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意犹未尽,继续说道。
『陛下,臣还有话说。秦州刺史收受贿赂,数额巨大,郭县县令徇私枉法,鱼肉百姓……』
李适一听这话锋不对,这是要大开杀戒啊,这时候稳定团结最重要啊,于是急忙打断道。
『够了够了,朕今日不想听这些,改日再说。』
说罢,又和其他人闲聊起来。
正在众人交谈时,郭曙匆匆进来,向李适施礼道。
『启禀陛下,府库账目己经清点完毕。』
『报与朕听!』
『府库总计钱五十万缗,绢帛十万匹,金银千两,其他宝器珍玩二百余件。』
『整个凤翔府,就这么点钱吗?看来是把钱全花到对付朝廷上了。郭曙,你派人把府库的绢帛,金银,器玩全部装车运往长安城。我看还拿什么来对抗朝廷。再取钱十万缗,作为奖赏,分发给众将士,剩下的钱,就作为政务开支。还有,派人把李楚琳家抄了,家产全部充公。』
郭曙领旨去办。
郭曙刚走,段秀实便快步走进府衙,看到李适后,急忙行礼道。
『微臣参见陛下。微臣一得到诏令,便马不停蹄的赶来,不知道陛下召微臣来此有何吩咐?』
李适见段秀实来了,哈哈一笑,道。
『段爱卿来的正是时候,朕有要事交给卿去办。』
『陛下尽管吩咐,微臣自当全力以赴。』
『很好!朕打算把凤翔交给卿来治理,卿意下如何?』
『微臣不敢担此重任。微臣德才微末,恐有负圣恩,还望陛下另择贤臣。』
『卿不必过谦。此次能平定叛乱,卿之功劳巨大,就当是朕对你的奖赏吧。』
『这……』
『卿不必推脱,上前听封!』
『微臣段秀实接旨。』
『朕封你为检校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从今以后,凤翔军政事务全交与你处置。卿务必要整顿军务,体恤百姓,惩凶治恶,教化民风。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微臣谢陛下隆恩。微臣谨遵教诲,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付托。』
李适微微一笑,对着凤翔一众官员将领道。
『还不赶快拜见你们的新领导?』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参拜起段秀实。段秀实也一一见过众人,相互寒暄一番。
这时李适又道。
『段爱卿,凤翔可谓是卧虎藏龙,刚才朕己经发现两位,就不留给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发掘啦。』
说罢,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阵,李适又吩咐众人道。
『你们去通知凤翔百姓,就说朕要和他们说话,让他们都到东门城门处。』
众人领命而去。
随后,在李日月所率禁卫军的护送下,李适,段秀实等一众人来到凤翔城东门的城楼上。
凤翔的百姓们听闻当今皇帝要和他们讲话,是既惊又喜,还很好奇。
惊的是从来没有皇帝同他们讲过话,喜的是即将可以看到当今皇帝的真身,好奇的是皇帝会给他们讲些什么。
于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三三两两,陆陆续续聚集到城东门门下。
段秀实见城门下的百姓来的差不多了,向远处的一名士卒示意一下。那名士卒会意,随即举锣猛敲一下。
铛~~
一声巨响,城下的百姓都安静下来,巴巴的看着城头上的李适。
李适清了清嗓子,开始把他心中的改革方案托盘而出。
『凤翔的百姓们,你们好。朕今天让你们过来,不为别的,就是想和你们说说话。首先,朕要向你们道一声歉意。你们都是大唐的子民,朕没有保护好你们,连年征战,让你们受尽了苦难,是朕没有能力。不过,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用再受苦难,因为朕,己经下决心要重新收整大唐江山』
『有人给我说,说你们的赋税太重,生活太艰难。那朕今天就告诉你们,每年除了给国家交纳十分之一的粮食外,其他一切的苛捐杂税,全部免除。而且你们交的这些粮食,全部用做凤翔军的军粮,不再向京城交纳粮食。』
『还有,没有田地的百姓,可以到府衙登记。登记后,府衙会给你们每人分配五十亩地,并发钱十贯,用于购买种子、器具。而且,对于新开垦的土地,免税三年,三年以后,十税其一。不光是没有土地的百姓,其他百姓愿意开垦土地,也可以到府衙登记,也是三年免税,三年后,十税其一。』
『在凤翔做生意的商人们,你们也一样,酒、漆、竹、木等一切杂税,统统取消,国家只收取你们三十分之一的税钱。府衙有向你们借钱的,朕保证会如数奉还,绝不食言。』
城门下的百姓一听这么好的政策,个个是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同时齐声高呼道。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李适心中喜悦万分,同时还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他冲着人群不断挥舞着右手,向他们表达着发自肺腑的爱意。
此时此刻,李适或许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含义,也能更具体的体会到当年教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人民万岁』时的心境。
然而,李适并没有迷失自我,他很清楚,现在还远远不是他该高兴的时候,后面还有很多困难与挑战等待着他。
他背身离开城门口,向府衙而去,背后的欢呼声,更加坚定他再造大唐帝国的决心。
来到府衙,李适把段秀实找来,继续与他商讨改革的事。
『刚才朕在城门上说的,卿可都听明白了?』
段秀实点了点头,道。
『微臣都听明白了。陛下这些政策,真是救百姓于水火,微臣替百姓谢过陛下。』
李适摆了摆手,道。
『免了吧,他们是朕的子民,朕自当爱护。晚些时候,你按照朕刚才的意思,这个公告,让更多的人看到,还有凤翔府的其他州县,也都发一份。』
『臣遵旨。只是……』
『只是什么?』
『田地有好坏之分,是否要在赋税上也做区分?』
『这个可以,好田可适当多收一些,坏田可适当减少一些。到现在先别区分,等以后政策施展开再做调整。』
『还有,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之兵常常需要当地州府去养,若按陛下意思来办,州府的收入将不足以养兵。如之奈何?』
『这正是朕现在要给你说的。从今以后,凤翔军的军费,全部由朝廷负责,地方州府只需负责军队所需粮草。当地州府赋税收入,刨除政务开支以外,剩下的全部运往京城。』
『陛下考虑周微,微臣佩服。确实可以很好的管制地方州府,不过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可能就会重很多。』
『这个你不必担心,朕自会处理好。唉……』
『陛下何故叹气?』
『好的政策固然重要,可是要原汁原味的实施下去,才更加重要啊。秀实,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担子,你可要撑起来。当然,朕是相信你的能力,所以朕才会让你做节度使。』
『陛下,微臣一定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一切按照陛下的意思办。』
『嗯……很好。政务是一方面,军务也要处理好。多给将士们上上课,提高一下他们的觉悟。还有,要像长安一样,在凤翔设立烈士陵园,把阵亡的将士好好安葬,也不必搞得像长安那样奢华,长安更多的是做表率,凤翔你就简单做一下,入土为安就好。至于抚恤金,你就把阵亡数目统计好,拿到长安,从户部领钱就行。』
『微臣遵旨!』
(http://www.shu0xs.com/book/HBACGH-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