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囤过冬物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囤过冬物资

 

秦天策接过她递来的棉衣往身上套,布料软乎乎的,新棉花的暖香首往鼻子里钻。

低头一看,衣针脚细密得很,一看绣工就不错。

“这有几斤棉花?”

秦天策抖了抖袖子。

“絮了二斤棉花呢。”

王香玲笑着搓了搓手,指尖还沾着些线头。

二斤棉花的棉衣看着厚实。

可秦天策知道,今年冬天零下几十度的天,就算裹成粽子,在外面呆久了也得冻透。

要是没间暖乎屋子挡风,迟早得冻死在雪窝子里。

他忽然想起原身记忆里的苦日子 。

家里三五年才做一回新棉衣。

一件衣裳顶多絮一斤半棉花。

更小的孩子甚至只塞半斤。

穷得狠的人家,连棉花都买不起。

只能捡柳絮填衣裳被子,风一吹就漏风,夜里能冻得人打摆子。

这年头哪儿有啥毛衣羽绒服,羊毛衫啥的。

过冬全靠一身棉衣硬扛。

里衣外头套件棉衣裳,暖不暖和,就全看絮的棉花多少。

还有衣裳穿了几年,洗了几回的,穿久了压瓷实了,风一吹就透。

洗两回,更是跟薄纸似的不顶用。

上次去镇上买了十斤棉花,给兄弟俩一人絮二斤、

转眼就剩二斤了。

秦天策捏了捏大丫身上的棉衣,明显比自己的薄不少,衣摆还长一截子。

大丫晃着袖子说:

“大嫂说我还能长个儿,衣裳做大点,明年还能套得下。”

“衣裳大了漏风,保暖性差远了。”

他伸手把大丫衣襟拽紧,

“等你长高了,把旧衣裳拆了,棉花重新絮一遍,布料还能剪了做鞋底。

咱现在烧砖赚了钱,百八十文的棉花钱犯不着省。”

王香玲在一旁搓着手笑,眼角堆着细纹:

“我想着能省点是点,过日子不就这么抠抠搜搜过来的。”

“该省的省,该花的得花。”

秦天策心里开始盘算,明天要去镇上,多买点棉花回来。

这么冷的天,穿这么薄,冻病了,治病钱都比衣服贵。

没必要那么节省。

虽然在在李家村,哪家不是缝缝补补过三年?

小的穿大的旧衣改小的,一件衣裳补丁摞补丁,

青的蓝的补丁块儿能拼成花被子。

可在他家不行。

要不他那么努力挣钱是为了什么?

不就为了让大家伙日子过的好一些吗?

“衣服做大了也没啥,多塞点棉花就行。

要是下摆漏风,找根绳子绑紧,一样贴身保暖。”

大丫捏着衣襟下摆,摇摇头,没听三哥的劝。

大丫也是个体贴懂事的,三个哥哥那么辛苦,自己穿什么都可以将就的。

秦天策刚要开口说什么,就听到秦大明惊声道,“哎哟,明儿中秋了,忘了准备回丈母娘家的节礼。”

在这地界。

嫁出去的女儿逢年过节,父母生日,都得回娘家送节礼。

王香玲慌忙摆手:

“送不送都行,我娘不会挑理的。这段日子家里忙得脚不沾地,我本就没打算为这事儿折腾你。”

“中秋回娘家,节礼还是得备齐,明儿带只鼋鱼(甲鱼)回去,再把这件新棉衣捎上。

对了,跟咱娘说说,接他们冬天来家住的事儿别忘了提。”

秦大明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定下来送节礼的事儿。

兄妹几个都没意见。

家里别的不多,鼋鱼(甲鱼)养得活蹦乱跳,一只没少。

天气热时死了不少鱼,有的鱼早熬成汤给王香玲补身子了。

至于其他养不住的鱼,早就杀了,腌成鱼干,现在就剩鼋鱼(甲鱼)活得瓷实。

见大伙都点头,王香玲才松了口气。

在村里。

中秋一过没多久,就该下田割稻子了。

满打满算也就七天时间。

家家户户就得扎进田里忙活。

地多的人家,从早忙到晚,一首得折腾到九月中旬才能喘口气。

秦天策家就三亩水田,搁村里不算多。

好在兄弟姊妹几个都是干活的好手。

往年七八天就能把稻子收完,虽说累得腰酸背痛。

但却能提前歇口气。

到那时候,大家伙是没时间去镇上大肆购买东西的。

所以,秦天策盘算着。

明天就把人全带着,去一趟镇上,把能买的东西全买了。

"大嫂,家里还剩多少口粮,野菜干也都算上,我好合计明天去镇上买些啥过冬。"

秦天策开口说道。

王香玲只管做饭,家里的用的吃的,她是最清楚的。

二丫一听要去镇上,立马凑过来:"三哥,我也想去。"

上次跟着去了镇上,让她开了眼界,她还想去。

"去,去,都去,大丫也一起去。"

秦天策揉了揉她乱糟糟的发顶,

"这次得买不少东西,正缺人手,明儿咱们不在家,就请小满来帮忙咱们看半天家。"

“好。”

几人齐齐应声,都没意见。

王香玲这时,己经把剩下的东西都盘算好了。

"大米还剩三斤多,白面五斤,栗米十三斤。

黑面、玉米面各有二十五斤。

野菜干攒了六十斤,河蚌肉晒了十来斤,鱼干也有西十来斤。"

秦天策听到这些东西,心里顿时有了数。

七月中下旬,他才去镇上买的二百五十斤大米,栗米这些东西。

这才一个月,就吃了快一百八十斤。

家里人帮着建房十几天,累得狠了,一天两顿饭。

七个人一顿才吃三斤米面。

摊到每人还不足半斤。

这还是他们三个兄弟都没敢敞开着吃。

就这量,大丫和二丫一顿都能吃小半斤。

真要让我们哥儿仨可劲儿造。

一人一顿至少一斤米起步。

等入冬猫在炕上,饭量更是得涨。

“咱们明儿多扛几个背篓。” 秦天策出声道:“要买的东西有些多。”

可不得多嘛。

冬天雪灾,几个月都出不去。

按照现在一个月吃的份量,起码还要在囤好几倍。

这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来声音。

“秦家小子,都在呢,我今儿来量量你家门窗尺寸。”

他们闻声看过去。

就见一位头发花白,腰背微驼的老汉跨进院门。

看见堂屋里的秦天策兄妹,笑得眯起眼。

“鲁叔快进屋坐,先喝口水歇口气。”

秦天策赶忙迎上去,从水缸里舀了瓢凉水递过去。

“不渴不渴,我走的背阴路,没晒着。”

李鲁摆了摆手,从腰间扯出卷尺,

“说说吧,要做哪些门窗?”

“外头大门、堂屋大门,六个房间的门窗,还有厢房的。”

秦天策领着他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

“厢房里再各打个柜子、配套桌凳。叔,这些能在冬天前做完不?

要是来不及,先紧着大门和堂屋的门窗做,其他的往后顺延也行。”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