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主任狄赐,同样出身北师大,但风格与李超迥异,他更严肃,更务实,更追求效率。
此刻,狄赐旁边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姓赵,正小心翼翼地跟他汇报着刚才听来的“高一趣闻”。
“...狄主任,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徐主任今天早上在高一(二)班门口,跟陈国栋老师发生了一些...嗯...比较激烈的争执,最后陈老师当众道歉了。”
赵老师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避免添油加醋。
狄赐头也没抬,只是“嗯”了一声,手指在成绩单的一个低分区划着圈。
赵老师有些拿不准狄赐的态度,试探着说道。
“听说闹得挺大,不少学生都看到了。徐主任...挺强硬的。”
狄赐这才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锐利。
“强硬?处理学生问题,尤其是涉及教师不当行为的问题,态度必须明确,立场必须坚定。模棱两可、和稀泥,只会助长歪风邪气,降低管理效率。”
狄赐放下笔,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公式。
“陈国栋的问题,徐蒙的处理方式,从结果导向上看,是高效的。第一,迅速制止了错误行为。”
“第二,维护了受害学生的权益;第三,震慑了行为失当者;第西,向学生群体传递了明确的规则信号。整个过程,没有肢体冲突,没有扩大事态,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了最优解。”
狄赐缓了一口气,看着赵老师,接着说道。
“赵老师,如果你是年级主任,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是息事宁人,私下批评陈国栋几句,让他把练习册惩罚取消了事?还是像徐蒙一样,当众厘清是非,以儆效尤?”
赵老师被问得一愣,思索了一下,老实回答:“我...我可能更倾向于私下解决,怕影响不好...”
“这就是效率的差别。”
狄赐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厉。
“私下解决,陈国栋可能口服心不服,甚至变本加厉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学生们不明真相,可能继续误解何雨水,班级裂痕无法弥合。更重要的是,这种‘内部消化’的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威慑,其他有类似倾向的老师会心存侥幸。”
“而当众处理,看似‘影响大’,实则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题根源,效率最高。徐蒙选择了一条看似‘麻烦’,实则最节省后续管理成本的路。”
狄赐拿起笔,继续看成绩单,仿佛刚才讨论的只是一道数学题。
“所以,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个合格的年级主任,就该具备这种快速、精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徐蒙做得对,也做得好。”
“我们高三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分数!是升学率!任何影响教学秩序、破坏师生团结、分散学生精力的事情,都必须以最高效的方式摁灭在萌芽状态。”
“徐蒙在高一摁灭了一个隐患,对我们高三来说,也是好事。至少,少了一个可能把负面情绪传染过来的源头。”
狄赐的话,冷静得近乎冷酷,却充满了逻辑和效率至上的理性。
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听了,都默默点头。
在高考的重压下,任何与提分无关的“戏剧性事件”,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徐蒙的处理,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次高效的管理实践案例,证明了其作为管理者的合格素质,仅此而己。至于其中的“快意恩仇”?那不在高三的字典里。
如果说在教师层面,这场风波被定性为“小事”、“高效处理”、“能力证明”。
那么在学生群体中,尤其是亲身经历了那场“教室门口风暴”的高一(二)班学生之间,以及消息迅速扩散到的其他年级学生耳中,这件事的性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初的消息是准确的、震撼的:“听说了吗?高一(二)班炸了!徐蒙主任今天早上堵在教室门口,把陈阎王骂得狗血淋头!”
“真的假的?徐主任?他那么斯文的人?”
“斯文?你是没看见!那气场!那眼神!能把人冻死!句句话都像刀子,首戳陈阎王心窝子!”
“对对对!陈阎王脸都白了!浑身哆嗦!最后当众给何雨水道歉了!还取消了那十页练习册!全班都解放了!”
“我的天!徐主任太帅了!简首就是为民除害啊!”
“何雨水太幸福了!有徐主任这样的哥哥(他们自动代入亲戚关系)撑腰!”
(http://www.shu0xs.com/book/HFJI0A-2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