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约中午十二点),吴府正厅的春日宴在丝竹雅乐中徐徐展开。
流水般的珍馐美味次第呈上,觥筹交错,笑语喧阗。
柳莺儿的心却悬在那些即将登场的点心上。
前厅隐隐传来的赞叹声,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一波波传递回紧张的后厨小院。
“快!‘金明玉楮’备盘!淋上现熬的桂花蜜!”
柳莺儿声音急促却清晰。春妮立刻行动,将翠绿可爱的榆钱叶糕错落摆入青瓷碟,纤手执银勺,将温热的蜜汁均匀淋下,金光点点,清香西溢。
“阿贵!传‘金明玉楮’!”柳莺儿下令。
阿贵深吸一口气,端起沉重的托盘,如同捧着千斤重担,在管事嬷嬷审视的目光下,挺首腰板,步履稳健地走向正厅方向。
等待的时光格外漫长。
柳莺儿和春妮屏息凝神,听着前厅的动静。
忽然,一阵明显比之前更热烈的惊叹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成了!”春妮低呼,眼中迸发喜悦。
柳莺儿紧绷的嘴角也微微上扬,但眼神依旧警惕:“别松懈!‘杏酪灌肺’准备淋汤!汤温再测一次!”
当盛着“杏酪灌肺”的青瓷盖碗被小心翼翼地揭开,那如玉的肺盏、青翠隐现的馅料、清澈浮梅的清汤甫一亮相,瞬间夺去了全场的目光。
吴夫人亲自执勺品尝,只一口,便面露惊艳,对左右赞道:“此物只应天上有!鲜、嫩、雅、清,妙不可言!”赞誉之声更甚。
最后的压轴,是那耗费柳莺儿最多心血的“辋川小样”。
当那只特制的阔口浅碟被春妮稳稳托出,置于宴席中央时,整个正厅出现了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与惊叹!
碧波荡漾的“欹湖”,敷粉的“白石”,点点的“辛夷花”,青翠的“鹿柴”,碧玉般的“竹里馆”……王维笔下的诗意山水,竟被浓缩于一方食碟之中!
精巧绝伦,意境悠远,堪称鬼斧神工!
连见惯世面的达官贵人也纷纷离席围观,啧啧称奇。
旁边金黄酥脆的“玲珑春卷”被迅速分食一空,其鲜美更印证了这“可食之辋川”并非徒有其表。
“莺歌食肆的点心,真乃今日宴席之冠!”
“这柳厨娘,当真是神乎其技!”
“定要请她出来,让我等见见这位妙手仙厨!”
赞誉如同潮水,汹涌澎湃。吴夫人亦是满面春风,对侍立一旁的嬷嬷笑道:“沈嬷嬷,快去后厨,请这位柳厨娘出来,让诸位贵宾都认识认识!如此巧思妙手,当得起一杯谢酒!”
旁边的赵嬷嬷听见后,大失惊色。悄摸的后退准备先人一步把这个消息告诉柳莺儿。
前厅的喧闹与赞美如同暖风,终于也吹到了偏僻的西灶房小院。
守在院门口的两个婆子也听到了风声,脸上倨傲之色稍减,甚至带上了几分好奇。
柳莺儿刚刚完成最后一道点心的收尾工作,正用干净的湿布仔细擦拭着沾满各色染料和面渍的双手。
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和体力消耗让她略显疲惫,但听着隐隐传来的喝彩声,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欣慰涌上心头。
这场硬仗,她们似乎打赢了!
不仅赢得了满堂彩,更在汴京最顶级的圈子里,为“莺歌食肆”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她甚至开始想象,或许借着今日的东风,离查明玉佩真相、为原主讨回公道的那天,也不再遥远……
“柳丫头!柳丫头!”一声急促而刻意压低的呼唤打破了她的思绪。
只见赵嬷嬷提着裙角,几乎是踉跄着冲进小院,脸色煞白,额头布满冷汗,全然没了平日的沉稳。
她一把抓住柳莺儿刚擦干净的手腕,力道之大,捏得柳莺儿生疼。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