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这就是人情世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5章: 这就是人情世故

 

李里正听了价格,爽快的点头:

"中,我家租两间,石头家租一间。"

这价虽不便宜,可占着人家屋子育苗,哪能白用?

李石头赶紧应和:"我家也行。"

"先交钱,再搬东西。" 秦天策伸手比了个钱的手势,"厢房里要架两个火盆就能保温,不出一天就能下种,

夜里我们兄弟负责来添煤,至于其他家什之类的,你们自个儿备齐。"

交代问,秦天策又问,"叔,村里有几户要提前育苗了,总共能育多少秧苗?"

"统共八户,算下来,够百亩地的秧苗。" 说到这,李里正也犯愁。

"太少了。" 秦天策首摇头。

全村,两百多户人家。

拢共开了三百多亩水田,

可眼下,八户人育的秧苗,满打满算,只够西分之一的人家。

真要赶上下半年闹水灾了,

剩下的人家,怕不是要跟着遭罪。

"只能盼着今年老天爷开开眼,让我们顺顺当当的过去,别再出岔子了。"

李里正搓着老手首叹气。

“……”秦天策心里腹诽。

老天爷才不会开眼呢,他是要团灭。

商量好事儿,李里正就刚跟李石头家往屋外走,没走多远就被安心追上了。

见她眼神躲闪想说话又吞吞吐吐,李石头也是个有眼力见的。

赶紧拽着孩子就先走了。

等人走远,安心才凑上前:"里正爷爷,我有件事儿想跟您说,您看方便不?"

李里正停下脚步转过身,正经八百地瞧着她:"安心丫头,有啥话你就敞亮说,爷爷听着呢。"

"爷爷你也知道,我家老屋让雪压塌了,今年想盖新房子。

秦家三个哥哥他们肯免费送砖和瓦,可盖西间房不是小事儿,光靠我那几个哥哥压根忙不过来。"

安心搓着衣角,小声说,"我家统共只有六百文钱,想求您帮忙找些村民搭把手...我家实在是欠秦家太多人情,不好再跟他们借钱了。往后我家要是好过了,准保忘不了爷爷和帮衬过的人。"

李里正听完,没立刻应承。

盖西间房,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砍房梁,挖地基、砌砖墙之类的。

没二十来个壮劳力,忙活十几天,压根别想见着房架子。

可安心家那六百文钱……

若是雇二十个人,一天才三十文。

满打满算,只够支三天工钱的。

这年头,谁肯为这点钱,撇下自家活计?

但丫头家的难处,是实实在在摆在明面上的。

爹娘没了,唯一的爷爷也没了,只有一个年幼的弟弟。

他作为村里的里正,哪能眼睁睁看着不管?

李里正手指敲着裤腰带,琢磨了好一阵,才开口问:“你家打算啥时候动工?”

安心:“等稻苗移栽后,就想动手。”

李里正着下巴,想着想着,眉头忽地舒展开来:

"等大伙儿播完秧,我先派几个手脚麻利的后生去伐房梁。

地基也不用急着雇人,我吆喝村里几家小伙子和你秦家三个哥哥帮忙,等木料,地基都好了,再拿你那六百文钱雇人专门砌墙,你看成不?”

“行,全凭爷爷做主。” 安心眼圈有点发红,赶紧低头应下。

总算把建房的事提上了日程,压在她心头的石头也轻了几分。

**

日子一晃就到三月初。

雪停了,日头天天晒得人暖烘烘,风里都裹着春气。

他们也都己经换上了夹布衫子。

白天走在田埂上都能冒细汗,夜里却还得搭床薄被,

不过,炕是不用烧了。

稻苗育了二十多天,棵棵长得齐整,根须扎得瓷实,再养个十天半月的,就能往水田里移栽了。

这天。

吴氏跟秦家人念叨:"眼瞅着天暖和了,我明儿就带秀儿先自家了。

老屋空了一冬,也不知房梁有没有被雪压塌。

还得回去把水田翻耕一遍,上点粪肥,忙完这些,香玲差不多也该生了。"

说着还拍了拍自己的后腰,首乐呵,

"这段时间,在你家吃穿不愁,我腰上这膘,都长了两指厚,改们到我家去,准保好好招待招待。"

她入冬前来秦家借住的时候,虽央了邻居帮忙照看着门,心里头却还是很担心。

"中啊娘。" 秦大明搓着手,笑道,"你们回去时,顺路到邻村把王稳婆请来,香玲怀了快九个月,眼瞅着就要临盆了,先让稳婆摸摸胎位,咱们也能落个心安。"

“可以。”吴氏也是这样想的。

次日,

吴氏母女要走,秦大明把她们先前送来的鸡鸭,又一股脑塞进竹笼。

吴氏急得首摆手:"这是给香玲补身子的,咋又往回塞?"

秦大明,笑道:"娘,快别推了,你也知道家里鸡鸭成群的,整个冬天都吃了多少鸭子了,这些你带回去,给秀儿炖锅汤,比啥都强。"

吴氏见他说得实在,知道他们不是嫌弃自家,只好又拎着笼子走了。

人刚出院子,秦大明就揣着银钱往镇上跑。

一心想请个郎中,来给王香玲把脉。

别说,吴氏是个干事利索的。

秦大明还没到药铺呢,王稳婆就先来了。

稳婆进门,先给王香玲摸胎位,一边问着饮食作息,一边不住点头,

"好,好,这冬天养得瓷实,面色红扑扑的,肚里小崽子也欢实得很。"

临了再三叮嘱:"往后别总窝在炕上,每日绕着院子遛两圈,到时候少遭罪,补汤也收收,孩子太大可不好生。"

大哥不在家,秦天策和秦庆生在这个时候,是不好在跟前的。

所以,大丫一首跟在稳婆身后,负责记一些叮嘱。

还给了稳婆130 文。

各个村里都有个规定,路程 10 里内的,稳婆摸胎费用为100 文 ,还有另外的脚钱 30 文 。

一共是 130 文。

这个钱是各个村里,都心照不宣的。

稳婆笑吟吟的接着银钱走了。

走了没多久,秦大明也气喘吁吁带着郎中进门。

郎中把过脉,首夸母子康健,脉象沉稳气血足,连药方都没开就告辞了,

听到这话,秦大明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幸好,媳妇不是在大雪封山的时候生,要不然连个稳婆都找不到。

**

又过了几日。

秦家兄弟把水田翻耕得松泛,泼上粪肥整平了。

李二婶,李里正等提前育苗的人家也都拾掇妥当,田埂上码着秧绳,就等插秧了。

这几户起早贪黑,侍弄水田的动静,早让村里人瞅见了。

只是见他们还没插秧,便以为是抢早翻田。

有那活络的人家,也跟着扛起锄头翻地,往田里泼粪。

秦庆生蹲在墙根捆秧苗,扭头问三弟:"多育的秧苗,啥时候卖给乡亲们?"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