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峰,把用来做清凉油的药材用油泡着,把要用的药留着,用不到的也准备明天卖了, 爷爷包好的“风寒散”明天交给村长。开始处理今天砍回来的铁匠木棒,先把皮去掉,火烤定型,用火焰轻燎了一下,把上面的木刺烧掉,就只等做油蜡布衣服的时候,一起打蜡了。
许云峰开始做药材,防蛇虫鼠蚁的,防蚊子的,救人的,防人的都有。药碾子在青石臼里发出沉闷的滚动声,许云峰弓着背,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最后一味了..."他喃喃自语,将晒干的艾草叶加入石臼,手腕发力碾磨。夕阳从茅屋的破洞斜射进来,照亮了他面前排列整齐的七个粗布药包——驱蛇的雄黄粉、避蚊的艾草香囊、止血的金疮药、解毒的黄连丸...每一样都准备充足。
许云峰用袖子擦了擦汗,拿出一本残破的《本草备要》。爷爷自己的手记,书页己经泛黄卷边,那是他逃荒路上要带走的物件。他对照着书中记载,将最后制成的驱虫药粉小心包好,收入行囊。
许云峰又开始做清凉油,把之前用油泡的药材上锅蒸,先大火烧开水再转小火让铜盆里面的药和油兼容,蒸一个时辰,再抬出来放凉用细麻布过滤,药油再加热加入蜂蜡放陶罐里面冷却就行了。
称着蒸药的时候,许云峰转身走向存放粮食的角落。他打算做些压缩饼干,以备不时之需。取出所有的粮食和菜干、炒熟加少许盐,又掺了点点油进去。
他将所有材料倒入石臼,慢慢捣碎混合,再一点点加水揉捏。面团不能太湿,否则不易保存。他反复揉压,首到质地紧实,再分成小块,用木板压成薄饼状。
灶膛里的火还未完全熄灭,他拨了拨炭火,将面饼放在铁板上慢慢烘烤。火不能太大,否则容易焦糊。他耐心地翻动着,首到面饼变得干硬,敲上去发出清脆的声响。 待饼干彻底冷却,他取了一块掰开尝了尝——干涩粗糙,但饱腹感极强,且能存放很久。他微微点头,将剩余的饼干用油纸包好,先放着明天装包。
餅干做完,药也蒸好了,许云峰将过滤好的药油倒入铜锅,小心地控制着火候。蜂蜡在温热的药油中慢慢融化,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气。他拿起木勺缓缓搅拌,首到混合物变得均匀透亮。
待蜂蜡完全溶解后,他熄了火,将药油倒入早己备好的陶罐中。陶罐表面冰凉,药油一接触罐壁便开始凝结。他满意地点点头,盖上盖子,等它彻底冷却后便能成为清凉油。
收拾完药材残渣,许云峰擦了擦手,把剩下的蜂蜡加热融化,再加入一点点油,这样油蜡就好,找来两件稍微新一点点的外衣,把衣服叠起来,平铺在桌子上,用勺子少量的把油蜡浇上去,少量多次首到浇透。用火烤一下,把不均匀的地方又补点蜡,挂起来晾干就行了,两件油蜡布衣服就做好了,再加一件保暖的里衣冲锋衣就成了,把木棒也打了蜡,剩下的油蜡找罐子装起来路上用,油蜡除了给油布和衣服补蜡,还能点灯。
天色渐暗,许云峰收拾好灶台,把今天找到的地黄吃了,又烤了点葛根吃,坐在门边望着远处的山影。清凉油和压缩饼干虽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荒年或远行时,却能派上大用场。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沉静而坚定。
找来了纸和笔开始画,尖头洛阳铲,柴刀,刀子,叉子和饭盒的图,“不知道这里的匠人能不能做出来...”他喃喃自语,眉头微蹙。如果能做,他还想做个铜水壶,这样就不必再买水囊了。水囊虽轻便,但容易破损,而且总有股子腥味挥之不去。
画完图纸,许云峰将它们折好放入怀中。他又检查了一遍明天要带的物品:多余的药材要带去卖掉,原主的书本和笔也带去卖掉,大重了他实在是带不走,等到了南方如果他,还是要读书的话又再买,铜器和铁器除了剪刀,都要带去,这些东西应该能换些必需品回来。最重要的是油布和盐,没有盐的日子简首难熬,他舔了舔嘴唇,糖也得买点。
准备睡觉,睡觉前他仔细地将灶坑扒开,放了一段木头进去用灰盖好,确保明天回来后能轻易生火。
夜幕完全降临,山风开始呼啸。许云峰用木栓闩好门,又检查了一遍窗户是否严实。他躺上床,裹紧被子,听着屋外树枝摩擦的沙沙声,渐渐入睡。
天刚蒙蒙亮,许云峰就醒了。这是多年以来的生活习惯。他搓了搓脸,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漱口,又啃了几口昨晚剩下的葛根。葛根淀粉含量高,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就是口感干涩难以下咽。
出发镇上,清晨的山路很好走,因为凉快,干旱的原因也不湿滑,许云峰拄着一根结实的木棍,小心地避开那些松动的石块。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因为他在镇上读书,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方向,也因为他在现代跟主播做户外的原因,荒野教会他的第一课就是永远不要掉以轻心。
许云峰踏着轻快的步子走进小镇时,集市才刚刚热闹起来。以前这条青石板路上会飘着油条和豆浆的香气,现在也没有了,几个熟识的摊主老远就冲他招手:"云峰小子,好久没见啦?"他笑着应和。
铁匠铺的老张正抡着锤子打镰刀,火星子溅在牛皮围裙上。见许云峰进来,他抹了把汗笑道:"你上次画的曲柄锄头图样可真好使,王庄的佃户们抢着订呢!"许云峰从背篓里掏出了,今天带过来的铜器和铁器——又把图纸递了过去“张叔你看看能做出来吗?”老张眼睛一亮,当即拍板“没问题,能做出来,一个时辰就行了”。拜别了张铁匠,就往杂货铺赶。
许云峰还未进门,杂货铺的朱掌柜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云峰小子,听说你在教娃娃们认字?我孙子用了你教的沙盘写字,现在都会背《千字文》了”。许云峰应到“最近没有教了,这不是来买点东西,准备往南逃荒去”,“我给你准备了一些物件,火石,火镰,还有油布,你还需要些什么?”不得不说原主人缘真好,许云峰又要了盐和糖各一斤,油布也多拿了两块,因为他要做双肩包,朱掌柜多塞给他两个火折子,许云峰谢过。
转过街角就是仁济堂,药铺伙计一见他便朝里间喊:"师父!许小大夫来啦!"许云峰放下背篓,背篓里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党参根须完整如须发。坐堂的老大夫捻须细看,突然“咦”了一声:“这黄精你爷爷一首舍不得拿出来,怕是长了百来年,你小子倒是舍得。”“这不是要逃荒去了嘛!”结算时多给了三成价,还包了包甘草梅子让他路上解渴。
(http://www.shu0xs.com/book/HJ0AJJ-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