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城的「临时塾学」里,阳光透过芦苇帘洒在夯土墙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小环握着一根烧焦的木棍,在平整的沙土黑板上写下「一」到「十」的阿拉伯数字,三十个孩童盘腿坐在草席上,面前摆着用陶片磨制的「计算板」。
系统界面的「识字率」显示 48%,但铁柱的计算板上,数字总是比别人多写了两排。
“铁柱,上来算题。”
小环擦了擦额角的汗。
少年起身时撞翻了草席,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算筹刻痕。
他在黑板前站定,木棍在「3+5」的算式旁画出八个圆圈,又歪歪扭扭地写上「8」。
系统提示音轻响,「数学天赋值」突破 90% 的金光中,小环的瞳孔骤然收缩 ——
那是只有「神火书院」学员才有的天赋反应。
申时三刻,秦异人蹲在塾学外的沙土地上,用木棍画出首角三角形。
铁柱蹲在他身侧,鼻尖几乎要碰到沙土。
系统界面的「几何理解度」实时跳动,当木棍划出「底 × 高 ÷2」的公式时,少年忽然抓起一把石子,在三角形内摆出等距的点阵。
“陛下,”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这石子数,是不是和面积一样?”
秦异人挑眉,系统的「逻辑链」突然贯通。
他想起临洮工坊的弩机改良难题,想起工匠们始终无法解决的扳机角度问题,忽然指向铁柱的石子:
“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变成弩机的扳机,底是支点,高是拉力,你说角度该怎么算?”
少年眼睛一亮,抓起木棍在沙地上画出弩机草图。
扳机的「L」型结构旁,他模仿着三角形公式,标出「支点到弦的距离」与「拉力臂长度」。
系统界面弹出「弩机改良进度」,铁柱的算式虽然稚嫩,却精准命中了「省力杠杆」的核心原理。
“天才!”
黑牙的算珠掉在地上,“这孩子能看懂「机械原理」竹简!”
酉时整,铁柱被带入「神火书院」的工坊。
这里陈列着各种未完成的发明:
带齿轮的「连发弩原型」、蒙着油布的「热气球骨架」、刻满刻度的「水力舂米机」。
荆轲正在调试左手弩,狼首纹护手与铁柱的木棍同时映入少年眼中。
“看仔细了。”
秦异人递给他一把「角度尺」,“扳机角度决定射速,角度越小,上弦越省力,但射程会变短。”
他演示着传统弩机的上弦过程,系统界面的「机械效率值」显示 65%,“你昨天算的三角形,能不能让这个数值变高?”
铁柱盯着弩机的扳机轴,忽然抓起一块蜂蜡。
他按照三角形比例,将扳机改造成「可调节角度」的结构:
支点处增加青铜转盘,转盘上刻着 0 到 45 度的刻度。
系统界面的「改良尝试」开始倒计时,当少年将转盘拨到 30 度时,荆轲的弩箭突然穿透了百步外的靶心。
“射程增加二十步!”
黑牙的算珠拨得飞快,“而且上弦力减少三成!”
系统提示音轰鸣:
「民间智慧触发,解锁「儿童启蒙教材」!」
铁柱的蜂蜡模型旁,突然浮现出系统奖励的「几何启蒙图卷」,上面用朱砂绘着各种力学结构。
荆轲望着少年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自己八岁那年,也是这样第一次摸到弩机。
戌时整,咸阳送来的「青铜扳机」样品运抵工坊。
铁柱亲自将新扳机安装在弩机上,系统界面的「量产可行性」显示 89%。
当第一支「改良型神火弩」完成时,王翦忽然推门而入,算珠在掌心拨出「战」字:
“听说有能省三成力的宝贝?”
“将军请看。”
秦异人递过弩机,“扣动扳机时,注意手腕的角度。”
王翦依言而为,弩箭破空声比往日清脆许多。
系统界面的「士兵训练度」跳至 78%,他忽然转头对铁柱说:
“小子,若能让每个弩兵都省三成力,老夫便给你刻名在「武安君剑」上。”
少年涨红了脸,却在这时想起小环教的「小数点」。
他摸出计算板,在「30 度」旁写下「0.523 弧度」——
那是系统偷偷提示的三角函数值。
秦异人看见这串数字,忽然轻笑,摸出打火机点燃工坊的烛台。
“知道为什么让你学几何吗?” 他问。
铁柱摇头。
“因为几何能让弩箭飞首线,能让水渠走首路,能让城墙砌首角。”
秦异人指向窗外的星空,“等你学会用算珠算星星的距离,就能让神火飞到六国的城头。”
系统界面的「文明进度条」跳至 75%,铁柱忽然抓起木棍,在墙上画出更大的三角形。
烛光摇曳中,他的影子与弩机的轮廓重叠在一起,仿佛一幅关于「创造」的剪影画。
小环站在门口,望着少年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临洮的流民孩童 ——
他们曾经只会在泥地里打滚,如今却能在算珠与木棍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夜风掠过工坊的窗户,吹乱了铁柱的计算稿。
那些写满公式的竹简上,「三角形面积」与「弩机角度」的算式旁,不知何时多了一行稚嫩的字迹:
「愿天下孩童皆有木棍可画」。
秦异人看见这行字,忽然明白,所谓「儿童启蒙教材」,从来不是几卷竹简那么简单。
它是铁柱手中的木棍,是小环眼中的期待,是千万个流民孩童第一次握笔时的颤抖 ——
那是文明的星火,是旧时代最锋利的破局之剑。
而在更远的地方,咸阳宫的「神火书院」分院正在破土动工。
图纸上的教室、工坊、天文台,每一处都刻着「铁柱们」的未来。
当第一个几何公式刻上青铜板书,当第一个孩童用阿拉伯数字写下自己的名字,秦异人知道,这场从阳翟临时塾学开始的启蒙运动,终将如星火燎原,让「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扎根在每个秦民心中。
铁柱的弩机改良还在继续,小环的数学课也从未中断。
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编织着最珍贵的希望。
而那支经过数学改良的弩箭,终将带着文明的重量,穿透六国的壁垒,为大秦帝国的未来,开辟出一条用智慧与理性铺就的道路。
(http://www.shu0xs.com/book/HAFJCH-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