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现在一文钱三块,你家这红砖硬度啥的和青砖差不多,就是颜色不一样,也不知道人家看不看得上。” 李里正吧嗒着旱烟袋琢磨了一会儿,“赶明儿我去镇上帮你们问问行情。”
“颜色这事儿确实悬,毕竟大伙儿都瞧惯了青砖。” 秦天策赶紧接过话茬,“所以我是打算一文钱卖五块砖的?要是村里乡亲们想买,还能再便宜点,一文钱六块!”
他心里透亮着呢。
烧砖本就是靠力气换钱的营生,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打开销路,赚点钱在手上。
手上有钱,心里不慌。
李里正一听这价钱,眼神都亮了。
要知道,他早有想盖房的心思。
盖座青砖大瓦房怎么说也要花三十多两的银子。
若是按照秦家小子说的。
一文钱六块砖,这样能省下一半的钱,只需要花十几两就成。
可他心里又有些犹豫。
现在日子不好过啊。
连年的闹旱灾,明年若是收成在不好,就算盖了房子也得有命活下来住啊。
李里正没说自己想盖房子的事,而是吧嗒着旱烟点头:
“中,这事儿我记下了。”
之后又唠了几句家常,没多久,秦天策和秦大明就起身离开了。
走出里正家,秦天策就让冲着大哥挥手。
“大哥,你先回吧,我去田里转一圈。”
“我陪你一起 。”
“陪啥?你还怕我一个大男人被姑娘拐走了?” 秦天策笑着打趣,“再说,你不是要送东西到你丈母娘家?”
秦天策心里却想着。
他是要去田里做小动作的。
大哥跟着,他怎么操作?
必须要支开他。
“对对对,还有这茬,那我走了。”秦大明一拍脑袋,就朝另外个方向走了。
要赶紧把东西送过去,他家还有好多活等着呢。
两人分开走。
秦天策边走边回忆书中的内容。
接连几个月不下雨,村里的庄稼连往年的五分之一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等到10月后,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脾气,隔三差五就要变一变。
不是下大雨,就是下冰雹。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
导致一些没囤够粮食和柴火的,都没熬过冬天。
他今儿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田里,用水浇地。
到了自家三亩地面前,他环视了周围一眼。
周围的农田还没那么干,带着点潮气,估计是有勤快的人每天都打水来浇灌。
好歹保住了稻子,没让它们。
又看了好一会儿,确认没人,这才打开系统,花十文钱买了两吨水。
水一浇下去,很快渗进泥土里,原本蔫巴巴的稻子像是突然来了精神,根须使劲往湿土里钻。
其实两吨水哪够三亩地用?
但要是放个七八吨,明早准得被人瞅见。
别人家地旱得冒烟,就你家水汪着,这咋解释?
这年头太扎眼可不好,眼下这样既能让稻子喝点水,又不让人看出门道,差不多就行了。
秦天策离开时,瞅见隔壁水田里的泥土渐渐起来。
这地不是别人家的。
正是李二婶家的。
原本干涸的土地,也有些冒了水滋滋的潮气。
两家田地挨着,他刚才放的水渗过去一些,倒像是顺带帮了邻居一把。
这么着,李二婶家的稻子今年说不定也能多收个三五斗。
慢悠悠回到家。
后院里热闹极了。
二哥正在做土坯。
他们都想着趁着冬天来之前把房子盖了。
最好每个房间都能盘上炕。
这样冬天才暖和。
大嫂则带着大丫二丫蹲在灶台边,剥着刚煮熟的乌菱。
煮熟的菱角壳儿一掰就开,雪白的菱角肉被放进竹匾里晾晒。
虽说家里穷得叮当响,但眼下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
虽说累得脚不沾地,可心里头都亮堂着:
只要一家人拧成一股绳,这日子总能越过越顺溜。
**
翌日,天蒙蒙亮。
秦天策吃了几个乌菱垫肚子,就带着全家和李二婶一家往山上走。
两家人说说笑笑的。
快到天坑时,走在最前头的秦庆生突然停住脚步:“哎?里头好像有人!”
“难不成还有人找着这儿了?”
李二婶赶紧快走几步,扒开草丛一看,泥坑里果然有几个人影在扒拉菱角藤。
“是刘冬梅一家子!”
秦庆生一眼认出来,“昨天咱们来回背菱角,准是让他们瞅见跟过来了。”
秦天策过去瞅了一眼。
还真是他们。
其实早和李二婶合计过。
今儿上午再摘一上午菱角,下午就把这处地告诉村里人。
两家提前一天动手,各摘了千把斤回去。
足够全家吃的了。
这里还剩几千斤。
李家村一共百来户人家,每户少说能分个西五十斤。
别小看这几十斤菱角。
在这个时候可是能救人性命的口粮。
顶得上一家子小半个月的吃食,是顶顶的救命粮。
“二婶,我下山跟村里人说菱角的事儿,你们抓紧再摘点!”
秦天策抹了把汗。
“行,你赶紧去,路上别耽搁!”
李二婶手里不停,飞快地扒拉着菱角藤。
她心里透亮。
这菱角地是人家秦天策先找到的,能带着自家提前摘了这么多,够全家熬过冬了,这份情得记着。
再说了。
村里老少爷们儿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帮衬一把是一把。
至于那个刘冬梅…… 她瞅了眼远处还在泥坑里折腾的人影。
哼,这人平时偷奸耍滑、见便宜就占,跟半个村子都闹过别扭。
真要让她独吞了这菱角,指不定得闹出多少幺蛾子。
秦天策拔腿就往山下跑。
他首奔村口水井旁的大榕树,抬手抓起挂在树上的铜钟绳。
猛敲了好几下。
这钟在村里就是用来召集大家的。
但凡响了,都是有不得了的事。
这会儿刚天亮没多久,村民们要么在井边排队挑水,要么扛着锄头往地里去,听见钟声都愣了愣,
接着三三两两往榕树下赶。
这大清早的,莫不是出啥急事儿了?
“秦家小子,大清早敲钟干啥?出啥大事儿了?”
村民们刚聚到村头,就有人扯着嗓子问。
“父老乡亲们,我在山上发现片乌菱地!能当饭吃,估摸有几千斤!”
秦天策也没啰嗦,扯开嗓门,首接亮底牌,“都赶紧回家拿背篓,跟我上山摘菱角去!”
“啥?真有几千斤能填肚子的玩意儿?”
人群里炸开了锅,生怕听错了。
(http://www.shu0xs.com/book/HHCIFH-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