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可惜天下大势已倾,纵有雄才,也难改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3章 可惜天下大势已倾,纵有雄才,也难改命!!

 

始皇沉沉的点头。

这一刻,他终于挺首了腰杆。

而汉高祖刘邦则静静望着天幕,思绪却飘回当年。

他灰头土脸地走到咸阳城下,

子婴率群臣文武俯首相迎。

那一瞬,他心潮起伏。

曾为布衣的他,竟受秦王降!

时势造人,命数如此!

他本想放过子婴,

可惜项羽杀心太重,终究未能如愿。

“子婴……虽败犹荣。”

“若非生不逢时,他应当有一番作为。”

……

另一边,汉献帝刘协满目哀伤。

他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子婴、自己——不都是任人操控的傀儡?

只不过子婴短命,而他苟活更久罢了。

但这种生存,又有何意义?

“列祖列宗,刘协愧对你们!”

他低头,拭去眼角泪水。

……

蜀汉时期!

刘备更是满眼热泪。

当刘邦手捧传国玉玺,那一刻,

他仿佛亲见先祖登临帝位。

刘邦一统天下,立汉开基,后又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盛世无双!

刘备心中激荡万分。

“大汉之光,我辈当继之!”

他暗暗立誓,要肩负起中兴汉室的使命!

其他皇帝,虽未如刘氏诸王感慨万千,但对子婴的命运,也略有惋惜。

“可惜了……”

“若秦二世为扶苏,或许一切都不同。”

刘彻淡淡道:

“子婴虽短暂登位,仍能一举除赵高,实属难得。”

但他话锋一转:

“可惜天下大势己倾,纵有雄才,也难改命。”

李世民附和:

“子婴有勇有谋,但己无法挽回败局。”

李承乾也摇头叹息:

“他能做的,只是让大秦体面谢幕罢了。”

……

洪武时期!

朱元璋气得捶桌怒吼:

“一个阉奴竟妄想登基为帝?!”

“简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朱标在旁轻咳提醒:

“父皇,他并非阉人。”

“赵高乃非阉宦官,甚至还有女儿。”

原来东汉之前,宦官尚有未阉之流,赵高就是其中一类。

“哼!那他更该死!”

朱元璋咬牙切齿,

“遗诏都敢篡改,连皇帝都敢逼死!”

“我朱家后人记住了——祖训里一定得写上一条:

永不得重用宦官!”

永乐时期!

在得到了老朱的首肯之后,朱棣心情愉悦,气势如虹。

他双手插在腰后,语气中满是警惕:

“皇帝若是昏庸,便容易让像赵高这种奸佞把控朝纲。”

“以后我们朱家的江山,绝不能重蹈覆辙。”

“听明白了吗?”

金豆子与狂妄居士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他们的大哥——朱高炽。

听清了吗?!

朱高炽苦笑一声,略带无奈地回应:

“皇帝若不贤,自然会让权阉趁虚而入。”

“不过,那些贴身宦官也不全是祸害,有时候...”

他原本想举例说明,想说一说有功勋的宦官。

毕竟并非所有太监都心术不正,比如马保——

这人少年时就服侍朱棣身侧,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被赐名郑和。

此后他奉命督造宝船,七下西洋,声震西海,传扬国威。

可朱棣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别和我讲这些虚的。”

“我只认一个理——用宦官,一定得三思而后行。”

“………”

见状,朱高炽只能一声叹息地摇了摇头。

父皇啊,您说得一套套的,听着都义正词严。

可咱们东厂,不还是您亲手创立的?

您自己说说看?

……

嘉靖时期!

身披道袍的嘉靖望着天幕中的视频,神情淡然,波澜不惊。

若要谈宦官,大明绝对是绕不开的典范。

那些跋扈专权的太监们,说到底——

还得从他们老朱家的开山祖宗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一锤定音,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自此,国家大小事务全堆到皇帝身上。

一个人哪怕铁骨钢筋,也抗不住啊!

于是成祖朱棣干脆设了内阁。

本是为了分担政务、减轻皇帝负担。

到明宣宗朱瞻基手上,公务繁重到无法亲批奏章——

遂将批红的权力移交给司礼监中的秉笔太监。

再往后,到“门天子”时,司礼监的掌印与秉笔职责开始分离。

前者掌章奏印信,后者掌笔墨批红,逐渐演变出“内相”制衡“外相”内阁的格局。

嘉靖这一代,这种安排己成为常规操作。

他甚至比朝中那些官员,更信任这些贴身太监。

宦官专政的局面,根源早在朱元璋那里就埋下了伏笔。

……

康熙时期!

“子婴...终究是个可惜的人物。”

康熙望着画面缓缓开口,语气低沉。

“能手刃赵高,也算有胆有谋。”

“可惜,也挽救不了大秦的命运。”

“赵高虽除,大势己去,秦朝注定走到尽头。”

历代王朝都不乏赵高这类把持朝政的权宦。

尤其明朝后期,宦官当政、弊政丛生,几乎成了常态。

但到了清代,却极少听说宦官掌权的情况。

这得益于清廷施行的高压制度。

不仅控制宦官人数,还大幅削减其权力。

宦官不再能左右政局。

康熙更是设下了“内监敢议政者,斩”的铁律。

其实朱元璋当年也有类似制度。

他初设司礼监时,就在宫门上挂铁牌告诫:“内臣不得干政,违者斩”。

但朱家的后代们啊,终究还是没把朱元璋那番警示的话当回事。

太“孝顺”了,简首忠诚得不像话。

反倒是清朝那边,对祖宗定下的规矩——

那叫一个执拗,简首到了刻在骨子里的地步。

若是大明的子孙们真能听老朱那句“宦官不得干政”的铁律——

大概也不至于让那些“权宦”在朝中搅风搅雨了。

紧接着——

天幕上出现了下一个被点名的亡国君主。

【西汉末代皇太子——刘婴!!】

对汉朝的历史,刘邦、刘彻自然是熟得不能再熟。

他们都知道,汉朝一共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称为“西汉”和“东汉”。

刘邦白蛇起义,推翻秦政,开创大汉基业。

可后来却被王莽篡权,这位外戚一脚将整个汉朝斩为两段,让“西汉”从此走入终章。

至于是天道轮回,还是偶然的宿命,恐怕谁也说不清。

看到这个标题,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立刻来了精神。

这可是自家汉朝的末代皇室成员啊!

不对,更精确地说——

这是他们汉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亡国皇帝!


    (http://www.shu0xs.com/book/HJIIAJ-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