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程姐姐被赐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程姐姐被赐婚

 

次日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以礼部尚书宋立为首的数十名官员们整齐地站成一排,他们手中紧握着奏折,一脸严肃地望着龙椅上的皇帝。

宋立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启奏陛下,近日东城安华街锦绣阁不幸遭遇火灾,损失惨重。经查证,此乃因太子萧明觉疏于管理所致!”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了朝堂众人的心间。

其他官员纷纷附和道:“是啊,陛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不严惩太子之过,难让天下臣民信服啊!”一时间,朝堂上议论声四起,众人皆将目光投向了皇帝。

皇帝面色阴沉,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让人心生畏惧。

接着,户部尚书李泰鸣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奏。据悉,右相昨日竟同时收到了宁王府和太子府的聘书,此事事关重大,右相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抉择。还望陛下圣裁!”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

紧接着,又有一名大臣挺身而出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不仅对其名下产业疏于管理,导致如此严重后果,而且近来更是沉迷于儿女私情,品行不端,实在是枉顾您多年的谆谆教诲啊!”这位大臣的话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刺向了沉默许久的太子萧明觉。

萧明觉静静地伫立在朝堂之上,耳畔回荡着大臣们义正词严的弹劾之辞。

他面色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然而内心早已燃起熊熊怒意。

身为储君,他深知此时情绪的外露只会让局势变得更为复杂,于是强压下心头的愤怒,以从容姿态缓缓出列,并向龙椅上的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礼。

“父皇,儿臣对于东城发生的火灾的确存在失察之过,在此愿领受责罚。但儿臣与程家嫡女程穗穗之间,绝非像诸位大人所描述的那样不堪入目。” 萧明觉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直视前方,声音沉稳有力。

“儿臣真心爱慕程穗穗小姐,一心想要迎娶她入府,共同辅佐皇室,延续我朝血脉。这本应是一件关乎皇家子孙繁衍的大事,怎能被无端指责为品行不端呢?还望父皇明鉴!”说到此处,萧明觉不禁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些许委屈之色。

接着,他又继续陈述道:“再者,锦绣阁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经儿臣多方查证,乃是有奸恶之人蓄意为之,其目的就是要借机诋毁儿臣的声誉。目前,儿臣已经着手全力追查此事背后的主谋,请父皇放心,定不会让真凶逍遥法外!”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微微抬起眼帘,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就在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沉寂之时,一直沉默不语、未曾表明态度的右相突然跨步而出,向着皇帝躬身施礼后开口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有理啊。在事情的真相尚未完全查清之前,就这样贸然弹劾太子,实在不是忠臣之举呀。”

右相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大臣们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面露沉思之色,似乎在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而在众多臣子当中,有一人的嘴角却悄然浮现出一抹难以捉摸的笑容,仿佛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随即,皇帝龙颜大怒,猛然间用力一拍面前的桌案。只听得一声巨响回荡在朝堂之上,原本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群臣瞬间被吓得噤若寒蝉,惊恐万分,赶忙俯身跪地。

皇帝直直地盯着跪在下方的太子,厉声道:“太子,此次之事责任全在于你,难道你还不知自已犯下的罪过吗?”

萧明觉听到皇帝的斥责后,面色凝重,但他并未退缩,而是深吸一口气,毅然决然地上前一步,然后缓缓跪了下去。

“父皇息怒,请听儿臣一言。儿臣深知此番过错重大,甘愿领罚。但儿臣也希望能够戴罪立功,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去处理苏川水患一事,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说罢,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皇帝听到此处,微微颔首道:“好,既然如此,朕便给你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苏川水患一事就交由你来全权负责,务必妥善解决,不得有误!”

“多谢父皇信任,儿臣定当不负所望!”萧明觉恭敬地回应道。

紧接着,皇帝话锋一转,看向大臣们说道:“右相家的嫡女温柔婉约、贤惠善良,宁王府的世子更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二人堪称天作之合,这桩婚事朕今日便应允了。”

皇帝此言一出,右相与宁王先是一愣,随后两人对视一眼,脸上均露出欣喜之色,连忙双双躬身行礼。

“谢陛下隆恩!能得陛下赐婚,实乃微臣一家莫大的荣幸啊!”右相激动地说道。

宁王也紧跟着附和道:“陛下圣明,此乃小儿的福分呐!”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吩咐道:“既已定下婚约,那就在年内择良辰吉日让他们完婚。待婚礼结束之后,便随同宁王一道返回封地。”

“谨遵陛下旨意!”右相和宁王齐声应道。

此时,朝堂上的群臣纷纷俯身跪拜,高声呼喊起来:“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整个宫殿,久久不散。

正午时分,骄阳似火,那赐婚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座京城。

一时间,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人们无不在谈论着这桩婚事。

而此时,宁王暂住的院子——天府香居以及右相的府邸前,更是门庭若市,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来自宦官世家的访客几乎要把门槛给踏破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秦府的冷冷清清。

偌大的府邸内,似乎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声,才会打破这份宁静。

秦聆此刻正半卧在一张精美的雕花梨木卧榻之上,手中拿着的依然是那本略显陈旧的剑谱。

每日天渐亮时,秦聆便会早早地起身来到庭院之中,开始刻苦地练习剑术。

对她来说,习剑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已。

同时心中却始终有一个谜团未解:为何在前世,自已会那般病弱不堪?

回想起前世,每次站在镜子面前,看到的都是那张如凋零残花般的面容。

苍白如纸的脸色毫无生气,就连那淡淡的浅粉色脂粉也仅仅只能稍稍掩盖住眼底的青影。

想到此处,那个在灯会上瞥见的单薄身影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之中——萧清慈......

秦聆用力地摇了摇头,仿佛想要将这个身影从记忆深处驱赶出去。

她心想,以防万一,还是应当寻个医术高明的大夫来给自已瞧瞧,看看是否能找出病因所在。

她缓缓地站起身来,轻轻地将手中的剑谱放置在身前的乌木书案之上。

这时,一直守在门外的流苏听到屋内的动静,急忙快步走了进来。

她手脚麻利地帮秦聆整理好有些凌乱的衣饰,轻声问道:“小姐,可是要用午膳了?”秦聆微微颔首,应了一声。

“流苏啊,京城之中有没有能够包治百病的神医呢?”秦聆微微蹙着眉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流苏闻言,不禁偏过头来,满脸疑惑地问道:“小姐,你怎会突然问起此事呀?”

她轻轻咬了咬嘴唇,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嗯……据我所知,这京城南边巷子口的济世堂倒是颇为有名,堂主郭扬大夫更是被誉为京城里医术最为高明之人。只可惜他平日里极少亲自坐堂问诊,大多时候都是由其弟子和学徒们代为看诊。可即便如此,对于一般的疑难杂症,他们应该也是能够对付的。”

说完这番话,流苏用一种探究的目光注视着自家小姐,见对方沉默不语,便忍不住继续追问起来:“小姐,莫非您的身体有哪里感到不适么?”

听到流苏关切的询问,秦聆连忙摆了摆手,解释道:“哎呀,不是啦,我的身子好着呢!只是……我忽然想到,如果我去学些医术的话,是不是也能像那些大夫一样治病救人呢?”说着,她还伸出手来,轻轻地摆弄着自已发间的辫子,一双美眸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怀期待地看向流苏。

然而,让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流苏竟然扑哧一声笑出了声。

只见流苏捂着嘴,强忍着笑意说道:“小姐,您到底是怎么了呀?先是整日在院子里舞刀弄枪地练剑,现在居然又突发奇想想要学医了!以前可从未见过您如此勤奋好学呢!难不成……咱们家小姐终于开窍啦?”

“什么反应嘛,难道我就这么差劲吗?还是说你从心底里就瞧不起本小姐啊!”秦聆满脸涨得通红,腮帮子鼓起来像个河豚似的,一双美眸圆睁着,怒气冲冲地瞪着前方。

随后,她一甩衣袖,大步流星地走进屋里,直接来到屋子正中央摆放着的那张圆形红木桌子旁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伸手一把抓起桌上的茶杯,像是要把心中的不满全都发泄到这小小的杯子上一般。

一旁的流苏见此情形,赶忙快步走上前去,动作娴熟地提起放在桌上的茶壶,小心翼翼地往秦聆手中的茶杯里倒满了茶水。

然后,流苏轻轻地将茶壶放回原处,微微侧身,在秦聆身旁的凳子上缓缓坐下。

“小姐呀,自从您过完生辰以后呢,整个人都变得活泼开朗多啦,而且还越发勤奋好学了。就连身子骨也比以前强健不少哦,我看着可真是打心眼里替你高兴哟。”流苏面带微笑,语气轻柔地说道。

听到这话,秦聆原本紧绷着的小脸渐渐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她双手捧着茶杯,轻轻吹去表面漂浮的茶叶,抿了一小口后,放下茶杯,抬起头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可不是嘛,如果我能学会医术,掌握更多强身健体的方法和窍门,那我的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呀。”说着,她不禁有些飘飘然。

“哎呀,可是那个郭大夫据说只收那些已经医学功底的学徒呢,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收小白当学生啊......”

话才说到一半,秦聆便猛地站起身来,拉住坐在一旁的流苏,急匆匆地朝着门外走去,转眼间两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秋霜院里。


    (http://www.shu0xs.com/book/DIH0JD-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