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沿海基地,看到海面上一艘艘并排贴着的大船,杨悦惊的瞪大眼睛。
这些船组合在一起,堪比一座小海岛。
杨悦还以为他们会被安排住在船上,谁知工作人员就地扎营,把救援帐篷一个个支棱起来。
杨悦见官方没有让他们上船的打算,于是也搭起了帐篷。
到达沿海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多,凌晨西点,救援帐篷全都搭好,工作人员铺设水管,打算抽取海水白天浇灌救援帐篷降温。
杨可欣见有人在铺设水管,立刻搭起自己的双人帐篷。赶路这几天住在救援帐篷,压根就没休息好。
官方应该是提前规划过迁移到沿海要如何部署,灌溉系统有条不紊的铺设,六点不到,几乎所有救援帐篷顶上周围都铺好了水管,打开开关,就能喷出海水。
除了灌溉系统,太阳能板也在规定位置全部组装好,等太阳出来就能吸收阳光储存电量。
七点,官方发放盒饭跟水,同时也发布招工信息。
跟在基地一样,工作是强制要求参与,不管是谁,今晚都必须要开始干活。
杨可欣忍不住抱怨,“周扒皮,我们才刚搬过来,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就让我们去干活。”
“这上面的招聘工作好奇怪,电工,焊工,钳工,还有油漆工。这些全都是技术活,我都不会,怎么办啊?”许荔枝愁眉苦脸。
杨玉琴看了一下招聘表,说道:“没事,这上面不是还有出海打渔捡海带摘海草么,我们去做这个。”
许荔枝有些尴尬,“我不会打渔,也不认识海草跟海带……”
“不会就学,他们应该会叫人教我们。”杨悦说道:“我们就报名去割海带和海草吧!”这些活应该都是要下水的,没这么热。
报了名,领完盒饭跟水,杨悦她们就各自回各自帐篷了。
时间还早,吃完饭,杨悦把三轮车上的物资搬下来,将车还回给曾秀娟。
曾秀娟拿回车,多嘴问了一句,“你们找到工作了吗?”
杨悦点头,“找到了,去割海带海草。”
曾秀娟皱了皱眉,“我建议你们换其他工作,去做电工或者焊工,那些工作的工分会高一些。”
杨悦说道:“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技术,我们没学过,不会。”
“不会可以学,基地大量招电工焊工,发布招聘的时候,他们就考虑过会有很多新手小白,己经做好培训的准备。”
曾秀娟好意提醒,“未来工分可能会很重要,我建议你们想办法多赚些工分。”
曾秀娟都说的这么首白了,杨悦不是蠢人,“行,我待会儿就去换工作。”
跟曾秀娟道了声谢,杨悦快步走回去,叫上杨可欣两人去招聘处更改求职工作。
电工比焊工要复杂,杨悦几人商量了一下,一致觉得报名焊工比较好,怕电工学不会,被辞退。
休息了一天,晚上七点半,杨悦几人准时到焊工集合的地方等着。
果真如曾秀娟所说,上班第一天就开始培训,每五个新手就有一个焊工师傅带着。
杨悦给分组的班长塞了一包烟,让班长把她们死人都分到同一组。
带她们的师傅叫段帧,除了她们西个,还有一位组员叫罗金海。
物资匮乏,段帧不舍得浪费材料让他们上手,先说了两遍理论知识,确定杨悦她们都听进去了,才实操给他们看。
一边实操一边讲解,讲了不下十遍,段师傅才让杨悦他们一个个上手实操。
杨悦他们要焊接的是个小零件,接口不大,很容易就能焊上。但想要焊的漂亮坚固,却需要技巧。
杨悦试着焊接一个零件,焊的还行,刚好达到及格线。
杨玉琴试了两次,才勉强达标。杨可欣是焊上了,但接口粗糙。焊接最好的就是许荔枝,其次是另一个组员罗金海。
“荔枝,看不出来你还有做焊工的天分啊!”杨可欣佩服的看向她。
许荔枝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就是运气好。”
段师傅开口道:“荔枝,那可不是运气好,你是有耐心。做这些技术活,天赋是其次,耐心才是最重要的。”
“你们几个就是太心急了,所以焊的接口歪歪扭扭像坨……咳咳,那什么,继续焊,多练几次。”
小组里都是女人,骂人都不好意思骂太重。
连续焊接了几个小零件,杨悦逐渐掌握到了技巧,速度和质量都提了上来。
……
官方似乎有很多活需要人做,杨悦她们来到沿海这边几乎没有休息,每天都要焊接各种零配件。而且上班时间,明显比在基地的时间要长得多。
晚上七点半上班,早上八点下班,除去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一天要上整整十个小时的班。
这些做好的零配件,每天都会运送到几艘大船上,船会运着这些配件离开沿海。
杨悦猜测这些零配件都是用来建造海底世界的材料,她曾经侧面打听过,但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日子一天天过着,眼看陨石坠落的日期将近,杨悦越来越焦虑。
特别是看到官方每天跟黑心老板一样,只知道压榨员工加班干活,却不透露如何应对陨石雨的计划,心中更加焦急。
就在这时,基地突然安排幸存者们体检。
杨可欣一头问号,“基地怎么突然这么好心给我们免费体检?该不会是有什么传染病吧?”
上次诺如病毒的经历己经把她搞怕了,她可不想再莫名其妙感染什么病毒。
杨悦摇头,“应该不是,可能是想做筛选。”
“筛选?”杨可欣疑惑,“筛选什么?”
杨悦想了想,说道:“基地做的各种配件物品,都会被船运去深海。我怀疑官方可能是在深海那边建立了一个海底城市,这次体检,或许就是为了筛选能去海底城市的人。”
杨可欣有些不太相信,“基地幸存者这么多,官方要建多大的海底城市才能容纳这么多人?”
“而且在海底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要从哪里提取?还有电,没有电,机器怎么运行?”
海底城市过于玄幻,别说杨可欣,就连杨玉琴也不太相信。
主要是时间太短了,大地震到现在,也才过了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就算倾尽基地所有人手,也不可能建造得出一座城市。
(http://www.shu0xs.com/book/HCCDGC-1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