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说道。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位——】
【那么大明的历史进程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政治、军事到文化,再到国家运势,都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段天幕视频开篇便详细探讨了朱标去世的原因,以及若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这一悲剧。
朱标的突然离世,极有可能与他多年的疲劳过度以及沉重的心理负担息息相关。
如果能从这些方面着手调节,或许能够避免他早逝的命运。
这一段让老朱看得格外入神。
“原来是标儿太累了。”
老朱心中不禁感慨。
看来今后,许多事情我得更加上心,不能让标儿一个人过度劳累了。
“标儿,今后一定要注意身体,若有不适,随时让太医来诊治。”
老朱语气严肃地对朱标说道。
朱标苦笑着点了点头,答道:
“听父皇的。”
朱标自然不希望早逝,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过度操劳而死。
看来,未来确实该多休息了。
自从胡惟庸案件之后,父皇便不再设宰相,并且明确告诫后代不再设立宰相之职。
这一决定虽然增强了皇权,但也使得皇帝的工作压力剧增。
作为大明常务副皇帝的朱标,必然也承担了更重的工作负担。
“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没有宰相的情况下,提高朝政效率?”
朱标沉思着,似乎陷入了深思。
【政治上,从“重典治国”到“宽通平易”——】
【朱标从小便受儒家经典熏陶。】
【主张“过犹不及”,反对过于严苛的法律制度。】
【这与朱元璋的严酷治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他监国期间,他多次劝谏父亲减轻对官员的处罚。】
【甚至曾为老师宋濂求情,免去其死刑。】
【朱标继位后,继续贯彻这一理念,推行宽政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
【如果朱标继位,减少严刑峻法会极大改善大明初期的政治矛盾。】
【同时许多有能力的官员能够继续为朝廷效力,推动政务的稳定与发展。】
太子和父皇的治国理念明显不同,整个朝廷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现如今,父皇果断无情,执行政治上的清洗毫不手软。
甚至有时因一丝律法违犯就会下重罚。
然而,太子的行事风格则显得更加宽容仁爱,主张温和处理争议。
若太子继位,新的法度和政治气候必然会发生变化。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如此,父皇时常对官员处罚过重。
等他继位后,必定会重新审视并修改那些过于严苛的律法。
【朱标若未死,洪武时期的许多功勋将领也会得以保全。】
【朱标具备驾驭这些重要人物的能力。】
【他与许多将领关系亲密,这些将领也将成为他稳固皇位的重要力量。】
【在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平衡将更加和谐。】
【朱标会避免文官集团过度壮大,防止其势力对皇权产生威胁。】
【朱标深知文治的重要。】
【他将赋予文官更多的政治地位。】
【尊重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而武将则专责边防和军事事务。】
【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朝堂不至于偏向任何一方势力,避免党争激化。】
【同时,这也将避免大明帝国进入如后来的“易溶水”之局。】
听到这里,大家都深陷沉思。
是啊,父皇晚年为了扶植孙子朱允炆,几乎将那些开国功臣——
除去,特别是很多有功的武将。
这也导致了朱允炆继位后,面临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特别是在应对燕王之乱时,缺乏得力的将领。
然而,这一举措还可能引发另一个严重问题。
那就是,文官集团的权力可能会过于膨胀!
无论在任何朝代,武将与文臣始终处于相互制衡的关系。
然而,在大明初期,朱元璋大规模清洗武将集团,导致其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这一变化带来了文官集团的迅速崛起和膨胀。
一旦这种权力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持续,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政治危机。
不过,在当时,这些问题还未显现出来。
看到这一段,嘉靖的脸色不禁沉了下来。
老朱则显得困惑不解,听到最后的那句话时,满脸疑虑:
“明朝皇帝易溶于水?”
“这是什么意思?”
他心中疑问重重。
【藩王与朝廷的关系和谐】
【朱标待人宽厚仁爱,在藩王中威望极高。】
【如果他执政,面对藩王的问题,他会采取更加谨慎与温和的态度】
【朱标会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加强中央对藩王的控制。】
【诸如限制他们的军权,增强对其的监督等。】
【但同时也会保障藩王的经济利益和一定的政治地位】
【藩王们因尊敬与信任朱标,也会乐意接受这些改变。】
【避免与中央发生首接冲突,从而维持藩王与中央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有助于明朝政治的稳定与统一。】
朱允炆当年推行削藩政策,并非没有道理。
大明初期的许多王爷确实拥有过于强大的权力。
尤其是九大塞王,各个都是实力不容小觑的存在。
例如宁王朱权,他掌控着“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巨大兵力。
燕王朱棣更是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
老朱当时的初衷,是希望自家子孙能稳固大明江山,拱卫国土。
然而,这一策略却成了朝廷统治的重大阻碍,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无论谁继位,这种藩王的权力必然要削弱。
朱允炆削藩过于急功近,且过于强硬,手段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而朱棣其实早己明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最初并没有反叛的想法。
在靖难之变之前,朱棣己经主动交出了兵权,将世子送到京师做人质。
甚至连王府也完全交给了朝廷控制,几乎是采取了卑微的投降姿态。
但朱允炆依然心存疑虑,不放心这个西叔,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变。
然而,如果是朱标来处理削藩问题,那局面将完全不同。
朱标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所有的弟弟们都会愿意听从他的话。
另一方面,朱标的做法显然不同于他的儿子,手段远没有那么冷酷无情。
在天幕的视频中,身穿明黄色龙袍的朱标——
此刻己经继位成为大明的第二任皇帝。
而坐在他对面的,是刚刚回京述职的燕王朱棣。
兄弟二人如同往昔,围坐在同一桌前,轻松地喝着酒。
“老西。”
“我打算削藩。”
(http://www.shu0xs.com/book/HJIIAJ-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