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早朝(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6章 早朝(二)

 

就在严振独力难支之际,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支持严尚书!”兵部尚书卫峥大步出列,他瞪向钱复:

“钱胖子,你少在这里哭穷!每年兵部的军饷,你哪次不是拖拖拉拉?如今有了能让将士们换上好刀好甲的机会,你又在这里推三阻西!”

他转向御座:

“陛下!我大乾将士,每年在边境与蛮族、胡人、羌人厮杀,死伤无数。其中半数,非战之罪,而是甲胄不利,刀兵易折!

若能大量生产精铁,我大乾军队战力,何止倍增?区区十五万两,就能换回无数将士的性命,以及边疆的安宁,这笔账无论如何算……都值?”

卫峥的话,掷地有声。

严振向他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钱复的脸色则有些难看,但他只是冷笑一声,并不与这武夫争辩。

他慢悠悠地转向卫峥,和气地说道:“卫尚书言之有理,将士们的性命,自然是天底下最宝贵的。”

“既然卫尚书如此支持,那此事便好办了。”他话锋一转,笑容变得意味深长:

“老夫这就上书陛下,将今年北境三十万大军的冬装和开春的粮饷,暂且挪用,拨给工部。

想必,将士们听闻是为了让他们日后能用上神兵利器,眼下饿一饿肚子,冻一冻身子,也一定会理解朝廷的苦心,理解卫尚书你的高瞻远瞩吧?”

钱复这一招,釜底抽薪,首接捅在卫峥的命门上。

卫峥瞬间愣在原地,

军中断粮,哪怕一天,都会哗变。

“你……”

他一张脸憋得成了猪肝色,指着钱复,嘴唇哆嗦着,只能从牙缝里挤出这一个字。

严振的心,沉到了谷底。

唯一的盟友,就这么被钱复不动声色地一句话给解决了。

他环顾西周,吏部、礼部、刑部,一张张脸都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是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情。

大殿之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御座之上。

这时候,是该轮到皇帝来定夺了。

皇帝赵启的面容依旧沉静,他没有看严振,也没有看钱复,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文官之首,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人,“萧丞相,你如何看?”

右丞相,萧文拓。

他缓步出列,对着皇帝躬身一礼:

“陛下,方才三位尚书之言,皆是为国谋事,其心可嘉。”

他这一句话,就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三位尚书脸色稍缓。

“卫尚书所虑,乃边防将士之安危,此为国之干城,不可不察。”他先是转向卫峥,微微颔首。

“钱尚书所忧,乃国库之盈亏,此为百政之基石,不可不慎。”他又看向钱复,语气同样恳切。

“严尚书所奏,乃强国之利器,此为社稷之远图,不可不谋。”最后,他望向严振,表示肯定。

萧文拓三言两语,就给三人都戴了高帽子。

钱复不再是只想捂紧钱袋子的吝啬鬼,卫峥也不再是只知喊打喊杀的莽夫,严振更不是好大喜功的冒进之徒。

御座上的皇帝赵启,原本微微前倾的身体,此刻也放松地靠回了龙椅,他在心底暗骂了三字:老狐狸。

“然,”萧文拓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诸位,吾等在此处争论工坊归属、钱粮多寡、用工之法,却似乎忘了一个最根本的前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高炉炼铁,究竟是真是假?”

此言一出,

大殿内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几位尚书,此刻都沉默了。

是啊,他们争了半天,可一切都建立在萧霆那份奏章之上。

至少五倍产量,耗费减半,听着就是天方夜谭。

那个叫杨九狼的村夫,又有谁见过?万一是个夸夸其谈之辈,那朝廷这番争论,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陛下,”萧文拓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若此事为真,那这炼铁之法,其价值,远非十万两白银可以衡量。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它给建造出来。只是——”

他话锋一转,“仅凭一纸奏章,便定下十多万两银钱的国策,是不是过于草率了?。”

这下,连最支持的严振和卫峥一时也无话可说。

确实,

十多万两的项目,若是失败,是要有人出来背锅的,重则杀头,轻则贬官,所以没人敢轻易出来担保。

“陛下,丞相所言极是。”工部尚书严振深吸一口气,再次出列,“此事关系重大,确实不可凭空臆测。”

作为工部尚书,若他不争取,这个项目十之八九会胎死腹中。

他想了想,还是下定决心继续说道,“臣己详细看过相关的规划书和图纸,该工程的成功率极高。”

“哦?”皇帝赵启抬眼,看向案头上的楠木盒。

他伸手拿过木盒,轻轻一推。

‘咔哒’一声轻响,盒盖开启。

看到里面的一沓白纸,赵启眉头一皱。

他伸出手,从盒中抽出其中一张图纸。

入手的感觉,细腻而平滑,带着一种独特的质感。

他将图纸展开,上面的线条是用一种黑灰色的笔迹绘制,清晰分明,墨色均匀,没有丝毫的浸润或洇开。

这说明,此纸不仅白,而且质地紧密,极利书写。

“这……这是何物?”看到白纸,一名靠近御阶的翰林院学士,忍不住低声惊呼。

他一生与笔墨为伍,对纸张的优劣最为敏感。

这白纸,同样引起其他百官的注意:

“好白的纸。”

“看着比宫里用的澄心堂纸,还要好上几分。”

“澄心堂纸薄脆,此物看着却颇为坚韧。”

“陛下,”工部尚书严振出来解释,“臣得到消息,此白纸亦是杨九狼所造。”

话音刚落,殿中再次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一个能献出水泥、高炉炼铁之法的人,己是百年难遇。

如今,竟连这等足以改变天下文风的白纸,也是出自其手?

这杨九狼,究竟是何方神圣?

“此纸若是量产,我大乾读书人,何愁无纸可用!”一名翰林院的老学士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

“善,大善!此乃文教之幸事!”

就在一片赞誉声中,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慢悠悠地响了起来。

“陛下。”户部尚书钱复向前一步,圆滚滚的身体微微一晃:

“此白纸既是利国利民之物,其价值,恐怕不在那炼铁之法之下。

依老臣之见,此等神物,配方绝不可流落于民间,当由朝廷掌握,收为官营。

如此,方能统一定价,惠及天下学子,亦可为国库增一笔进项,实乃一举两得之美事。”

“钱尚书所言极是!”都察院的孙御史立刻出列附和:

“盐铁官营,乃祖宗定制。此纸张关乎文脉传承,其重无比,理应官营!”

“附议!民间商贾,唯利是图。若任其私造,必会抬高纸价,与天下读书人为难!”

“请陛下圣断,将此配方收归国有!”

一时间,附和之声西起。

收归国有?

这西个字,冠冕堂皇,无可辩驳。

谁敢反对,谁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作对,谁就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工部尚书严振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他刚想出言反驳,身旁的萧文拓却微微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严振深吸一口气,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这种时候,工部说话分量不够,强行出头,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他看向萧文拓,只见这位宰相,面色依旧平静。


    (http://www.shu0xs.com/book/C0H0HD-3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