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临洮薪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临洮薪火

 

临洮的风沙卷着枯枝掠过荒原时,秦异人正用钛合金卡扣敲击古树的年轮。

系统界面显示「古树碳龄 230 年」,却见树皮上布满斧痕 ——

村民为煮粟米,己砍倒三棵百年栎树。

黑牙抱着账本咳嗽两声,账册里「燃料短缺」的红笔批注刺目:

「人均日耗木柴 8 斤,超出可持续范围 300%」。

“村长,这样砍下去,十年后临洮会被黄沙埋了。”

秦异人踢了踢脚边的树桩,火星溅在他掌心的打火机上。

围观众人惊呼后退,却见他只是用指尖捏起一把煤粉 ——

那是从吕不韦商队换来的山西煤炭。

丑时三刻,临时搭建的土窑前挤满村民。

铁蛋按照「7:3」的比例混合煤粉与黏土,黑牙用自制木质模具压出带十二孔的煤团。

系统界面弹出「初级工业链激活」,秦异人将煤团放进灶膛,打火机火苗腾起的瞬间,浓烟比木柴少了七成。

“这咋没烟?”

老猎户凑近灶台,被热浪逼退半步。

“孔多通风,燃烧充分。”

秦异人用铁棍拨弄煤团,蓝色火苗从孔洞跃出,“同样的燃料,木柴烧一炷香,这煤能烧三炷。”

村长捏着煤团迟疑:

“可这黑疙瘩,真比木头经烧?”

“试过便知。”

陈宫适时递上计时沙漏,这是从咸阳带来的精密器具。

当沙漏第三次倒转时,木柴灶早己熄火,蜂窝煤却仍在燃烧,余烬呈灰白色 ——

系统检测显示,燃烧率达 92%。

“神了!”

村长扑通跪下,身后的村民跟着叩首。

秦异人连忙扶起,看见对方腰间挂着的「护林符」——

那是用最后一块树皮刻的,却保不住一棵活树。

卯时整,三百斤铁矿运抵临时工坊。

黑牙的「技术专利登记处」用夯土砌成,门楣上的「专」字由铁柱书写,横平竖首像极了蜂窝煤的孔洞。

村长递上铁矿时,指尖擦过登记册上的「革新税」条款:

「仿制蜂窝煤者,需缴纳产量 10% 作为技术费」。

“为啥要缴税?”

他摸着粗糙的纸页问。

“因为这是铁蛋想出来的法子。”

秦异人指向正在调试模具的少年,“就像你家的羊下了崽,分邻居一只,下次他的牛犊也会分你 —— 这叫「专利共享」。”

系统界面的民心值跳至 160/100,铁柱的耳朵涨得通红。

他从未想过,自己跟着大人学的算术和力气,竟能换得全村的铁矿。

黑牙在旁记录:

「专利持有者:铁蛋;技术估值:300 斤铁矿 + 每月 50 斤粟米」。

“以后临洮的煤窑,归你管。”

秦异人将模具递给铁柱,“但有三条规矩:一不许砍古树,二要留通风口,三 ——” 他指了指远处的幼林,“每烧一窑煤,种三棵树。”

辰时三刻,第一炉批量生产的蜂窝煤出窑。

流民们捧着温热的煤团,发现上面印着清晰的「铁」字 —— 那是铁柱的「商标」。

系统界面解锁「初级工业链」,显示可生产「铁锹、齿轮、简易机床」。

秦异人望着土窑上升起的淡淡青烟,忽然想起现代纪录片里的「三线建设」,一样是在荒地上建起希望。

“大人,有人偷学咱的法子!”

午时整,斥候气喘吁吁来报。

秦异人赶到邻村时,看见村民正用简陋模具压制煤团,比例混乱导致浓烟滚滚。

“不是偷学,是没学会。”

他拾起一块开裂的煤团,“黏土太多,火会闷死。”

转头看向尴尬的邻村村长,“想换技术,拿羊皮来换 —— 十张羊皮换一窑煤的方子。”

邻村村长咬咬牙:

“成交!但能不能... 让铁蛋兄弟来指导?”

黑牙的算盘打得飞快:

「十张羊皮 = 50 斤粮食 = 5 个工时,划算。」

秦异人点头应允,却在此时看见铁柱从人群中走出,像模像样地讲解比例要点。

系统界面的「技术传播度」升至 45%,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工业启蒙,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让受益者成为传播者。

酉时,临洮的篝火不再是木柴堆成的山,而是整齐码放的蜂窝煤垛。

秦异人用炭条在石板上写下「临洮宪章」:

「禁止砍伐百年以上树木,违者罚煤十块;

新开煤窑需经铁蛋验收,合格者授「铁」字商标」。

村民们围坐聆听,老猎户忽然举手:

“那以前砍的树...”

“既往不咎,但从今日起,” 秦异人指向星空下的幼林,“每棵树都是临洮的子孙。”

他摸出打火机,点燃宪章前的「永续之火」——

那是用蜂窝煤余烬维持的长明火,象征技术与自然的平衡。

黑牙的账册新增「环保税」条目:

「每砍一棵幼树,需种三棵替代」。

铁柱则在模具上刻下新符号,像是火焰与树的交织。

系统界面弹出「民心值 + 30」,并附赠「植树造林术」—— 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可。

子时,秦异人站在土窑顶望向咸阳方向。

系统界面显示「初级工业链」己能生产简单工具,临洮的铁矿正在转化为铁锹、齿轮,而蜂窝煤的技术正在向周边村落扩散。

他知道,这只是工业文明的第一块砖,却足以撬动战国的生态与秩序。

远处传来铁柱的笑声,少年正在教流民识别「优质煤粉」的光泽。

秦异人摸出袖中的凸透镜,月光透过镜片在地面画出树影 —— 那是未来森林的雏形。

他忽然想起现代的「碳汇交易」,或许在这个时代,他能提前两千年,走出一条技术与自然共生的变革之路。

在更远处的邯郸,郭开望着手中的劣质煤团咳嗽不止,却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临洮,一群流民正在用蜂窝煤和铁矿,书写着属于平民的工业史诗。

而秦异人掌心的打火机,不再只是火种,而是点燃整个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http://www.shu0xs.com/book/HAFJCH-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