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刘明清的焦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4章 刘明清的焦虑

 

第二天寅时,小山和在庄子上的赵青同时打开了房门,雨还在下,渐渐小了,天也开始冷了。

赵青想着幸好昨天买的棉花多,布匹也多,粮食有空也要多备些,还有柴火,这么多孩子。冬天要烧炕,用的木柴可不少。

靠着大山,每家每户常年都堆着整齐的干柴,可以烧上一个冬天,捡柴就是日常每天要干的活。

小草和香云也起床去厨房做饭,现在孩子多,要做大锅饭,煮上一大锅粥,每人一个水煮蛋,这是赵青要求的。

蒸上馒头,配上些小菜就是很丰盛的早餐了,孩子们以前哪里有早餐吃,有时侯一天能吃一顿饱饭,己经是他们运气好了。

他们现在睡在大炕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棉被,盖着也是新棉花被子,穿着新买的衣服。

而且棉花和布匹也买了好多回来,他们冬天可以穿新棉衣了,再也不怕冷了,每个孩子的脸上带着笑,心里如同做梦一般。

早睡早起,孩子们起床把自己穿戴整齐,被子叠好,房间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两个七八岁的女孩子主动到厨房帮忙,他们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赵青看的满意,他把连生叫到房间:“我吃过饭就要回城,以后你和孩子们上午学认字,下午干什么事情你来安排。”

连生认真的点头,他到现在才真正的相信赵青对他们没有企图,他心里感激,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我有空就回过来看看,吃的,用的我每次来会买些,你不用担心。”赵青觉得就先这样吧!

“我……相信你。”连生只说了这么一句。

赵青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始终对他抱有戒心。

也是,要不然他带着十多个孩子怎么活到现在的,这很好。

吃了早饭,赵青赶着马车回城,她卡着点等城门开,今天下雨,进城的农人不多。

城门打开,赵青交了进城的两文钱,赶着马车回到了家里,小山己经去了书院。

她把院门打开,摘下门坎,把马车赶进了马棚,卸下马车,给马儿拌好草料。

这下着雨出门买东西就有些不方便了,她换了一双木屐,自己一个人出去逛逛吧!

她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啊!哎呀!把坐她们马车的周伯伯忘在了脑后,这好几天了,也不知道他回镇上了没有?

今天没事,还是走一趟看看吧!

赵青撑着一把油纸伞,一个人慢悠悠的走出巷子,来到街上。

街上没几个行人,偶尔有马车路过,她靠街边走着,拐进了一家点心铺子,买了五斤,准备送给周伯伯两斤,自己留三斤放空间里。

赵青走到周记铺子时,雨己经停了,北风刮着,天气己经变冷了。

她进了店里,客人不多,有三两个人正在买棉花和布匹,冬天有钱人家,肯定己经早早的准备了厚棉衣,也有赶在天冷前又来添置的。

周刚的二儿子周喜来正在和妻子给客人量尺寸,秤棉花。

“周二哥,忙着呢?”赵青把油伞收起来放在门后,站在旁边笑着道。

“哎呀,是小青来了啊!”周喜来忙让妻子先招呼着客人,他从柜台里走出来。

赵青一看:“周二哥,你先忙,我没事就是过来看看周伯伯回去了没有。”

“不忙,我先带你去后院,每次你来也不进来坐坐。”周喜来和周刚极像,为人厚道又不失精明。

“小青,你先坐会儿,公公在后院带着小宝。”周喜来的妻子小刘氏和气道。

“哎!嫂子你先忙,我去看看周伯伯。”赵青提着两斤点心跟在周喜来身后。

前面店铺,后面院子可以住人,虽然不算宽敞,小夫妻两人带着孩子孩也可以住下,他们也没顾伙计,搬货杂事都是周喜来干。

赵青进屋就见周刚正抱着孙子逗弄,看见赵青很是惊喜:“小青来了,快进来,每次让你来家吃顿饭都难,自家人来了还花什么钱?”

周刚抱怨道,把刘婶子平常说的话搬了出来。

“小青,你先坐。”周喜来倒了杯热茶放桌上,就出去忙了。

“呵呵,哎呀,好可爱的宝宝。”赵青把点心放下,转移了话题。

孩子己经三个多月,吃的白胖,看着要睡觉的样子,赵青就没接手抱过来。

“你这孩子……”周刚无奈一笑。

“周伯伯,这两天忙着给小山找书院,就忘了来问你什么时候回镇上了。”赵青道。

“哦!小山要来县里读书?”周刚心下诧异,小山也只是在镇上读了三年书,就那么厉害了?

“是啊!周伯伯你几时走,我来接你,我也要回镇上一趟的。”赵青不放心家里的两个女子,干脆把人带到庄子上,人多热闹,她们来了也可以帮上忙。

“这刚下雨,过两天,喜来可能还要进批货。”周刚看孙子睡着了,就把他抱到里间炕上,盖好被子。

周刚来的几天里,忙着带孙子,本来想打听点事的,也没顾上。

只听儿子说了一嘴,整个青州附近的山林都在剿匪,城里来往商人查的很严,大多对着住客栈的外地客商,尤其是进出关外的。

他和儿子讲了凤凰镇上来的一群人,听人说起来就不简单,他看到几人的背影,骑的马儿也是膘肥体壮,难道就是进山剿匪的?

县里没听到别的消息了,他们小老百姓的身份,也打听不到别的了。

赵青约好两天后,走这里接他回凤凰镇。

周刚留人吃饭,赵青只说还有事情要办,还要给小山买菜做饭。

出了周记铺子,赵青又买了一些肉菜,才准备回家,她绕到怡红楼那条街上,还是没什么动静,白天楼里的姑娘肯定是在睡觉的。

不闹到官府和明面上来就好,他们暗地里也查不到什么的。

刘明清这两天吃不好,睡不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几大箱子的金银,怎么弄走而不惊动楼里的人,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再厉害的武功高手,一个人也不可能搬走几大箱子金银而悄无声息,屋顶的瓦只动了两片,箱子又比窗户口大,也不可能从窗口弄出去。

只能从门口抬走,在吴慧娘走后,被人钻的空子?还是她监守自盗?

不,不可能,她的身契还在自己手里,他派李顺在县里暗访,也没发现异常。

第二天晚上,明明李顺听到了动静,出去查看却是什么也没发现。

他如何把这么大的窟窿补上?还是把消息递上去,任凭上面的人发落。

他一时头大,把几个侄子和侄女打发走了,他也没有丝毫头绪,难道自己真是死路一条了,就怕连累家里。

还有这次燕王派兵剿匪,城里查的严,侄子在山里遇上的年轻将军,很有可能是燕王嫡幼子。

这北地的消息他也要及时上报,至于丢的金银,他只能慢慢调动自家铺子的流水先补上一些。

先这样拖着,这个当口,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也想不出两全齐美的计策来。


    (http://www.shu0xs.com/book/HH0DIF-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