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城出发,到达洛阳,全长约西百五十公里,途径灞桥、渭南〈今山西渭南市〉、华州〈今陕西华县〉、潼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今河南渑池县〉、新安〈今河南新安县〉等地。
李适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每人备马两匹,日夜兼行。半夜时分,骑兵行至渭南,略作调整后,于第二日凌晨天色未晓,又继续行进。
到中午时分,抵达潼关,稍做休整后,下午从潼关继续出发,夜间到达陕州,夜宿陕州,部队补给物资。
第三日清晨,从陕州继续行进,夜间到达渑池,稍作休息,乘夜行军。
到第西日上午抵达东都洛阳。
在由京畿地界进入东都地界时〈即华州与陕州〉,李适发现边界两侧大相径庭。
在京畿地界,百姓田间耕作,人烟密集,相反在东都地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李适很是纳闷但又在强行军,不得下马询问。
在到达陕州后,李适趁休整之时,召来陕虢观察使姚明扬,问道。
『朕今日由华州进入陕州时,发现陕州地界人烟稀少,而华州人口鼎盛,这是为什么?』
姚明扬是一个三西十岁的矮个胖子,外表看上去也算是精干之人。
在李适第一次问话后,他吞吞吐吐的,并没有回话。
李适又再次询问缘由。
这时,姚明扬才缓缓说出原因。
原来,这件事的起因正是因为李适。在李适收复凤翔后,在凤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免除了百姓一切苛捐杂税,且开垦黄田者免税三年。
等李适从凤翔回到长安,李适又把凤翔的那一套,原样用到了京畿所辖州县。
陕州跟京畿相接壤,那里的百姓听闻这一消息后,纷纷前往华州开垦荒田。
这样一来,华州和陕州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姚明扬还强调说,不光是陕州,他管辖的虢州也是如此。
『原来如此!』
李适点了点头,随即用锋利的眼神看向姚明扬。
姚明扬不禁打了个寒颤,急忙解释道。
『这不关微臣的事,最近河南用兵,急需军费,微臣也是领命办事,请陛下明鉴!』
李适厉声训斥道。
『朕让你治理一方,你就应该替朕好好照顾朕的子民,又岂能肆意盘剥,不顾他们的死活。动不动就拿上面的命令来敷衍朕,你就不考虑考虑,是百姓重要,还是上面的命令重要,如果上面让你滥杀无辜,你也要领命办事吗?凡是要以民为本,有些不合理的要求,你可以不用执行,就给朕上个奏折,朕替你做主。』
姚明扬急忙跪地谢罪道。
『微臣有罪,是微臣没有治理好陕虢二州,请陛下责罚!』
李适怒焰未消,狠狠说道。
『行了,这观察使你也别当了。免除一切职务,当个庶人,留在朕身边听用。』
『微臣遵旨!』
姚明扬虽说所行赋税过重,但在当时,全国基本都是如此。
且在史书中记载,泾原兵变时,姚明扬第一时间投奔李适,也算是个忠臣。
李适心里自然知道,他之所以免除姚明扬职务,更多的原因是在做个样子,杀鸡儆猴。
处理完姚明扬,李适又喊道。
『有没有观察副使?』
话音刚落,从门外转进一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面色白皙,向李适施礼道。
『微臣陕虢观察使副使张劝参见陛下。』
李适看张劝眉峰上扬,颧骨凸起,料定也是个能臣干吏,绝不是庸碌之辈,于是说道。
『张劝,朕提升你为陕虢二州观察使,掌管二州一切事务。』
『微臣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朕还有话说。自今天起,陕虢二州赋税仅收两税,十税其一。其他一些杂税全部免去,无地者每人分地五十亩,开垦荒地者,免三年赋税,三年后始征两税。』
『微臣遵旨!』
『现在陕州有多少兵马?』
『兵三千人,马一百匹!』
『把人马全部交给李晟统帅。陕虢二州,衙役不过五百,士卒不许过千,多余甲胄武器悉数运往洛阳。以后州府不得私自铸造甲胄兵器,违令者杀无赦!』
『陛下,这恐怕不妥,若是有贼兵反叛,微臣何以拒贼?』
『对付叛贼的事,朕自有安排,你不必担心,做好你的事就可以了。还有,以后二州收缴的赋税,八分运往京城,二分留作政务开支。』
『微臣明白!』
『好了,都散了吧,张劝把后勤补给做好,李晟,你把陕州军队收编。明日一早出发。』
二人领命,后众人散去。
经过一夜的休整,翌日清晨,李适集结部队继续向洛阳行进。
夜间又到达渑池,在渑池略作调整后,乘夜急行。
待李适到达洛阳后,郑叔则、哥舒曜、刘德信等人全部出城迎接。
李适下马与众人相见,本来他是一个不认识,幸亏有李晟从中介绍,这才把洛阳这边的人认识了一遍。
众人拥簇着李适进入洛阳城,随即由应天门进入紫微城。
(http://www.shu0xs.com/book/HBACGH-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