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福祸天定变幻莫测,我摔入琉璃海却因祸得福,遇到了我这一生中最为奇妙的机缘!”
“机缘?”刘易阳不解的问道。
华凌峰点了点头继续道:“当时,我身受重伤,意识模糊,仿佛命悬一线。然而也许是命不该绝,我被海浪卷走,最终在一片未知的小岛上被海浪唤醒。当我艰难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置身于小岛沙滩之上,我挣扎着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爬上了小岛。”
“当时,我身受重伤,稍作休整后,首要之务便是在这荒岛上寻找人家。然而,我遍寻小岛,却未发现一户人家,整个小岛似乎是个荒岛。此时,我饥渴交加,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饥寒交迫之时,突然发现小岛中央有一片被树木环绕的岩石群,我心中升起一线希望,原本想着在岩石群中暂避风雨。不料,在岩石群当中,我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洞穴。”
“那时的我满心欢喜,匆匆步入那幽深的洞穴之中。尽管洞内并不深远,却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湿气息,初时我以为这只是某个野兽的藏身之所,未曾想,在洞的最深处,竟赫然躺着一具早己失去生命迹象的遗体。遗体周围散落着几个由陶土捏制而成的瓦罐,在洞穴的一侧,矗立着一根形似钟乳石的粗壮石柱,其上水珠缓缓坠落,而在滴水的下方,形成了一个碗口大小向内凹陷的土坑。”
“那时的我顾不得许多,连忙将头埋进坑洞中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当解了口渴之后,此时才发现,浑身上下没有一处骨头是不疼的,我当时靠着山洞石壁,眼神中无意望向了这具尸体,只见其盘腿而坐,头颅低垂,从尸体干瘪的程度,无法判定到底死了多久。”
“我顺着尸体的视线向上望去,赫然发现其背后的石壁上,似乎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当时心中满是疑惑,这才站起身走到石壁前,仔细审视着这些字迹。待我看完墙壁上的小字后,这才明白了山洞中尸体的身世。”
“原来,尸体曾是一位僧人,根据石壁上的文字记载,他原本是景州天佑寺的一名普通僧人。五年前,他因故驾船出海,却不幸遭遇海上风暴,被狂风巨浪卷至这座荒无人烟的岛屿。僧人认为,这一定是佛祖对他做错事情的惩罚,于是决定在这座荒岛上凿出一个山洞,从此安心在此打坐悔过。他知道自己生前所犯的大错,为了赎罪,甘愿在荒岛上苦修,成为了一名苦行僧。”
“僧人在这个山洞中一坐便是两年,期间也曾有船只或人登上小岛,并多次劝说他离开,但他都婉言谢绝。然而,就在某一天,僧人突然顿悟,走出山洞仰天大笑。随后,他在墙上刻下了这些文字,也许没过多久他便在山洞中坐化圆寂。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僧人己经坐化三年,但他的尸身竟然未腐,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的我惊奇之余,又想到自己受到重创,且不说能否遇到渔人从而获救,就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能否支撑活过三天都是个未知数,更别说回到星罗刹了,想到自己可能也会埋骨在此,不由得长吁短叹!”
“我望着这位坐化的僧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于是,我在山洞外挖了一个土坑,准备将他的遗体安葬。然而,当我刚刚托起僧人时,却意外发现其坐化身下竟然压着一册羊皮卷和一件破旧的僧袍。”
“羊皮卷?”刘易阳心中猛的一惊,望向华凌峰的眼神己经变得犀利。
华凌峰点了点头道:“不错,你猜的不错,我手中的羊皮卷,正是来自那座不知名的荒岛。你且听我继续往下说。”
“当时,那件僧袍在尸身下摆放的整整齐齐,我将僧袍抖开,原本想着将这僧人用僧袍裹住在入土,一摸之下,又发现僧袍中竟然还有东西。我小心翼翼地抖开僧袍,从其中发现了三卷经书。”
刘易阳猛的想到:“三卷佛经?半部残卷,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华凌峰却摇了摇头:“这三卷经书我都看了一遍,都是真正的佛经,并无任何异常,要说异常么,其中有一本经书的材质与之不同,你再听我说下去。”
“我当时原本打算用僧袍将僧人裹住再入土为安,然而,就在我抖落僧袍的瞬间,我惊讶地发现僧袍的内衬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字。”
僧袍内里详尽记载着这位僧人的生平往事,原来,这位僧人法号慧林,自幼在景州天佑寺出家为僧。慧林性格孤僻,偏爱静谧,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经文,他总能提出独到见解,而这些见解往往超越了天佑寺其他僧人的认知范畴,因此他在寺中并不受待见。住持见状,便安排他去驻守和打扫藏经楼。
对慧林而言,这份看似艰苦的任务却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契机。远离了僧人们的冷嘲热讽,他得以沉浸在经书的世界里,反而有了更多钻研经书的时间,不到五年时间,藏经楼中的经书便被他翻阅了大半。
后来,天佑寺迎来了一位南下的高僧禅师,禅师在天佑寺逗留年余,临走时留下了三卷亲手撰写的经书,作为他在天佑寺说法的精髓,这三卷经书乃是禅师亲自手写而成,对于天佑寺而言,无疑是传世之宝。
慧林作为藏经楼的看守,见到这三卷经书自然是欣喜若狂,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却发现自己对经书中的内容只领悟了皮毛。于是,他更加勤奋地反复诵读,深入钻研。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慧林却陷入了困惑。他原本以为禅师所著的经书是佛门的重要经典,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
然而,慧林却从这本经书中领悟出了人体七经八脉与佛法之间的联系,从炼心谈及炼体,从内炼讲到外炼,其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诸多矛盾。慧林深感困惑,夜不能寐。就在那个夜晚,慧林好胜之心大起,他决定将佛法和三卷经书的内容相结合,验证其中的对与错。
于是,慧林逐字逐句地诵读着三卷经书,不断与自己所学的佛理进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怕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竟无意间创出了一种独特的内功心法。三个月后,慧林己经将前两卷经书的内容全部辩证了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产生了异常变化,时常感觉一股气息在体内流转。
当夜慧林辗转反侧卧枕难眠之际,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慧林便到藏经楼准备拿第三卷经书。然而,当他来到藏经楼之时,却发现一道黑色身影从经楼内一跃而下,随后匆匆的消失在黑夜中。慧林心急如焚急忙将藏经楼仔仔细细的查了一遍,这一查之下,慧林大惊失色,所有的经书都在,唯独少了高僧留下第三卷经书。
慧林心如刀绞,他知道这是天大的罪过。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暗自琢磨:“好在第一、二卷经书还在我手中,虽然遗失了后面两册,但没有前面两卷,后面一卷是无法通读的。那盗贼一定会返回藏经楼偷取第一、二卷,到时候我将他抓住,再去向方丈请罪也不迟。”
于是,慧林不眠不休地守在藏经楼数日,终于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等到了一个黑衣人再次潜入藏经楼。慧林当即拦住黑衣人,黑衣人并未将慧林放在眼里,一掌推去想要让他知难而退。然而,他的一掌印在慧林胸口,却如泥牛入海,毫无动静,莫说要将这和尚击退,就连推动这和尚都似乎是难上加难,黑衣人大吃一惊,转身逃向天佑寺后的天山。
那天山本就陡峭,多有垂首绝壁,然而黑衣人提了气息,竟在天山上奔走跳跃犹如平地,慧林和尚一见,哪里肯放,急忙向着黑点追去。黑衣人听得身后风声呼呼作响,一扭头却吓了一跳,只见那和尚在陡山峭壁之间健步如飞,竟比自己还快上几分。
一人一僧,一追一逃之间,竟然跑出了天佑寺,离开了景州郡。途中,黑衣人也曾和慧林动手,但不管他如何动武,慧林只是站在原地不动,任由他拳打脚踢,却毫无损伤。黑衣人大骇,转身又逃,而慧林却如影随形,甩之不掉。不知不觉间,数月己过,两人竟来到了一处海域。黑衣人夺了一条小船出海,慧林也自驾一条渔船跟随。
然而,途中遭遇风暴,黑衣人不见了踪影,而慧林则几经辗转,最终流落到一个荒岛上。慧林为了赎罪和弥补过失,决定在荒岛上苦修,并尝试着依靠记忆将丢失的第三卷经书默写出来。虽然这不是真迹,但也能多少补救自己的过失。
岂料,这一默,就真正的默出了问题!
(http://www.shu0xs.com/book/HJHJCC-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