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这小冰河时期,真是他妈的太冷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二十八章 这小冰河时期,真是他妈的太冷了!

 

于是乎,在没有任何军队阻拦的情况下,李自成的大军开始缓缓向着四川的方向进发。

按照路线,他们会先进入商洛,然后再进入汉中,最后才进入四川。

这一路上山峦起伏,道路崎岖,再加上此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时不时还会下雪,注定这是一场艰难的旅途。

但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李自成只能咬牙坚持了下来。

他骑在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仿佛他真的能顺利抵达四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过去了半个月。

而在这段时间里,京城这边倒也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各项事务皆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着,未有什么大事发生。

首当其冲的,便是大明国债的事宜。

自打这国债正式发行之后,那热度简直是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过短短两日的功夫,京城本地发行的国债便被百姓们一抢而空。

抢购的热潮甚至让不少没能抢到的人扼腕叹息。

望着这般火爆的景象,朱慈烺依旧按着自己先前拟定的计划行事,并未选择追加发行额度。

与此同时他又故意放出消息,让那些没有买到大明国债的百姓和商人前往其他州县继续购买。

如此一来,既能借着这股势头加速大明国债在各地的流通,又能让这大明国债更轻易地在地方上获得认可与信赖。

毕竟京城里的百姓和商人都跑到其他地方来买大明国债了,这玩意儿能不是好东西吗?

从各地接连传来的奏报来看,国债的售卖进展得极为顺利,这便意味着来年修路所需的巨额款项总算是有了着落。

除此之外,关于蒙古各部落归顺大明的事宜也总算是确定了下来。

按照拟定的章程,朝廷将向蒙古各部落分别派驻军队,驻军的数量则依据各部落的大小来定,多则五万,少则两万、三万不等。

这些驻军,除了从各地招募一部分外,其余的皆从宣府等九边重镇直接调拨。

到了当地之后,还会再招募一部分本地人充实戍边队伍。

毕竟要想在蒙古的土地上真正站稳脚跟,终究还是要依靠一部分当地人的力量,方能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朝廷为了安抚蒙古各部落的首领,也是给予了他们足够丰厚的恩宠。

赏赐下去的各类物件,简直多到数不胜数,单说那玻璃制品,便足足给了好几大车。

虽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些东西实在算不得什么稀罕物,成本低廉得几乎等同于不要钱,可在旁人眼中,尤其是在蒙古部落的首领看来,这些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却是极为珍贵的宝物,足以彰显朝廷的诚意与厚待。

除了这些珍奇物件之外,各种绫罗绸缎、新版的大明宝钞以及大明金币、大明银币也在赏赐之列。

只不过总的算下来,宝钞的数量还是要多上一些,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并没有多少。

这倒并非是朱慈烺想借此“坑”他们,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在蒙古各部落中推行大明宝钞,让大明宝钞能够在那里扎下根来,为日后的贸易往来与统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竟按照朱慈烺的长远打算,这大明宝钞未来可是要推行到世界各地去的。

刚好现在蒙古试验一下!

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最近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崇祯准备过寿的消息了。

起初,崇祯心中还有些担忧,害怕百姓们听闻他要大办寿宴,说不定会责怪他铺张浪费。

可事实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百姓们在得知皇帝要过寿的消息后,竟是纷纷表示支持与庆贺。

毕竟在崇祯登基的这十几年里,他从未好好地过过一次像样的寿辰。

如今国家渐渐有了起色,国库也日渐充盈,各项事业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在这样的好光景下,皇帝过一次寿宴,实在算得上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美事。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崇祯决定趁着过寿这件事情再‘搞点事情’!

首先便是大赦天下。

其中包括流刑以下罪犯、拖欠钱粮的庶民、贬谪官员复职以及一些不太严重的罪行。

当然,谋反、大逆、贪腐、杀亲、巫蛊等重罪不在其列!

除此之外,崇祯还下旨向京城内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寿米’!

每人大米一斗,肉三斤!

百姓们得了实惠,自然也是欢天喜地。

除此之外,京城这边再也没有其他大事儿发生。

这其中最主要的缘由,便是因为在古代每到寒冬腊月之时,由于气温低、农活少,百姓的生活节奏会显著放缓。

即便是平日里最为辛劳繁忙的农夫,到了这般时节,也会进入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

毕竟天寒地冻的,实在是没什么活计可做了。

因此就连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起来也似乎迟缓了几分。

不过总的来说,今年的冬天相较往年而言,确实是好了无数倍!

因为随着蜂窝煤的普及,寻常百姓家中也能烧得起热水、吃上热饭了,再也不必像从前那般,在寒风中瑟缩着忍受冻饿之苦。

再加上各种生活物资的价钱还算平稳,百姓们的日子倒也过得去。

故而近来这段时日,京城之内倒也算是难得的安宁祥和,大有盛世的摸样。

不过当然,这种事情只发生在京城。

至于京城之外的地方,朱慈烺暂时可就鞭长莫及了........

画面来到东宫。

不得不说,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着实是闲得有些发慌了。

他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懒得出门,就窝在东宫里猫着过冬。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时候实在是太冷了!

冷的他都不想出门。

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小冰河时期的威力,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天的温度最低的时候都能达到零下三十度了!

虽说他穿越之前也是一个北方人,但那个时候的温度可没有现在这般夸张,冬天最低的温度也就零下十度而已。

这突然一下子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十度,他实在是有些扛不住。

所以基本上只要没什么要紧事,他都是待在东宫里,哪儿也不想去。

这时候,他心里难免一阵感慨。

还好自己是穿越成了太子,这要是穿越成普通人,在这明末这动荡又寒冷的时节,怕是早就被冻死了。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的思绪突然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然后冲着站在一旁的马宝问道:

“早上的奏疏送来了吗?”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像是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送来了,送来了,奴婢这就去拿。”

说完这话,马宝便匆匆忙忙地打开房门,像一只敏捷的小老鼠一样溜了出去。

房门刚一打开,便有一股冷风“呼”地一下灌了进来。

不过好在朱慈烺距离门口较远,再加上门很快又被关上了,所以这股冷风并没有吹到朱慈烺身上。

最近这一段时间,朱慈烺最关心的就是京城之内有没有人冻死了。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每年冬天的时候,京城都会冻死不少人。

比如崇祯元年的记载,京师大雪,深丈余,房屋压倒,九门每日抬出冻尸数百,贫民无炭薪,裂棺木为炊。

翻译一下就是:

京城下了场极大的雪,积雪深达三米多,压塌了许多房屋。

每天从北京的九个城门往外抬出数百具冻死的尸体,穷苦百姓买不起木炭取暖,只能劈开棺材板当柴火烧饭。

再比如崇祯七年的记载,冬夜,乞丐聚焚紫禁城外筒子河柳树取暖,晨起悉冻僵如塑。

翻译一下就是:

在寒冷的冬夜,一群乞丐聚集在紫禁城外的筒子河边,焚烧柳树的枝干来取暖。

可到了清晨,却发现他们全都冻死了,身体僵硬的宛如一尊尊塑像。

这些事情,只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塞!

所以自从下雪之后,朱慈烺就特意下了一道旨意,让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加强巡逻,并且每天早上都要写一份类似‘工作总结’的奏疏。

这些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都是关于京城之内百姓的过冬情况。

比如有没有发现百姓饿死或者冻死的情况。

他心里想着,自己都穿越了,而且穿越成了大明太子,要是在这个时候还有百姓冻死或者饿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的话,那可就太打脸了!

不过好在因为他的各种努力,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发现百姓饿死或者冻死的事情。

朱慈烺每次看到这样的奏疏,心里都会松一口气,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果然,等到马宝把那两份奏疏拿过来之后,朱慈烺大概地翻看了一下,随后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因为今天还和往常一样,一切安好。

这大概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好的安慰了。

不过朱慈烺心里也清楚,这些都只是京城内的场景,其他地方肯定没有这般好了。

指不定在那些偏远的地区,依旧会有很多的百姓冻死饿死,但这就不是他目前能掌握的事情了。

毕竟说到底,他才刚来到这个世界一年,这一年时间里,他能把大明经营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其他事情,只能以后再说了.........

就在朱慈烺心中颇为感慨的时候,门外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太子殿下,门外有将士送来了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疏,是从陕西过来的!”

陕西?

孙传庭?

难道李自成又搞事情了?”

听到这话,朱慈烺瞬间来了几分精神,紧接着二话不说,他当下扯过一旁的大氅披在身上,然后直接走向了门口。

一边走一边说道:

“快带人进来!”

门口前来禀报的东宫侍卫听到这话,赶忙应道:

“遵命!”

随后不等朱慈烺出门,他便赶忙离开了。

紧接着,房门再次被打开,一阵寒风扑面而来,吹得朱慈烺的脸有些生疼,但朱慈烺却毫不在意,直接便走了出去。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旁的马宝见状赶忙也是跟了上来,口中还着急的喊道:

“太子爷,慢点慢点!地上滑,小心别摔倒了!”

但朱慈烺却是不管不顾,依旧大步而出。

不多时,朱慈烺便在半路上和一个满脸沧桑的将士以及两个东宫的侍卫相遇了。

那将士穿着一身破旧的棉甲,脸上满是疲惫和风霜,一看就是经历了长途跋涉。

这将士见到朱慈烺这一瞬间,就知道是太子无疑,当下便拱手道:

“末将参见太子!”

那将士说完这话便要下跪,只是没等到他跪下,朱慈烺便赶忙上前一步扶住了他,然后有些焦急的问道:

“莫要多礼,快说说,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将士不敢耽误,赶忙将背上藏有奏疏的密匣拿了出来,一边递给朱慈烺一边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陕西发生了重大变故,农民军内部发生了内讧,罗汝才投降朝廷,具体的事情都在这奏疏里,还请太子殿下过目。”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阵兴奋。

因为他没想到大冬天的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紧接着,他伸手接过密匣便打开了来,然后从中取出了密信。

正当朱慈烺准备查看信众的内容时,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看向眼前送信的将士道:

“先下去休息吧,一路辛苦了。”

随后他又看向一旁的侍卫说:

“好生照看着。”

侍卫赶忙领命:

“遵命!”

那送信的将士也是赶忙叩谢:

“末将谢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不再说话,随后赶忙回到了书房内。

坐下之后,朱慈烺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封奏疏,他倒要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的,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故。

可是等看完了大概内容之后,朱慈烺随后便有点笑不出来了。

对于罗汝才,朱慈烺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只知道他在明末这个时候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农民军首领了。

而且貌似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他好像后来被李自成杀了,怎么现在突然又背叛了李自成,投降了朝廷呢?

这其中的缘由,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概是因为他穿越之后导致的蝴蝶效应吧?


    (http://www.shu0xs.com/book/GCHJIC-3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