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过程中,西部战区后勤保障部的领导们展现出对农场全方位的关切,不仅关注农场的生产成果,还十分关心战士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参观完蔬菜大棚和牦牛养殖区后,领导们移步到农场的会议室,与司马延熙等农场骨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议室里,布置得简洁而庄重。墙壁上挂着农场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果展示,桌上摆放着整齐的资料。领导们和农场骨干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领导们率先详细询问了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司马延熙如实汇报:“首长,虽然我们在种植和养殖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高原环境恶劣,物资运输成本高,一些先进的农业设备引进和维护存在困难。每次运输设备,都要面临道路崎岖、气候多变等问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很多工作只能依靠有限的几位技术骨干,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场的进一步发展。”
领导们神情专注,认真倾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信息。一位领导思索片刻后,沉稳地回应道:“这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调研考察的重点之一。对于物资运输和设备引进问题,战区会统筹协调,优化运输路线,加大对后勤保障设备的投入。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高效的运输方案,确保设备能够顺利抵达农场并正常使用。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定向培养、技术交流等方式,为农场输送更多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农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听到领导们的回应,司马延熙和其他战士们备受鼓舞,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司马延熙接着说:“感谢首长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农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比如尝试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加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仅满足部队需求,还能推向市场,为农场创造更多的效益。”
领导们对农场的创新思路表示赞赏,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个好方向,但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调研。要结合部队需求和市场需求,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品牌产品。在产品质量上,要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标准。同时,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地方企业在市场运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长处,实现互利共赢。”
在深入交流中,领导们为农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如同在黑暗中为农场点亮了一盏明灯。司马延熙和战士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心中更加明确了工作目标,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他们深知,有了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农场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将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http://www.shu0xs.com/book/HHDABD-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