如同汲取了充足养分的野草,疯狂滋长,瞬间燎原!

她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改良”。

属于赵桂香的那部分灵魂彻底苏醒,那个在街头巷尾摸爬滚打几十年、深谙小本生意经的老板娘,开始以全新的、无比锐利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名为“汴京”的巨大舞台。

趁着送点心、收拾碗碟的间隙,柳莺儿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清晨的汴京城,是另一番喧嚣景象。街角巷尾,支起了各式各样的早点摊子:热气腾腾的胡饼摊、香气浓郁的羊肉汤锅、简单朴素的馎饦(面条)挑子……食客们行色匆匆,或蹲或站,捧着粗瓷大碗狼吞虎咽。品种虽多,却大同小异,无外乎饼、面、羹汤几样,讲究的是个“快”和“饱”,精细和口味变化则乏善可陈。

而到了午后,清心居这样的茶馆便热闹起来。

文人墨客、商贾小贩、甚至深闺女眷,都喜欢来此点一壶清茶,消磨时光。

茶馆提供的茶点,除了她改良的几样,大多还是传统的硬壳点心、干果蜜饯,甜腻有余,清爽不足,更谈不上什么新意。

孙三娘曾抱怨过,下午的茶水钱好赚,茶点却总是卖不动。

商机!巨大的商机!

柳莺儿的心脏怦怦首跳。

早餐市场巨大但粗放,缺乏能让人“眼前一亮”并愿意为之驻足、甚至排队的美味;下午茶点需求明确,却供给乏力,品质和创意都亟待提升。

这中间的空隙,就是她柳莺儿可以大展拳脚、甚至开疆拓土的蓝海!

一个清晰的蓝图在她脑海中迅速勾勒:她要做的,不仅仅是点心,而是能抓住汴京人味蕾和钱袋子的“美食”!

她要拥有自己的招牌,自己的摊点,甚至……未来属于自己的铺面!

这个念头一旦成形,便如同烙印般深深刻下,带着滚烫的温度和不容置疑的坚定。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

眼下的她,不过是清心居后厨一个签了活契、身无分文的小厨娘。

要实现这看似遥不可及的野心,第一步,便是积累——积累过硬的手艺、积累珍贵的口碑、积累初始的资本、积累可靠的人脉。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却又必须勇往首前。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