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皇后寿宴(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皇后寿宴(上)

 

皇后寿宴这日,皇宫张灯结彩,金碧辉煌,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光芒,雕梁画栋间尽显皇家的奢华与威严,宫中处处弥漫着祥和喜庆的氛围,红绸高挂,鲜花簇拥,处处彰显着这场盛宴的不凡。

林婉身着淡粉色的华服,精心梳理的发髻上点缀着几枚精致的珠翠,小心翼翼地跟在父亲林远身后,周围皆是朝中权贵,他们谈笑风生间尽显尊贵与威严,这让本就紧张的林婉更加慌乱、不安。

楚怀玉也早早进宫,他身着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显得风度翩翩。在人群中,二人目光交汇,彼此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仿佛在这陌生而压抑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随着一声悠长的太监宣唱:“皇后娘娘驾到——”众人纷纷下跪,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后身着凤袍,头戴凤冠,仪态万千地步入大殿。凤冠上的珠翠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她面容端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上位者的威严与慈爱。

待皇后入座后,太监又高声喊道:“太子殿下、二皇子殿下、三皇子殿下到——”

率先步入殿中的是二皇子楚平渊。他身姿挺拔,一袭玄色长袍,绣着暗金色的蛟龙纹路,显得沉稳大气。楚平渊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性格沉稳且狠辣,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在朝中颇有些威望。

紧跟其后的是三皇子楚灵均。他身着墨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蓝色的丝带,丝带尾端坠着一块温润的玉佩。他长相英俊,嘴角总是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微笑,潇洒风流。

最后,太子楚承乾才缓缓走进。他身形略显单薄,面色有些苍白,眼神中透着几分优柔寡断。身着明黄色太子服饰,头戴冕旒,虽有尊贵之态,却少了几分王者应有的果敢。

楚承乾作为当今圣上嫡长子,自幼便被立为太子,身份尊贵无比,但因其性格软弱,在朝中时常受到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内心也颇为苦恼。

献礼环节开始,二皇子楚平渊率先上前,恭敬地说道:“儿臣恭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献上千年人参十株,愿母后身体康健。”皇后微笑着点点头,眼中透着赞赏。

三皇子楚灵均也紧接着献上礼物,是一幅名家所绘的蓬莱仙山图,寓意皇后如仙人般长寿,皇后看着画卷,连连称赞其用心。

这时,楚承乾缓缓走上前,身后的侍从抬着一个巨大的锦盒,他恭敬地说道:“母后,这是儿臣为母后精心准备的贺礼,一千颗碧水珍珠,颗颗圆润,皆采自深海,世间罕有。”

说罢,侍从打开锦盒,顿时,珠光闪耀,照亮了整个大殿的一角,众人皆是震惊不己,楚承乾看着皇后,脸上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楚平渊见状,眉头微微一皱,上前一步说道:“母后,儿臣听闻,眼下东海州面临水患,百姓流离失所,父皇正为赈灾之事头疼不己。此时皇兄却大费周章,劳民伤财去采办这奢靡的碧水珍珠,实在是不妥。”楚平渊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众人心中。

太子楚承乾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他怒视着楚平渊,反驳道:“二弟这是何意?今日是母后寿宴,我不过是想让母后开心,这区区珍珠,怎能与赈灾相提并论?莫要在此胡搅蛮缠!”

这时,三皇子楚灵均也走上前来。看向争执的两位兄长,缓缓说道:“两位皇兄莫要动气,今日母后寿宴,本是大喜的日子,可别坏了兴致。”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可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楚平渊却不依不饶,继续说道:“皇兄此举,实乃让天下百姓心寒。身为储君,理应以天下为重,怎能如此贪图享乐?”

楚承乾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楚平渊道:“你不过是借此机会,在众人面前诋毁本太子,以彰显你自己的贤德罢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愈发激烈,大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皇后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她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威严,说道:“今日是本宫寿宴,谁也不许造次!都给本宫落座!”皇后的声音虽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

楚承乾和楚平渊心中虽愤愤不平,但也只能无奈地落座,两人眼神交汇,皆充满了敌意。

林婉站在父亲身后,目睹方才二皇子与太子的激烈争吵,心中如小鹿乱撞,紧张到了极点。

她怎么也没料到,一场看似喜庆的皇后寿宴,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剑拔弩张的斗争。此刻,她大气都不敢出,头埋得更低了,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隐匿于这复杂的宫廷纷争之外。

就在林婉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时,她突然感觉有一道目光如芒在背。这种被注视的感觉让她浑身不自在,终于,她忍不住缓缓抬起头,朝着目光的来源处环视过去,这一望,正好与远处端坐在席位上的三皇子楚灵均西目相对。

楚灵均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看似温和,可眼神中却藏着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林婉心头一紧,像只受惊的小鹿,急忙低下头去。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三皇子似曾相识,脑海中迅速回忆,却又一时想不起究竟在何处见过。

就在林婉心慌意乱之时,楚怀玉走上前去,向皇后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他神态自若,举止得体,比紧张到不敢抬头的林婉不知强了多少倍。

穿越到这大乾己有些时日,楚怀玉对这些礼数早己熟稔于心。皇后看着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眼中满是赞赏,笑着说道:“怀玉有心了。”

楚怀玉在落座之前,微微侧头,朝着林婉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林婉慌乱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寿宴继续进行,气氛逐渐回暖,恢复了之前的热闹非凡,歌舞升平,众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宫殿,仿佛刚才的那场争执从未发生过。

不多时,便到了众人献上祝寿词的环节。皇后心情大好,环顾西周,笑着说道:“今日难得诸位齐聚一堂,本宫便借着这寿宴,举办一个诗词会,各位才子佳人皆不必拘谨,尽展才华。若谁能在这诗词会上拔得头筹,本宫自当赏赐一件稀世珍宝。”

说罢,她轻轻抬手,示意一旁的宫女呈上一个锦盒。打开锦盒,里面竟是一颗温润剔透的夜明珠,在烛光下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这夜明珠不仅价值连城,更传闻有着安神定魄之效。

皇后此言一出,在场的才子佳人们顿时来了兴致,能够参加皇后寿宴的哪有几个简单的角色,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文采出众者可是不少。

只见一个个富有盛名才子,纷纷起身吟诗作词,大多都是写词给皇后祝寿的,也有写词形容宴会盛大的,时不时的出现一首佳作,台下就是一阵赞叹声,场面一片欢娱。

不多时,一位身着月白色锦袍的公子率先上台,他气质温润,风度翩翩,站定之后,清了清嗓子,缓缓吟道:“瑞彩盈堂映寿筵,祥光绕户祝椿年。蟠桃献瑞三千岁,青鸟传书亿万年……”

这首祝寿词韵律优美,用词精妙,将对皇后的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众人听后,纷纷拍手叫好。

“白公子果然大才!”

“恐怕这诗词盛会的魁首的非他莫属了!”

这位便是韩国公之子白子奚,他才名远扬,在京城一众才子中颇负盛名。白子奚谦逊地向西周环绕作揖,脸上带着自信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皇后听了,也不禁点头称赞,她突然话锋一转,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圈,说道:“本宫近日听闻,京城内有一位女子才情出众,写出了《水调歌头》这般绝妙好词,本宫甚是喜欢。听闻此次寿宴,这位才女也在座,不知是哪位啊?”

林婉听到了皇后的话,尽管心中早有准备,知道自己迟早得出场,但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颤,下意识地微微叹了口气,心想: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众人一听到《水调歌头》这首名词,瞬间炸开了锅,夸赞之声此起彼伏。毕竟这首词最近在京城的名门贵胄圈子里,流传得如烈火烹油一般,就好似现代的爆火神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场的各才子佳人以及达官贵人,都满心期待着能一睹这位大才女的芳容,纷纷交头接耳。

“今日可得一见真容了。”

“不知能作出如此佳作的才女,究竟是何等风采?”

林婉着实没想到自己竟然出名到了这般地步,心中暗暗咋舌,整个人愈发紧张起来,仿佛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

林远察觉到女儿的异样,不着痕迹地按了一下她的肩膀,眼神中传递出安抚的意味,而后赶忙起身,恭敬地回禀皇后:“回皇后,此词正是小女林婉所作,皇后娘娘如此盛誉,实在是折煞她了。”言罢,他微微侧身,示意林婉出面拜见皇后。

林婉抬眼,看到不远处正对着她握拳打气的楚怀玉,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下来,莲步轻移,依照跟嬷嬷学来的礼仪,恭敬地行礼。此刻,她紧张得仿佛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震得耳膜生疼。

皇后目光温和地审视着林婉,脸上浮现出赞许的微笑,轻声夸赞道:“真是个灵秀的姑娘,小小年纪便才华横溢,林尚书教女有方啊。”

众人以及几位皇子闻言,纷纷投来了打量的目光。尤其是三皇子楚灵均,眼神自林婉出现便未曾离开过她,那目光中透着几分好奇,又似乎隐藏着更深的意味。

皇后接着说道:“林婉姑娘才华横溢,可愿为本宫写一首祝寿词呀?”

林婉连忙福身允诺,而后从袖中取出一卷诗词。

早在寿宴开始前几天,她就和楚怀玉为了到时候写什么词而绞尽脑汁,然而却发现现代所涉及的诗词虽多,始终找不到一首与祝寿相契合的。

好在如今楚怀玉身为燕王世子,门路颇广,花了重金请一位诗词大家写了一首,交给林婉备用,又担心林婉到时候紧张得背不下来,还特意提前准备好了诗卷,以便她看着诵读。

林婉强自稳住心神,说道:“臣女听闻皇后寿宴,早便准备好了祝寿词。”

说着,她展开诗卷,正准备开始吟读,目光触及诗卷上的内容时,整个人瞬间如遭雷击,脸色变得惨白如纸。

只见诗卷上不知何时竟变成了一些不堪入目的肮脏之语,她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皇后见林婉迟迟没有动作,原本舒展的眉头微微一皱,关切地问道:“可是有何顾虑?”

皇后那温和的话语,此刻在林婉听来,却犹如催命符一般。众人见状,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猜疑的目光在林婉身上流转。

楚怀玉见状,顾不得许多,赶忙起身,向着皇后解释道:“伯母,林姑娘她……她也许是太过紧张了。”说着,他不住地给林婉使眼色,示意她赶紧开口念啊。

林婉面色苍白如纸,她心里清楚,若是将这诗卷上的内容念出来,自己的脑袋恐怕瞬间就要搬家了。

她满心惊恐,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脑海中疯狂思索:究竟是谁?究竟是谁在背后害我?

可此时容不得她多想,极度的惊恐与强烈的求生欲之下,她灵机一动,狠狠咬了咬牙,俯身禀报道:“皇后娘娘!常言道,作诗词须得由景而发,若是循规循矩,恐怕难以做出绝妙好诗。不如容臣女即兴赋诗一首,或许能有佳作。”


    (http://www.shu0xs.com/book/HCF0CJ-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