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立于阶上,高声喊道。
『将士们,你们都是朕的子民,朕又怎会忍心让你们背井离乡。朕也想让你们,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一家老幼,欢聚一堂,只有你们过好了,我大唐才能繁荣昌盛。』
『只可惜啊,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外族入侵,肆意掠夺我们的财富,藩镇叛乱,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必须要把外族赶出去,把藩镇平定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将士们,你们为国家征战沙场,奋勇杀敌,洒血千里,白骨皑皑,有很多人把生命永远的留在战场上,这些朕都知道。朕会永远记得他们为国家所做的一切。你们也一样,朕也会记得你们。你们为国家做贡献,朕也绝不会辜负你们。』
『卢杞,朕命你派人,火速把将士们的妻儿老小,接到长安,妥善安置。并且从国库取钱,分发给回家的将士。』
『还有,要在长安城外,修建烈士陵园,把每一位在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将士,运回陵园安葬,每年差人祭奠他们。』
『在长安城设立奉养院。把那些因为子孙牺牲在战场,而无人养老送终的老人,全部都安排在奉养院,派人妥善照顾。他们的子孙为国家而牺牲,那国家就应该赡养他们。』
『在户部另外设置烈士抚恤司。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他们的家属也应该受到国家照顾。每家每户,凡是家中有烈士,统统可以领取抚恤金。』
『将士们,朕的安排你们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
『那你们还愿意留在禁军,为国效力吗?』
『愿意……愿意……』
李适一口气设立了烈士陵园,奉养院,烈士抚恤司三个机构,不管是名誉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了足够的提升。这一系列操作,也让李适极大的笼络了人心,从而奠定了他在禁军中权威。
其他众人看着李适的骚操作,个个都是瞠目结舌,都很奇怪李适是哪里来的这些想法。
待一切处理妥当后,李适又让浑瑊把勇武军全部集结在此处。
李适问段秀实道。
『卿挑选精壮士卒有多少人?』
段秀实回答道。
『一共两千人。』
李适又对萧复道。
『萧爱卿,你把这两千人也登记入册,分与左右勇武军。』
萧复领旨。
李适又把浑瑊叫来,说道。
『现在,左右勇武军己有西千人,朕就交给你了,你给朕好好训练。』
浑瑊领命而去,带着左右勇武军,前往练兵场开始操练。
【延英殿】
延英殿,是李适穿越到唐朝后,第一眼看到宫殿,所以李适很喜欢这个宫殿。大多数时间,李适都是在这里待着,处理政务。
李适先是在练兵场转了一圈,后又同一些士卒聊了些话。见天色不早了,就赶回了延英殿。
等到了延英殿,李适只觉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原来,沈月容,沈月怜两位美人早己守在殿内。两人见了李适,急忙上前请安。
李适看了看沈氏二姐妹,只觉得她们比起昨天,更多了些妩媚,心花怒放,刚要拉入怀中,却想起身后还有段秀实在。
李适故作正色道。
『两位美人且在屋内等朕,朕还有事情处理。』
沈月容,沈月怜听后,便向内堂去了。
李适坐在御案前,道。
『段爱卿,这次有劳你了。』
段秀实连忙谦让道。
『陛下英明神武,这次多亏陛下处置周全,微臣之功劳又怎敢跟陛下相提并论。』
李适微微一笑,随后又道。
『此次虽说又招纳士卒两千人,但总归还是太少。』
段秀实应道。
『陛下所言极是,长安城乃一国之中心,犹如人体之心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陛下应当吸取前朝教训,多多招募士卒,充实长安守卫,避免惨剧再度发生。』
李适点点头道。
『朕又何尝不知,只是连年征战,士卒不好招募。』
段秀实自荐道。
『若陛下信得过微臣,微臣愿为陛下解忧。』
李适笑道。
『朕正有此意。段秀实,朕封你为京畿禁军招募特使,负责招募京城禁军。』
段秀实应道。
『微臣领旨。』
李适又嘱咐道。
『卿此去,当晓谕百姓,把朕一系列拥军爱军的举措,说给百姓们听,让他们知道参军入伍,为国效力的好处。』
段秀实道。
『微臣知晓,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说罢,段秀实退出延英殿。
刚刚送走段秀实,李适便起身,想进内堂与沈氏二姐妹厮混。还未挪步,只见霍仙鸣进来奏报道。
『启禀陛下,宰相卢杞、关播说是有重要事情,要向陛下汇报,己经侯在殿外。』
李适不免有些扫兴,心想这二人能有什么重要事情,偏偏这个时候来。于是让霍仙鸣宣进殿来。
『两位爱卿有何要事?』
卢杞答道。
『臣等是为修建烈士陵园及奉养院之事而来,在含光殿时,将士众多,臣等不便明言。』
『有何不妥吗?』
『陛下有所不知,修建这两处工程,所需经费巨大,现在左藏库〈即国库〉入不敷出,恐怕拿不出这笔经费。还有,陛下曾多次下旨,要将禁军家属接到长安安置。但据微臣了解,长安城房屋有限,恐怕一时安排不了那么多人。』
『左藏库果真连这点也拿不出来了?』
『陛下明鉴,最近常年征战,军费所需巨大,再加上京城日常政务开支,官员俸禄等,确实是入不敷出,再加上襄城战乱,江浙地区的税收,为了避免被叛军劫掠,只得半途登陆,这样一来,到长安城日期延长,运输费用也多了大半。』
江浙地区是唐朝的主要钱粮来源,一般是经过大运河体系,先经邗沟『即山阳渎,扬州至楚州的运河段,沟通长江与淮河』,再经过汴河『即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是江淮物资北运的核心通道』,再转黄河至洛阳、长安。
爆发『二帝西王之乱』后,汴河沿线被淄青、淮西等藩镇控制,漕运屡遭阻断。只得改变路线,逆长江而上,经汉水抵达关中,再由关中运往长安城。
『长安城两次遭难〈一次是安禄山,一次是吐蕃〉,现在城中有很多空房,朕让赵赞己经收回充公,你们就这些房子来安置禁军家属,如果不够,就在长安城周边州县安排。至于经费……』
『陛下,依微臣之见,不如加收赋税,在寺院道观收取度牒费,继承家产者收取死亡税,还可以从商人那里借贷,等到江浙赋税抵达长安后,再还给他们。』
『不可以!卿不必再说。以后凡是有向百姓加税的提议,一概否决。』
『微臣知晓!只不过这经费该如何筹措?』
『修建烈士陵园及奉养院,大概需要多少钱?』
『依臣估算,恐怕需要用钱百万。』
李适满脸愁容,在殿内来回踱步,暗自思索。
『烈士陵园和奉养院是我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去的,关乎着我的颜面,决不能朝令夕改,如果真改了,那些将士又该如何看待我,他们又怎能忠心于我,替我效力。可是修建这两处工程,又花费巨大,我身为皇帝,又不能偷,又不能抢,又不能加重百姓负担,确实是太难了。』
……
李适思索一阵后,忽然想起琼林和大盈两座私库。
『泾原兵变时,泾原兵就是冲着琼林和大盈库来的,这里面的钱肯定不少,不如先拿来应应急。』
李适叫来霍仙鸣,悄声问道。
『琼林库和大盈库,现在有多少钱?』
琼林和大盈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一般是交给身边太监管理。
霍仙鸣悄声回答道。
『回禀陛下,琼林库放的多是贡品珍玩器物,并未折算金钱。大盈库原本和左藏库合并,前几年才分开,现在大盈库有钱三百万缗,金银折算约钱二百万缗,布帛一百万匹,折算约钱二百万缗。』
在唐代前期,国家财政秩序较为严密,租庸调等赋税收入归入左藏库,而皇帝的私人库藏主要依赖国库的定额调拨,两者并不首接联系?。
然而,到了唐玄宗后期,由于皇帝生活的日益腐化,内库财物不断膨胀,导致国库与内库的关系开始松动。
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混乱,内库对国家财政的扰乱更加明显。
到唐代宗时期,理财家第五琦将左藏库合并入皇帝的大盈和琼林两库。
唐德宗继位后,听从刘晏的建议,又将左藏库从皇帝私库分离出来。
李适听后,当即吩咐霍仙鸣从大盈库拨款一百万缗,交与户部,用于修建烈士陵园及奉养院。又拨款一百万缗作为抚恤金专款,专门用于对烈士家属的抚恤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http://www.shu0xs.com/book/HBACGH-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