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才之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天才之名

 

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幼儿园活动室的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块。空气里浮动着蜡笔的油脂味、水彩的清冽,还有孩子们不加掩饰的兴奋叽喳。林晓燕坐在小圆凳上,小小的身体陷在柔软的椅垫里,指尖无意识地捻着桌上那张空白的画纸边缘,眼神有些放空。

“未来梦想”绘画比赛。老师用最甜美的声音宣布着这个命题,试图点燃每个孩子眼里的光。周围的空气瞬间升温,小豆丁们爆发出热烈的讨论。

“我要画一个全是巧克力和冰淇淋的城堡!比房子还大!” 胖乎乎的小男孩挥舞着胳膊,口水几乎要滴下来。

“我要画会飞的公主!还有独角兽!” 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声音清脆。

“我要画…画我爸爸开的超级大汽车!” 另一个孩子憋红了脸,显然觉得爸爸的大货车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东西。

林晓燕听着这些充满童真、完全符合他们年龄的“宏伟蓝图”,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打哈欠。未来梦想?她(他)的“梦想”沉重而具体——守护那个在城南旧区挣扎求生的男孩李川,改变他既定的悲惨轨迹。这个念头像一个无形的锚,沉甸甸地坠在她(他)心底。画画?在她(他)看来,这纯粹是打发时间的幼稚游戏。她(他)更愿意把这点时间用在“星光小屋”的早期架构构思上,或者琢磨张阿姨侄女最近透露的关于李川在城南小学附属幼儿园适应情况的只言片语。

“晓燕,” 温柔的声音打断了她(他)的思绪。年轻的王老师弯下腰,笑容可掬地看着她(他)面前依旧空白的画纸,“怎么还没开始画呀?每个小朋友都要参与的哦,画出你心中最棒的未来!”

林晓燕抬起头,对上老师鼓励的目光,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好吧,应付差事。她(他)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引起额外的关注。

随手拿起一支蓝色的蜡笔,她(他)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翻涌上来——大学时在破旧网吧通宵兼职,屏幕上那些闪烁着冰冷光芒的服务器指示灯;偶尔在科技新闻扫过的粒子对撞机那庞大而精密的环形结构图片;还有在深空集团打工时,远远瞥见过的高保密实验室门口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金属门……这些属于“李川”的、关于科技与庞大机械的遥远印象,混杂着今生作为“林晓燕”所能接触到的、父亲林振华偶尔带回家的那些印着精密仪器图片的英文杂志。

算了,就画这个吧。总比画糖果城堡强点。

她(他)不再犹豫,小手握住蜡笔,在纸上快速涂抹起来。线条是稚嫩的,带着五岁孩子特有的歪斜和不精准。一个火柴棍小人被她(他)画在了纸张的左下角,小人身上潦草地加了几笔,算是白大褂。而纸张的绝大部分空间,被她(他)用深深浅浅的蓝色、灰色和银色蜡笔,涂抹出一个极其庞大、结构复杂到近乎凌乱的集合体。巨大的环形结构套叠着,连接着无数纵横交错的管道和几何模块,一些地方被她(他)用银色蜡笔用力点出密集的光点,模拟指示灯。整体构图笨拙,透视全无,完全不符合绘画技巧,但那股扑面而来的冰冷、精密、庞大和未来感,却硬生生地从稚嫩的笔触里透了出来。这不像一个孩子的幻想,更像一个粗糙的技术示意图。

“哇!晓燕,你画的是什么呀?” 旁边的小胖凑过来,好奇地瞪大眼睛看着那堆“乱线”,“是…是好多好多管子吗?”

林晓燕头也没抬,含糊地应了一声:“嗯…一个大机器。” 她(他)懒得解释,也解释不清。画完最后一笔,她(他)把蜡笔一丢,任务完成。心思早己飘到下午张阿姨会不会带来新的关于李川的消息上。

然而,这张被主人视为“交差”的作品,却在收上去后,在王老师和几位幼儿园资深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我的天,你们快看林晓燕这张!” 王老师拿着画纸,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奇。几位老师围拢过来,目光聚焦在那幅充满异样“科技感”的画作上。

“这…这画的什么?结构好复杂!”

“完全不像五岁孩子能想象出来的东西…你看这线条组合,虽然幼稚,但有种奇怪的…逻辑感?”

“这个小人,穿着白大褂?站在这么庞大的机器前面?这构思…太超前了吧?”

“对比其他小朋友的糖果屋、小公主、大汽车…这个简首是外星科技!”

“天才啊!这孩子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

“我觉得可以推荐到区里参加幼儿创意绘画展!太特别了!”

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惊叹,林晓燕无从得知。她(他)只看到王老师后来看她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毫不掩饰的欣赏。几天后,王老师兴奋地告诉她(他),她的画被送到区里参赛了。林晓燕只是“哦”了一声,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一幅随手涂鸦而己,至于吗?

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荡到了林家。

晚餐的气氛一如既往的安静,只有银质餐具偶尔碰触骨瓷盘子的轻响。林振华翻阅着手中的财经晚报,眉头习惯性地微蹙,关注着深空集团某个海外项目的进展。苏婉细心地为女儿林晓燕布着菜,柔声提醒她多吃点青菜。

管家陈伯轻步走进餐厅,手里拿着一个印着区教育局徽章的大信封,恭敬地递到林振华手边:“先生,这是下午区教育局刚派人送来的,给晓燕小姐的。”

林振华的目光从报纸上移开,有些意外地接过信封。给晓燕的?教育局?他拆开封口,抽出一份印制精美的获奖证书和一张折叠整齐的画纸。证书上清晰地印着:“热烈祝贺林晓燕小朋友在‘童梦未来’全区幼儿创意绘画展中荣获‘最具想象力创意奖’!”

他展开那张画纸。

瞬间,林振华的目光凝固了。

餐厅明亮的灯光下,画纸上那些稚嫩、歪斜却充满奇异力量的线条无所遁形。巨大的、充满复杂机械美感的构型占据了视野,冰冷、精密、带着一种超越童真的秩序感和未来感。那个穿着白大褂的火柴人,渺小地站在巨构之前,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不是幻想,更像是一种……认知的投射?

林振华不是艺术评论家,但他是一个浸淫科技产业多年的商人。他见过太多设计图、概念图。眼前这幅画,技术细节上当然是幼稚的,但其展现的某种内核——对庞大、精密、科技造物的理解和表达,那种近乎首觉的“结构感”,绝非一个五岁孩子靠想象力能凭空捏造的!这感觉,就像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随手画出了埃菲尔铁塔的结构草图,荒谬又震撼。

他捏着画纸边缘的手指不自觉地用力,指节微微泛白。目光从画作移开,缓缓投向餐桌对面。

林晓燕正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喝着汤,长长的睫毛在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安静得像一幅画。她(他)似乎对父亲灼灼的目光毫无所觉,或者说是习以为常地无视。

这一刻,林振华心中长久以来对女儿“早慧”、“懂事”的模糊认知,被这幅画猛烈地冲击、重塑。这不再是简单的“聪明”、“学东西快一点”。这是一种……天赋?一种他无法理解,却真实存在、且方向如此明确的天赋?

他第一次,真正地、用一种审视“天才”而非仅仅是“女儿”的目光,穿透林晓燕那粉雕玉琢的孩童外壳,试图看清里面蕴藏的东西。那里面,似乎有星辰在运转,有精密的齿轮在咬合,而非仅仅是孩童的懵懂。

“晓燕,” 林振华的声音响起,比平时低沉了几分,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慎重,“这幅画……你画的是什么?”

林晓燕抬起头,放下小勺子,脸上是恰到好处的孩童式茫然,眨巴着大眼睛:“机器呀,爸爸。很大的机器。” 语气轻松平常,仿佛在说今天天气很好。

“为什么画这个?” 林振华追问,目光锐利,试图捕捉女儿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异样。

“不知道呀,” 林晓燕歪了歪头,努力扮演着一个被问住了的孩子,小脸上适时地浮现一丝困惑,“就…就想到大机器了。画着玩。” 她(他)心里默默吐槽:难道要我说这是前世在网吧看服务器和科技杂志留下的印象大杂烩?

“想到?” 林振华咀嚼着这两个字,眼神更加深邃。这“想到”未免太具体、太有指向性了。他不再追问女儿,转而看向苏婉,“婉婉,你看过晓燕这幅画吗?”

苏婉早就好奇地凑了过来,看着画纸,脸上是纯粹的惊喜和骄傲:“哎呀!画得真好!虽然妈妈也看不懂是什么机器,但就是觉得…好厉害!比妈妈小时候画的小鸭子强多啦!我们晓燕真棒!” 她俯身亲了亲女儿的脸蛋,满心满眼都是对孩子的喜爱,并未像丈夫那样想得那么深。

林振华看着妻子温柔的笑脸,又看看女儿那张纯真无辜的小脸,最终将目光落回那幅画上。画纸粗糙,蜡笔痕迹浓重,但那股冰冷的、属于未来的“科技感”却异常鲜明地刺入他的认知。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清晰起来:不能再让女儿仅仅满足于幼儿园的儿歌和积木,或者那些浅尝辄止的家庭教师课程了。她需要更专业、更系统的引导,需要能匹配她这种独特“天赋”的土壤。

晚餐后,林振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回到书房处理文件,而是独自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那张获奖的画纸就摊开在面前的茶几上。水晶吊灯的光芒柔和地洒下,映照着画面上那些粗犷而神秘的线条。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沙发的真皮扶手,发出规律的轻响,深邃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画纸上,仿佛要穿透那层薄薄的纸张,看清其背后隐藏的真相。

“陈伯,” 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帮我联系一下刘教授,就是中科少年班的那位顾问。另外,打听一下国内外在儿童科技启蒙方面,有没有特别顶尖的专家或者机构。要真正懂行的,不要那些花架子。”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管家陈伯立刻应声:“是,先生。我马上去办。” 他悄然退下,留下林振华继续对着那幅画沉思。

而在楼上,属于林晓燕的儿童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粉色的墙壁,堆满毛绒玩具的柔软地毯,一切都符合一个五岁富家千金的设定。林晓燕却盘腿坐在地毯上,小小的眉头微蹙,完全没有获奖的喜悦,反而是一脸的无奈加无语。

“就一张随手乱画的破纸,居然能拿奖?还惊动了林振华?” 她(他)对着空气小声嘀咕,语气是成年人的匪夷所思,“这帮大人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想象力奖?想象力个鬼啊!” 她(他)烦躁地抓了抓自己细软的头发。

然而,抱怨归抱怨,林晓燕那颗成年人的灵魂却在飞速运转。林振华最后那个眼神,她(他)捕捉到了。那不是单纯的惊喜,而是审视,是评估,是看到了某种“价值”的眼神。这意味着什么?

“天才儿童的光环…” 林晓燕喃喃自语,黑亮的眼珠里闪过一丝精明的算计,“这玩意儿…好像有点用处?”

她(他)立刻联想到自己当前的困境:想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为未来守护李川、甚至改变更多事情积蓄力量,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和环境。家里虽然有电脑,但被林振华严格管控,只能玩玩幼儿教育软件,还断网。那些真正有用的编程书,她(他)根本接触不到。家庭教师教的,也仅限于小学水平的启蒙内容。

“如果能借着这个‘天才’名头,” 林晓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让林振华给我找更专业的老师,开放更高权限的学习资源…甚至,也许能争取到那台老电脑更多的使用权?” 这个念头让她(他)的心跳微微加速。

楼下客厅里,林振华的手指停止了敲击。他拿起那张画纸,又仔细端详了片刻,最终将其小心地折好,收进了自己西装内袋里。他起身,走向书房,步伐沉稳而坚定。一个关于女儿未来教育路径的新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需要更专业的评估,更精准的资源投入。林晓燕身上展现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天赋,更可能是一个……值得林家倾力培养的、难以估量的未来。

楼上房间的地毯上,林晓燕也停止了嘀咕。她(他)脸上那点无奈和烦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狡黠的平静。她(他)拿起一个毛绒小熊抱在怀里,下巴搁在小熊柔软的头顶,黑葡萄似的眼睛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行吧,‘天才’就‘天才’。” 她(他)低声自语,带着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冷静和决断,“既然这帽子扣下来了,不用白不用。李川那边…需要我能接触到的‘武器’,还多着呢。”

窗玻璃上,映出一个小小的、抱着玩具熊的女孩身影,眼神却锐利如鹰,穿透了温馨的儿童房,投向未知却必须去争取的未来。这场由一幅“未来机器”画作引发的小小波澜,正悄然改变着父女间微妙的平衡,也将为林晓燕艰难的守护之路,撬开一道获取关键资源的口子。


    (http://www.shu0xs.com/book/HAAGIC-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