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巧思定案:秋日暖香三部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巧思定案:秋日暖香三部曲

 

回到清心居后院,柳莺儿立刻召集了阿贵和春妮,将她的构想和盘托出:

【桂花赤豆酒酿圆子】(暖身甜润):

灵感: 秋日清晨或傍晚微凉,一碗热腾腾、甜滋滋、带着酒香和桂花香的汤水,最能熨帖身心。

宋代己有成熟的米酒(酒酿)制作工艺。

做法: 精选颗粒的赤豆,提前浸泡,文火慢熬至起沙,保留部分完整豆粒增加口感。加入适量红糖(或饴糖)熬煮成绵密香甜的赤豆沙底。另起锅煮水,下入小巧的糯米粉圆子(无馅,突出米香和Q弹)。

圆子浮起后,舀入滚烫的赤豆沙汤中,再加入几勺清甜带微醺的自酿米酒(酒酿),最后撒上点睛之笔——用细盐微微腌制过、去涩留香的金黄糖桂花!

特色: 赤豆沙的绵甜、酒酿的微醺、桂花的馥郁、圆子的软糯,完美融合。一碗下肚,暖意从胃里升腾,驱散秋寒,香甜不腻,润燥养人。盛在粗瓷碗里,红、白、金三色交织,热气氤氲,香气扑鼻。制作相对便捷,可提前熬好豆沙和酒酿,现场煮圆子组合即可。

分工: 春妮心细,负责熬煮赤豆沙和照料酒酿;柳莺儿调制糖桂花和把控整体风味;阿贵负责煮圆子和售卖。

【新栗炊饼夹秘制山菌酱】(咸香饱腹):

灵感: 针对需要快速填饱肚子的码头力夫、行商、工匠。新栗的香甜粉糯与山野菌菇的浓郁鲜香是绝配。

做法: 选用秋季新鲜采摘的栗子,蒸熟去壳,碾成粗颗粒的栗蓉(保留些许颗粒感)。精选当季的山菌(香菇、木耳为主,若得少量珍贵菌菇如松茸则更妙)、新挖的山药,切成细丁。用猪油(或素油)爆香姜末,下入菌菇丁、山药丁煸炒至干香,烹入黄酒、酱油、少许糖和香料(如八角、桂皮粉)熬煮成浓稠鲜香的菌菇酱。

出锅前拌入栗蓉,利用栗子的粉质自然收汁增稠,形成独特风味。

主体是松软有嚼劲的炊饼(馒头),从中间剖开,不切断,豪迈地塞入满满一大勺温热的秘制栗蓉菌菇酱!

特色: 炊饼提供扎实的碳水满足感,秘制酱料集山珍之鲜、栗子之甜、酱香之醇于一体,口感丰富(软糯的栗蓉、脆韧的菌菇、粉糯的山药),咸鲜适口,暖胃饱腹,能量十足。成本可控(以普通菌菇为主),制作可提前完成酱料,现场夹饼,快捷高效。

分工: 柳莺儿负责熬制核心的秘制栗蓉菌菇酱;阿贵负责采买新鲜食材和蒸炊饼;春妮协助处理栗子和菌菇。

【金桂栗子凉糕】(清爽小点):

灵感: 兼顾秋燥和午后小憩的需求,提供一款不那么烫口、清爽微甜、带有浓郁秋日气息的小点心。

做法: 将新栗蒸熟过细筛,得到极其细腻的栗子泥。用少量牛乳(或米汤)调和栗子泥至顺滑。

琼脂(宋代称为“冻粉”或“琼枝”,由石花菜等海藻提炼,己有使用)用清水泡发,加热融化后,与栗子泥、适量糖、少量盐(提味)混合均匀。倒入浅盘,待其自然冷却凝固成晶莹微黄的糕体。

食用时切成菱形小块,装在小竹碟里,淋上浓稠的糖桂花蜜!

特色: 糕体晶莹微黄,如凝脂美玉,点缀着金灿灿的桂花蜜,卖相极佳。入口冰凉滑嫩,细腻无渣,栗子的自然香甜与桂花的优雅芬芳完美交融,甜度适中,清爽不腻,生津润燥。是早市收尾或傍晚小憩时的绝佳选择。可提前一晚制作好,售卖时切块淋蜜即可。

分工: 柳莺儿负责核心的栗泥处理和调味;春妮负责熬糖桂花蜜和切糕装盘。

“好!太好了!”

阿贵听得摩拳擦掌,仿佛己经闻到了香味。春妮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佩服:“莺儿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听着就让人流口水!”

柳莺儿也露出了连日来最舒心的笑容。

这三样产品,涵盖了甜汤、咸味主食、清爽小点,满足了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需求,且都紧扣“秋日暖香”主题,特色鲜明。

更重要的是,它们充分利用了当季食材(赤豆、新栗、桂花、山菌),成本可控,制作流程也基本能在手推车上完成。

筹备细密:心机与情谊的交织

方案既定,紧锣密鼓的筹备开始了。

柳莺儿精打细算,将从李府订单和清心居分成中抠出的每一文钱都用在刀刃上。

食材采购: 她亲自跑遍几个市场,货比三家。赤豆要颗粒、颜色深红的;新栗拣选外壳油亮、沉甸甸的;桂花只选香气最浓的金桂,且要清晨带露采摘的;山菌更是仔细挑选,确保新鲜无虫蛀。

与相熟的农户或摊贩建立初步联系,争取长期的小额优惠。

器具添置: 手推车空间有限,每一寸都需合理规划。她定制了一个带活动隔层的木箱,用于分层存放食材和成品。

添置了几个大小合适、带盖的陶罐,分别盛放熬好的赤豆沙、秘制菌菇酱和糖桂花蜜。一个保温性能好的大瓦罐,用来温着酒酿。还有小巧的竹制量勺、油纸、麻绳等零碎。

新品试制与成本核算: 后院的小厨房成了试验场。第一次熬赤豆沙,火候稍过,有点焦糊味,心疼地倒掉重来。秘制菌菇酱的咸淡比例,调整了三次才达到柳莺儿满意的鲜香醇厚。金桂栗子凉糕的凝固程度是关键,琼脂的比例需要精确,试验了多次才找到最佳口感。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铜钱的损失,柳莺儿咬着牙,记录着每一种原料的用量和成本,精确计算着每一碗、每一个夹饼、每一碟凉糕的定价,既要保证微利,又要让普通百姓觉得实惠。

人手磨合: 柳莺儿严格培训阿贵和春妮。

阿贵性子急,煮圆子时火候掌握不稳,柳莺儿就让他反复练习,首到圆子个个圆润不破,浮起时间恰到好处。

春妮熬糖桂花蜜容易熬过头发苦,柳莺儿就手把手教她观察糖色变化的小窍门。

三人反复模拟开张后的流程:

阿贵负责招呼客人、收钱、煮圆子夹炊饼;

春妮负责盛汤水、淋蜜、递点心;

柳莺儿则统筹全局,随时补位,并负责最核心的酱料添加和风味把控。

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吆喝,都力求流畅高效。


    (http://www.shu0xs.com/book/A0HHIA-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