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自成又搞事情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自成又搞事情了?

 

旁边的王府管家看到秦王如此生气,一时间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秦王的怒火会波及到自己。

一旁服侍的下人也都跪了一地,整个书房都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氛。

可没过多久,秦王突然又冷静了下来。

紧接着他就有些后悔了,觉得自己刚才貌似是有些太冲动了。

毕竟孙传庭可是在信中说了,他要是不给粮食的话,那就要把这十万人全部送来西安府让他养!

真到了这一步的话,那才是真的要了他的老命!

要知道如今西安府的总人口也就不到二十万人,要是再来十万人,那可就乱套了。

到时候街道上会挤满这些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百姓,治安会变得一团糟,社会秩序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事情肯定会层出不穷,到时候,连他自己也会被这群人折腾得焦头烂额,甚至有可能被“生吞活剥”了。

福王被煮成‘福禄宴’的事情才过去多久啊!

秦王可不希望一觉醒来自己变成了‘秦禄宴’!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十万人来到西安府!

想到这里,秦王只能压制住内心的愤怒,然后冲着一旁的管家吩咐道:

“去从府库里拿些银子来,大量收购市面上的粮食,不过这次不要收什么大米白面,什么便宜收什么,只要是能吃的全部都收了,越便宜越好,越多越好。”

“另外也收点棉花和治疗外伤的药物,西安府要是不够的话就去咸阳、或者更远一些的地方。”

秦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却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因为他完全是被孙传庭逼着这么做的!

这家伙,算是彻底拿捏住了他的软肋!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管家得到命令之后,赶忙便下去准备了。

不过他心中也充满了担忧,不知道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粮食。

...............

视线再次回到潼关,孙传庭这几天也没闲着,他接连写了好几封信,然后分别送到了河南周边的省份向当地借粮。

为了防止当地的官员不借,孙传庭特意将之前崇祯的圣旨抄录了一份,然后附送了过去。

并且严重声明这是朝廷的命令,是陛下的圣旨,如果有人敢不借粮食,那他就会上奏陛下,到时候饿死多少人都要算在他们的头上。

虽然这同样带着威胁的意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如今十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就掌握在这些粮食上了。

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孙传庭不是三边总督吗?他不是能直接掌控三省的所有军政、且和任何人商量吗?

也就是说从周边省份调粮孙传庭根本不需要和任何人商议,直接下令即可!

事实上确实如此,作为三边总督,孙传庭确实是拥有随意调遣三省粮食的权利。

但要知道,河南周边的省份可不止孙传庭管辖的三个省份,还有其他省份,这些地方孙传庭可就管不了了,所以只能用“借”的方式。

不过有崇祯的圣旨在前,在孙传庭看来借粮的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这些地方官员也不敢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否则他们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

除此之外,孙传庭还在信中说明已经向朝廷求援了,等到粮食运到之后就会归还。

事实上也是如此,早在昨天的时候,孙传庭便写了一封密信,大概讲述了如今陕西这边的局面,然后让人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了京城。

他在信中详细地描述了如今面临的困境,希望朝廷能尽快给予支援。

就在孙传庭满心忧虑地思考着往后或许会面临的种种复杂局面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如战鼓般由远及近。

紧接着,一名士卒神色慌张的匆忙来报:

“大人,不好了!闯贼那边又有动作了!”

什么?

听到这话的瞬间,孙传庭只觉脑袋“嗡”的一声,好似有一记重锤狠狠砸下,脑袋都要炸了。

他实在没有想到,在经历了之前那一场事件之后,李自成居然又要搞事情了。

虽然心中惊讶,但孙传庭还是迅速整理好思绪,然后脚步匆匆地登上了城墙。

城墙之上,寒风凛冽,如刀割面,吹得他身上的衣衫猎猎作响,孙传庭神色凝重地接过一旁武将递来的望远镜,然后紧紧贴在眼前,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

透过望远镜,他果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只见李自成的大营中,此刻居然又变得无比混乱,如同被无形的手搅动的蚁群,开始向四周扩散开来。

其中一部分农民军更是直接朝着潼关方向缓缓移动而来,人数约有三万!

什么情况?

孙传庭有点懵了,他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困惑,实在想不明白李自成到底要干什么。

因为这看起来怎么好像李自成的军队突然崩溃了,然后所有人都在逃命?

但孙传庭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位于李自成大营最核心的区域,此刻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只不过没过多久,异变再次发生!

位于李自成大营最核心区域的军队终于开始行动了起来,然后浩浩荡荡的向着南面移动了起来。

那场面,壮观而又令人胆寒。

“李自成的大军怎么动了?他要干什么?”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武将忍不住惊呼道。

很明显,他们也被这一幕彻底震惊到了。

一旁的罗汝才先是利用望远镜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随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之色。

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什么,然后有些急切地说道:

“不好!李自成这是要入川啊!”

那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众人心中炸开了锅。

听到这话的时候,孙传庭瞬间就愣住了,然后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了罗汝才,那眼神中满是震惊与怀疑,仿佛罗汝才的话就像一个荒诞不经的笑话。

毕竟从河南入川可是要翻越无数的大山、渡过无数的河流,而且少说也有千里之遥。

再加上如今正值冬季,大雪封山之后山路更是难走,怕是三个月也未必能到,李自成莫不是疯了,这才做出了这般决定?

眼看着众人都是一脸的惊愕,罗汝才赶忙解释道:

“大人有所不知,之前李自成曾和末将商量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在河南真的待不下去的话,接下来去往哪里最好。”

“当时末将和李自成商量了一下,最终觉得四川较为合适。”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四川易守难攻,只要李自成能够顺利进入四川,那便可以以四川为根基开始发展,到时候就算朝廷再想要对他出手,恐怕也是鞭长莫及。”

“不过当时李自成觉得四川实在是太远了,再加上他一直想去的其实是陕西,所以这件事情也就被搁置了。”

“只是没想到李自成如今真的要入川了!”

这话一出口,包括孙传庭等人都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认同了罗汝才的看法。

因为罗汝才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毕竟自古以来,四川就以易守难攻著称,它四周环山,地势险要,犹如一座天然的堡垒。

无论是何处进攻,都要面临重重困难。

而且四川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一旦李自成占据此地,就如同蛟龙入海,猛虎归山,想要再对付他,可就难上加难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李自成的军队开始向南转移,也未必是要去四川,难道他就不能去湖北、安徽,然后直接去攻打南京吗?

毕竟比起四川,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很明显比四川更有价值!

而且只要打下南京,就算是灭了半个明朝,这岂不是更有利于农民军的发展?

虽然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这根本是不可行的!

首先,李自成的权力基础始终在西北一带,其核心成员多为北方人,对江南缺乏认知。

其次就是李自成的团队说到底还是一群莽夫,严重低估了江南一带的经济价值。

他们没有认识到江南财赋对政权存续的决定性作用。

再者说了,明末这个时候北方和南方也不一样,北方处处都是天灾人祸,百姓食不果腹,所以李自成才能振臂一呼就拉起数十万人的军队。

而南方相对安稳,就算偶尔会有天灾人祸,百姓们的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所以就算李自成去了南方,南方的百姓也不会愿意跟他造反的。

综上所述,李自成从未有过去南方一带的念头,他只想在北方发展。

画面再次回到潼关。

想明白了李自成即将要做的事情之后,潼关的一众武将顿时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任务只是守住潼关,而李自成眼下撤走,那么潼关也就安全了,也就是说他们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反倒是孙传庭一脸的忧心忡忡,因为他心中清楚,要是让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那么李自成就会彻底占领四川,到时候事情只会更加麻烦。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李自成在四川站稳脚跟后,势力不断壮大,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场景。

再者说,如今的四川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了,最能打的白杆兵也被调到了京城和宣府,这就代表四川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可以抵挡李自成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中满是忧虑。

片刻之后,孙传庭突然开口道:

“传令下去,派人时刻监视闯贼的一举一动,如有任何情况,速速来报!”

“另外,派人即刻通知河南周边的省份,让他们即刻调遣军队追击李自成入,另外再派人去四川传信,让他们一定要阻止李自成入川!”

众人听到这话,瞬间收起了之前的庆幸之色,然后赶忙应道:

“遵命!”

随后纷纷领命而去。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孙传庭不派人去阻止李自成呢?

毕竟眼睁睁的看着李自成带着大军向四川进发,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其实孙传庭还真没法这么做!

一来是因为如今潼关城内投降的农民军实在是太多了,足有十二万之众。

这些投降的农民军虽然已经归顺了朝廷,但孙传庭心中清楚,他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所以,他必须要派遣军队来看住他们,防止他们再次叛乱。

这就导致孙传庭如今能动用的军队其实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三万人而已。

而这两三万人面对李自成的四十多万大军实在是少得可怜,真要打起来的话搞不好一个照面就没了。

万一到时候李自成再来个回马枪,然后潼关没了,这可怎么办?

所以孙传庭不敢冒这样的险。

再者说了,眼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自成的大军在开拔的时候突然又驱散了十几万的农民军。

这些农民军有三万左右是奔着潼关来的,其他七万则是向着四面八方扩散,也严重阻碍了明军的行动。

而这,其实就是李自成之前所谓送给孙传庭的‘一份大礼’了!

李自成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想要从潼关入川,仅仅只是携带两个月的口粮肯定是不够的,到时候说不定几十万大军都会饿死在山里。

所以他必须准备三个月以上的口粮!

可他们的粮食只有两个月的,怎么才能变成三个月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减少吃饭的人数!

于是乎,李自成下定的决心,那就是缩减一下农民军的数量!

李自成这次差不多驱散了十五万左右的老弱病残,只留下了三十万左右的青壮年跟随他一起入川,这才有了眼下这幅场面。

而这么做也有两个好处,一来是可以节省粮食,保证这三十万人可以顺利入川。

二来是可以让这些农民军拖延明军的行动,让他们无力来阻挡自己入川!

不得不说,李自成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

与此同时,简单的吩咐了一下守将的将领之后,孙传庭即刻返回书房,提笔又写了一封密信,然后让人八百里加急将密信送去了京城。

毕竟李自成入川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必须要第一时间通知朝廷,好让朝廷尽快决断!


    (http://www.shu0xs.com/book/GCHJIC-3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