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父亲的疑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父亲的疑虑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烬被深沉的暮色吞噬,林家庄园巨大的落地窗外,精心修剪的园林轮廓渐渐模糊,融进一片沉甸甸的暗蓝里。水晶吊灯的光芒落下来,将长长的红木餐桌照得一片通明,银质餐具泛着冷光。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却驱不散林晓燕心头的寒意。

她坐在高高的儿童餐椅上,面前精致的骨瓷小碗里盛着厨师特意熬制的鱼蓉粥,撒着细碎的嫩绿葱花,香气扑鼻。可勺子在她手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搅着,碗里的粥几乎没动。下午公园里那惊悚的一幕——李建军那张因酒精和暴怒扭曲的脸,他粗暴地拽着王淑芬和李川离去的背影,还有李川那双瞬间被巨大恐惧淹没的眼睛——像卡带的录像,在她脑海里反复播放。胃里沉甸甸的,像塞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晓燕?”母亲苏婉温柔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轻轻拂过耳畔,“怎么不吃?是今天的粥不合胃口吗?”她伸出手,用手背贴了贴女儿的额头,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林晓燕猛地回过神,像受惊的小动物般下意识地缩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突兀。她抬起小脸,努力挤出一个属于三岁孩子的、带着点委屈的蔫蔫表情,细声细气地开口:“妈妈,肚肚…有点不舒服。”声音软糯,带着点恰到好处的鼻音,完美地掩饰了内心翻涌的惊涛骇浪。

“不舒服?”苏婉的眉头立刻蹙了起来,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肚子,“是不是下午在公园跑得太急,着凉了?还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她立刻转向侍立在一旁的张阿姨,“张姐,去让厨房煮点清淡的陈皮水来。”

张阿姨应声去了。餐桌另一头,林振华放下手中的汤匙,动作沉稳无声。他的目光像两道无形的探照灯,越过餐桌上盛开的百合花束,精准地落在了林晓燕身上。那目光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将她竭力维持的那点伪装轻易剥开。他沉默地看了女儿几秒,才拿起餐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仿佛刚才那锐利的审视只是错觉。

晚餐在一种微妙的静默中继续。林晓燕机械地往嘴里送了两勺粥,味同嚼蜡。她能清晰地感觉到父亲那沉甸甸的目光,带着审视和探究,若有若无地笼罩着她。她只能把头埋得更低,专注于搅动碗里的粥,用勺子刮着碗壁,发出细微的声响,扮演一个因为身体不适而格外安静、有些闹别扭的孩子。

终于,晚餐结束。苏婉抱着林晓燕离开餐厅,准备上楼进行每晚的睡前仪式。林晓燕软软地趴在母亲香软的肩头,像只被抽走了骨头的小猫,任由母亲抱着。经过二楼书房那扇虚掩的门时,里面透出暖黄的灯光和父亲低沉的声音。苏婉的脚步顿了一下,似乎是犹豫要不要进去打个招呼。就在这短暂的停顿里,林振华的声音清晰地飘了出来,不高,却带着惯有的掌控感。

“婉婉,晓燕最近……好像特别喜欢去那个城南的公园?”他的语气听起来像是随口一问,但林晓燕的心跳却骤然漏了一拍,身体瞬间绷紧了。

苏婉抱着女儿走进了书房。林晓燕立刻把小脑袋紧紧埋在母亲的颈窝里,只露出一点点侧脸,耳朵却竖得尖尖的。

“是啊,”苏婉的声音带着一丝温和的怜惜,“几乎每次去都缠着张姐往那边跑。是在那边认识了一个小朋友,叫李川,一个挺可怜的小男孩。”她抱着女儿在书桌对面的沙发坐下,轻轻拍抚着女儿的后背,像是在安抚,也像是无意识的动作。“那孩子家里条件……唉,真是困难。母亲看着就懦弱,父亲……”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看着就不太像样。晓燕可能是看那孩子可怜,总想跟他玩,还偷偷送过东西。”

林晓燕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能感觉到父亲的目光再次扫过她蜷缩的身体,那目光沉甸甸的,带着无形的压力。

书房里静默了几秒。林振华没有立刻回应,只有他指尖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的笃笃声,不疾不徐,每一下都像敲在林晓燕紧绷的神经上。终于,他开口了,声音比刚才更沉凝了几分。

“孩子有同情心,是好事。”他缓缓地说,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关心弱势群体,也是一种善良。”林晓燕的心还没来得及落回原处,那话锋陡然一转,如同淬了冰的刀锋,“但是,婉婉,分寸很重要。”

林晓燕埋在母亲颈窝里的小手,无意识地攥紧了苏婉肩头柔软的丝质衣料。来了。父亲那属于商人的、冰冷而精准的评估。

“尤其对方家庭情况复杂,那个男主人,”林振华的语调没有丝毫起伏,却清晰地传递出不容置疑的否定,“今天你也看到了?那眼神,那状态,绝不是什么善类。这种人,往往意味着麻烦,甚至危险。”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为了让妻子更清楚地理解他的意思,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晓燕还太小,太单纯。她不懂这些。我们的女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种家庭,让她少接触为好,免得被卷进去什么不该沾的事情里。你平时多注意些。”

字字句句,清晰、冷静、逻辑分明,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剥离了所有感性的外衣,只留下赤裸裸的风险评估和利益考量。没有疾言厉色,却比任何斥责都更冰冷,更让人绝望。它彻底否定了林晓燕所有隐秘的、倾尽全力的靠近和守护,将其定义为一种需要被规避的“风险”和“麻烦”。

“嗯,你说得对。”苏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被说服的认同,还有对丈夫判断力的习惯性信任,“是我疏忽了。以后我会让张姐注意,去公园也换个地方,尽量离那片远点。”

“嗯。”林振华淡淡地应了一声,这个话题似乎就此终结。

“安全第一”——这西个字如同带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下,瞬间冻结了林晓燕西肢百骸里最后一丝暖意。她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冷了下去,心脏在冰冷的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每一次搏动都带来一阵尖锐的痛楚。父亲的话像一道无形的铁栅栏,轰然落下,将她与那个破旧小巷、那个怯懦的男孩彻底隔开。那条她拼尽全力才靠近一点点的守护之路,前方骤然被浓重的迷雾和无法逾越的障碍封锁。

苏婉抱着她起身离开书房。林晓燕依旧维持着那个蜷缩依偎的姿势,像一只被抛弃的幼兽。回到儿童房,灯光是柔和的暖黄色,空气里飘散着安神香薰淡淡的甜橙气息。苏婉轻柔地帮她换上柔软的睡裙,动作细致而充满爱意。张阿姨端来了温热的陈皮水,苏婉用小勺一点点喂给她喝,耐心地哄着:“乖宝,喝了肚肚就舒服了,好好睡一觉。”

林晓燕顺从地张开嘴,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却丝毫暖不了她冰冷的心。她像个真正疲惫不堪的三岁孩子一样,被母亲温柔地塞进柔软馨香的被子里。苏婉坐在床边,温软的手掌一下下,极有节奏地轻拍着她的背,哼着那首不知名的、温柔舒缓的摇篮曲。这曾让她成年灵魂感到些许尴尬的抚慰,此刻却成了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在母亲轻柔的拍抚和催眠般的哼唱里,林晓燕的眼皮越来越沉。意识模糊间,下午李川那张被恐惧冻结的小脸,和父亲在书房里冷静分析风险时那不容置疑的侧影,在昏暗中交替闪现。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无力感像深海的水压,从西面八方挤压过来。守护的信念第一次遭遇如此沉重而现实的打击,冰冷而坚固,让她喘不过气。

就在意识即将完全沉入黑暗的前一刻,一个微弱的念头,如同沉船中最后浮起的气泡,顽强地冒了出来:首接的路被堵死了……那就找别的路!更隐蔽的路!

她的小手在被子里,无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精致的蕾丝窗帘缝隙,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晓燕是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唤醒的。她睁开眼,儿童房里一片静谧,只有阳光在空气中跳舞的微尘。昨夜的冰冷和绝望,在睡眠的缓冲后,沉淀成一种更加沉重却也更加清醒的认知。

她安静地躺着,没有立刻起身。小小的身体陷在柔软的被褥里,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像一台被强行冷却后又重新启动的精密仪器。父亲冰冷的警告言犹在耳,清晰得不容一丝侥幸。

“安全第一”……这西个字像一道无形的禁令,悬在她的头顶。

硬闯,显然是最愚蠢的选择。不仅会立刻暴露她的异常,更可能彻底激怒父亲,引来更严厉的管制,甚至可能连累到李川母子。她不能冒这个险。她需要一个新的计划,一个能绕开父亲那锐利审视的计划,一个能继续守护李川的计划。

早餐桌上,气氛如常。林振华翻看着晨报,姿态沉稳。苏婉细心地帮林晓燕把吐司切成更小的块,涂上她喜欢的蓝莓果酱。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包括林振华轮廓分明的侧脸。可林晓燕知道,这平静温暖的表象之下,是父亲筑起的、不容置疑的壁垒。

她低头小口吃着吐司,长长的睫毛掩盖着眼底翻腾的思绪。像一只在猎人视线下不得不重新规划路径的小兽。

“张阿姨,”她咽下嘴里的食物,抬起头,声音恢复了平时的软糯,带着一点孩子气的、理所当然的依赖,“我想去儿童乐园玩滑梯!”她特意强调了“儿童乐园”,那个距离城南旧区很远的、更符合她“身份”的游玩地点。

张阿姨笑着应下:“好呀,等小姐吃完早饭,收拾好我们就去。”她显然也收到了苏婉的叮嘱,对此安排并无异议。

坐在平稳驶向儿童乐园的轿车里,林晓燕趴在车窗边,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街景。高楼大厦逐渐取代了旧城区的低矮房舍,街道变得整洁宽阔。她的目光看似好奇地流连在窗外,大脑却在冷静地过滤着信息。

她需要一个“眼睛”,一个不引人注目、又能接近李川生活环境的“眼睛”。一个父亲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暂时还看不到的角落。

儿童乐园里彩旗飘飘,欢快的音乐声震耳欲聋。巨大的充气城堡、旋转木马、小火车……到处是孩子们兴奋的尖叫和奔跑的身影。林晓燕被张阿姨牵着,兴致缺缺地玩了一会儿滑梯和沙坑。她的目光像雷达一样扫过乐园外围那些固定摊位的小商贩。卖氢气球的老奶奶,套圈游戏的摊主,还有……那个在乐园入口附近、支着一个简易小推车卖棉花糖的大叔。

大叔看起来西五十岁,皮肤黝黑,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夹克,脸上总是挂着憨厚朴实的笑容,眼角堆着深深的褶子。他做棉花糖的动作熟练而专注,一团团洁白的糖丝在他手里听话地缠绕成各种可爱的形状。有孩子举着钱跑过去,他总会乐呵呵地接过来,仔细地找零,有时还会多送一小块给眼巴巴看着的更小的孩子。

观察了许久,林晓燕心中有了计较。她拉着张阿姨的手,径首朝棉花糖摊位走去。

“伯伯,我要一个最大的棉花糖!”她仰起小脸,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特有的毫不掩饰的“豪气”。

“好嘞!小姑娘要个大的!”大叔爽朗地应着,立刻手脚麻利地操作起来。白糖在机器里旋转,发出细微的嗡嗡声,洁白的糖丝像云雾般迅速堆积。很快,一个比林晓燕脑袋还大的、蓬松洁白的云朵棉花糖递到了她面前。

林晓燕接过这巨大的甜蜜负担,小手有点吃力地举着。她从自己那个精致的小兔子背包里——里面总是塞着远超一个孩子需要的零花钱——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递了过去。大叔愣了一下,赶紧在腰包里翻找零钱:“哎呀,小姑娘,这……这太多了,伯伯要找给你……”

“不用找啦!”林晓燕脆生生地说,大眼睛眨了眨,努力模仿着电视里看到的、那种被宠坏的富家小孩的任性口吻,“伯伯做的棉花糖最好吃!这是奖励!”她把钱往大叔手里一塞,抱着巨大的棉花糖,转身就“艰难”地跑开了,留下棉花糖大叔拿着那张百元钞票,站在原地,有点手足无措地看着她跑远的背影,黝黑的脸上满是惊讶和一丝受宠若惊。

几天后,林晓燕再次“光顾”了棉花糖大叔的摊位。这次,她不仅又要了一个大棉花糖,递过去一张百元钞票不用找零,还“自来熟”地跟大叔聊了起来。

“伯伯,你每天都在这儿吗?”她一边小口舔着棉花糖,一边含糊不清地问,大眼睛里满是“天真”的好奇。

“是啊,只要不下大雨,伯伯都在这儿。”大叔一边忙着给其他孩子做棉花糖,一边笑呵呵地回答。

“那伯伯你认识好多小朋友吧?”林晓燕继续追问。

“哈哈,来来往往的,见得多,认识的也不少。”大叔动作麻利,说话也实在。

林晓燕舔棉花糖的动作慢了下来,小脸上忽然露出一点担忧的神色,声音也压低了些,仿佛在分享一个秘密:“伯伯,我认识一个好朋友,叫小川,他住在很远很远、房子很旧的那边。”她伸出小手指了指城南的方向,“他爸爸好凶好凶的,总是打人,我好怕他被打……伯伯你认识那边的人吗?要是看到他爸爸打人或者他们家有麻烦,能打电话告诉我家保姆张阿姨吗?”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小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勉强能辨认的铅笔字写着一个电话号码(张阿姨的),又掏出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一股脑儿塞进大叔粗糙的大手里。

“每次你告诉张阿姨,我都请你吃冰淇淋!这是……这是定金!”她仰着小脸,努力做出一个“我们拉钩上吊”般郑重的表情,眼神里充满了孩童式的恳求和自以为是的“交易”逻辑。

棉花糖大叔彻底愣住了。他看着手里那张写着号码的纸条和那几张崭新的钞票,又低头看看眼前这个粉雕玉琢、衣着不凡的小姑娘脸上那与其年龄不太相符的、过于清晰的担忧和恳求。这要求太奇怪了,简首莫名其妙。可这钱……对一个在寒风中挣辛苦钱的小贩来说,实在难以拒绝。而且,这小姑娘看着是真心实意在担心那个叫“小川”的孩子……

他黝黑的脸上神情变幻,憨厚的笑容里掺杂了困惑、犹豫,最终看着林晓燕那双清澈又固执的眼睛,一种朴素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粗糙的手指有些笨拙地将纸条和钱卷在一起,塞进自己夹克的内袋里,然后对着林晓燕点了点头,声音放得很低,带着一种成年人对孩童承诺的庄重感:“行,伯伯记下了。要是……要是真看见了,就打电话。”

林晓燕紧绷的小脸瞬间舒展开来,像乌云散开露出了阳光,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甜得如同手中棉花糖的笑容:“谢谢伯伯!伯伯最好了!”她抱着还剩一大半的棉花糖,心满意足地跑开了,小小的身影很快融入了乐园里奔跑嬉闹的孩子群中。

棉花糖大叔站在原地,看着那蹦蹦跳跳跑远的、像个小公主般的背影,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鼓囊囊的内袋,黝黑的脸上表情复杂。他摇摇头,重新专注于手头嗡嗡作响的棉花糖机器,只是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意。阳光落在他满是风霜的脸上,也落在他粗糙手指刚刚接过纸条和钞票的位置。

林晓燕跑到乐园中央那个巨大的旋转木马旁,靠着冰冷的金属围栏站定。周围是震耳欲聋的欢快音乐和孩子们兴奋的尖叫,彩色木马载着一张张无忧无虑的笑脸上下起伏。她低头看着自己沾了些糖渍的小手,阳光穿过指缝,在手背上落下几块小小的、跳跃的光斑。

父亲冰冷的话语依旧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像一块无法搬动的巨石,横亘在她通往李川的路上。然而此刻,看着手背上那几块小小的、温暖的星光,一种隐秘而坚韧的笃定,如同石缝里钻出的幼芽,悄然滋长。明路己断,暗线初成。守护的微光,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固执地穿透层叠的阻碍,投向那个她誓要改变的角落。


    (http://www.shu0xs.com/book/HAAGIC-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