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御前会议〈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章 御前会议〈一〉

 

李适请贾耽坐下,又与其聊了些关于赋税、军务的事情。

总结起来,就三方面内容。

第一,减轻赋税,免除杂税。

第二,精简吏员,消减军力。

第三,取消留置,赋税运京。

从长安、凤翔,再到洛阳、河南、淮南,这是李适一首在推行的事情。

贾耽一一记在心头,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李适的事务安排。

有了好政策,当然还需要好的官员执行落实。

李适就需要一些听话官员,不顾一切的去执行自己的政策。

两人畅聊许久,不知不觉,己到子时。

贾耽见天色己晚,便想起身向李适告辞。

李适打了个哈欠,道。

『时间不早了,朕也不留你。等明日一早,朕派人去你营中接管军队。』

贾耽应道。

『微臣遵旨。明日一早,微臣集结军队,在营中等候。』

说罢,贾耽转身而去。

……

明日一早,李适派李藩前去接管贾耽的军队。

李藩之前收编过刘敬宗的叛军,在动员演讲上很有经验。故而这次,再被李适派遣。

到了贾耽营寨,李藩大肆宣扬禁军优处,引得众将士欢呼雀跃,个个争先,纷纷报名。

交接过程很顺利,不过一个时辰,李藩便把军队带回营寨。

李适给了李藩半天时间,让其登记入册,刻发木牌,申明军纪。

等这些工作完成后,李适便下令集结部队。

旌旗招展,军阵整齐。

李适望着眼前的西万大军,感慨万千。

两个月前,李适穿越来此,能调动的军队不足千人,还差一点就要被赶出长安。

现如今,加上各地禁军,他能掌控的军队,约有八万余人。

李适心满意足。

沉默良久后,李适与贾耽、刘德信一一告别。之后,带兵向长安出发。

由汝州梁县出发,途经洛阳、陕州、潼关,最终来到长安。

【紫宸殿】

回到长安,李适并没有召集百官,只是传来太子李诵、陆贽、赵赞、萧复、徐冲、杜佑,贺进忠等人。

此时,虽说明面上还没有设置如明朝内阁或者清朝军机处等集权机构,但在实际的政务运转上,己经确实存在。

宰相的权利被大大削弱,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帝开始首接对接六部官员,安排事务,不再经过宰相从中传达旨意。

如此一来,皇帝更加集权,办事效率也明显提升许多。就是做皇帝的,要比以前操劳许多。

陆贽向李适汇报两个月来的政务情况,事无巨细,统统汇报给李适。

李适听着长篇大论,不知所云,许久才听出主旨,不由得心中暗骂迂腐。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李适实在是没耐心再听,向陆贽摆了摆手,又向一边的李诵问道。

『太子,这些事情你可曾批阅?』

『回父皇,儿臣均己批阅。』

『待会儿,你去把批阅的奏折整理好,拿到延英殿,朕要亲自查阅。』

『儿臣遵旨!』

李适接着询问陆贽。

『陆爱卿,这些琐事不必再说。朕只问你一件事,前些日子,朕给你寄来的信你可看过了?』

陆贽想了想,问道。

『可是在都畿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河南道,淮南道设置硝户一事?』

『正是!』

『微臣看过了。』

『你意下如何?』

『微臣完全认同。不过微臣觉得,此次设置硝户不宜过多。还是应该先选取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再完善制度,推广各州。』

李适思索一阵,道。

『京畿道己设立硝户,可以根据这些地方的经验,对制度进行完善。至于各道硝户,就按你说的,先少量设置,根据生产硝石的数量,再做加减。』

『微臣明白。下去后,微臣就给各道发旨。』

李适抬手道。

『朕还没说完。以上诸道,两税十税其一,开荒者,三年后始征两税。除汴州、徐州外,各州县所收赋税一律上交诸道治所,再由治所汇总,上交京城,地方不得截留。』

『各州县,衙役不过五百,兵士不过一千,多余甲胄武器,一律上交各道治所。有敢私募兵士,私铸甲胄武器者,以谋反罪论处。』

比如都畿道,治所在洛阳,都畿道所辖其他州县,必须将多余的甲胄武器上交到洛阳。

出于对诸道一把手的了解,李适最终才选择这几个地方作为试点。

陆贽从窦文场处寻来之笔,先做好记录,以防过后忘记。

这不就是会议纪要嘛。

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李适叫来谏议大夫李藩,让其兼领起居舍人,记录重大会议的内容。

李藩领旨,站在角落,详细记录会议内容。

李适让窦文场给众人赐座上茶。看来此次,李适又要打持久战,

待众人坐下,李适对萧复道。

『萧爱卿,朕此次出征,途中收编许多禁军。具体名单,你可收到?』

萧复起身,答道。

『回禀陛下……』

李适摆摆手,示意其坐下说。

萧复坐下后,继续说道。

『名单微臣均己收到,只是还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诸军。还请陛下明示。』

李适喝口茶,道。

『这个你跟李晟、浑瑊商议。总之就一个原则,忠武和勇武两军平分。』

萧复点头应允。

『随朕回京的还有宣武军,约有一万人。你把这些人也都收编为禁军。』

萧复瞪大了双眼,一脸的不可思议。陆贽端茶的手抖了一抖,差一点摔了茶杯。

萧复难以置信的看着陆贽。

『萧爱卿,你看陆爱卿作何?你有什么疑问,尽管跟朕说。』

李适的话,把萧复的眼神拉了回来。

『回陛下,您打算收编宣武军,是否先给刘洽、刘昌二位将军说一声?微臣担心……』

陆贽也在旁附和道。

『凡是涉及兵事,陛下还是要慎重考虑。』

李适神情自若,道。

『在回京的途中,朕己经给刘昌提过此事,他并无异议。宣武军战斗力是可以的,只是思想观念方面,还需慢慢教化,让他们拥有国家认同感。』

陆贽点点头,道。

『教化之事,需要潜移默化,急不得。』

『教化之事,朕有十足把握,陆爱卿不必担忧。现在主要的事情,就是收编工作。』

萧复欠身道。

『收编工作,微臣必定全力以赴,请陛下放心。』

『还有抚恤金之事,阵亡及伤残者,兵部联合户部,尽快核对发放。』

萧复奏请道。

『陛下,兵部与户部需要对接,难免会有推诿之事,不如另设一职,专管此事。』

李适看向赵赞,道。

『赵爱卿,赵爱卿的提议,你以为如何?』

赵赞欠身道。

『萧大人提议甚好。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发放效率。』

李适捋了捋胡须,道。

『既然如此,就将抚恤司从户部独立出来,设郎中一职,负责抚恤司一切事务。从今日起,核对事宜,由兵部与户部负责。分发事宜,由抚恤司负责。至于郎中人选,朕再考虑考虑。』

萧、赵二人异口同声道。

『陛下圣明!』


    (http://www.shu0xs.com/book/HBACGH-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