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舆论反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七章 舆论反噬

 

长孙无忌问斩三日后,长安城,风向变了。

起初,只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茶楼酒肆,有几个看似醉酒的茶客,在闲谈中,无意间,提及了魏王李泰的名字。

“听说了吗?那长孙司空倒了,这朝堂之上,如今是谁说了算?”

“还能有谁?自然是咱们那位才高八斗的魏王殿下了!我听说,那些‘清流’大人们,现在可都唯他马首是瞻呢!”

“是吗?可我怎么听说,长孙司空那桩通敌的大案,魏王殿下,也脱不了干系呢?”

“嘘!小声点!不要命了!这可是皇家秘闻!”

这样的闲谈,如同一颗颗投入水中的石子,起初,只激起小小的涟-漪。但很快,这些涟漪,便汇聚成了滔天的巨浪。

从茶楼,到酒肆,从书坊,到勾栏。

关于魏王李泰的“秘闻”,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疯狂地传播。

版本,也越来越多。

有说,魏王李泰,才是“清流”逆党背后,真正的操纵者。长孙无忌,不过是他推到台前的一枚棋子。

有说,魏王李泰,心怀不轨,意图谋反。他与长孙无忌勾结,便是为了架空陛下,效仿玄武门旧事。

更有甚者,将三年前,废太子李承乾被废的旧案,重新翻了出来。说魏王李泰,是如何构陷兄长,如何与长孙无忌联手,将太子拉下马。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闻者无不唏嘘。

一时间,魏王李泰,从一个才华横溢、兄友弟恭的贤王,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阴谋家。

他的名声,开始急转首下。

……

魏王府,书房。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李泰将手中的一份密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

密报上,详细记录了长安城中,关于他的各种流言。

“李玄策!又是李玄策!”他怒吼道,“他这是要将本王,也拖下水啊!”

几名“清流”心腹,在一旁噤若寒蝉。

“王爷,现在……现在该怎么办?”一名官员颤声问道,“这些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百姓们,都快信了。再这么下去,我等……我等也要被牵连进去了!”

“怎么办?”李泰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想玩舆论,那本王,就陪他玩!”

“去!立刻派人,去散布消息!”他厉声道,“就说,李玄策,与废太子李承乾,勾结在一起!他们才是真正的逆党!他们想利用长孙无忌一案,搅乱朝纲,颠覆社稷!”

“还有!就说废太子,心怀怨恨,不甘废黜!他与李玄策,一文一武,狼狈为奸!他们才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是!”

……

于是,长安城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听说了吗?那个李玄策,跟废太子,是一伙的!”

“是啊!我听说,他们想造反呢!”

“怪不得李玄策那么嚣张,原来是背后有废太子撑腰!”

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言,在长安城中,激烈地碰撞,交锋。

百姓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该信谁。

但,很快,魏王府散布的流言,便落了下风。

因为,李玄策这边,有“证据”。

李福派出的那些“说书人”,不仅故事讲得好,手里,还有“干货”。

他们会“不经意”地,向听客们,展示一些“物证”。

比如,一张从“血册”上,拓印下来的,关于“清流”内部,魏王李泰与长孙无忌往来的“密账”。

比如,一幅根据清风园布防图,绘制的简易地图,并“暗示”此地,乃是魏王与长孙无忌,密谋之所。

甚至,还有人,拿出了一枚仿制的“狼头玉佩”,向众人“科普”其背后,与魏王府的“渊源”。

这些半真半假的“证据”,远比空口白牙的污蔑,更具说服力。

百姓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于是,魏王府的舆论反击,非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民愤。

“还说人家栽赃?证据都摆出来了!”

“就是!我看那魏王,跟长孙无忌,就是一丘之貉!”

“嘘!小声点!不要命了!”

……

大理寺,官署。

李玄策正在听着张猛的汇报。

“将军,您这一招,实在是高。”张猛的脸上,满是钦佩,“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骂魏王。他,己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李玄策没有说话。他只是将手中的一份卷宗,递给张猛。

“这是什么?”

“京兆府尹旧案中,牵扯出的,几名与魏王府有染的官员的罪证。”李玄策淡淡道。

张猛接过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卷宗上,详细记录了这几名官员,如何利用职权,为魏王府,输送利益,打压异己。

“将军,您这是……”

“魏王,不是想给我送一件‘大案’吗?”李玄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我就,先把他送礼的人,给端了。”

“去吧。将这份罪证,匿名,送到御史台。”

“是!”

张猛领命而去。

李玄策站起身,走到窗前。

他看着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

魏王李泰,你的死期,也不远了。


    (http://www.shu0xs.com/book/AIBJBB-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