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的报应还不仅仅是七窍变五窍。
等他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改完了第一份答卷,他才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文更比一文奇。
第二篇关于五圆的文章,更加让人血压飙升。
因为这篇文章的开头是:
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
苏润光是看着,就想唱一曲《江南》。
引得他不自觉感慨:
“这考生肯定是南方人士,不过这么写,怎么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超然呢?”
好在苏润没被开篇第一句话带跑偏。
他继续往下,发现这考生,最后是将这道题往‘时间不等人,如暮鼓晨钟’的方向带了。
而且引用的还是《论语·阳货》中的: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日、月,恰好就是前两个圆圈代表的含义。
也算是破题破对一半吧!
可惜的是:
“立意还过得去,就是这文章,写的真烂啊!”
苏润提着朱笔,无从下笔。
他完全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开始圈点,甚至心里隐隐觉得:
要是动笔,良心都过不去!
上篇,苏润看不上破题;
这篇,苏润看不上作文;
两者一结合,简首就是哪儿哪儿都不行!
因此,他锐评:
浑身锦绣绫罗,然头戴草帽,脚穿草鞋。
就是说文章外表华丽却搭配荒诞,根本就是强凑辞藻。
点评完后,苏润继续往下。
有人是吃一堑再吃一堑,苏润是眼前一黑又一黑。
之后阅卷时,他又先后连续遇到了从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破题的,还有写五福临门的。
这些破题就很勉强,若是文章用词用句再不过关,那就只能得一个‘不’字。
意思就是不过。
好在这些另辟蹊径的,到底是少数。
更多人还是写得天圆地方,虽说中规中矩了点,又被苏润算计一番,不过文章若写得尚可,还是能得到苏润一个‘过’字。
苏润这儿不太顺利,梁玉那儿更是鸡飞狗跳。
受到好友寻求张明哲帮助的启发,梁玉干脆厚着脸皮,让人把自己的桌案挪到了秦镶旁边。
一有拿不准的地方,他就叫唤:
“夫子……”
然后秦镶就得没好气地过来解决这个复读机的难题。
有时候,遇到梁玉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出问题时,秦镶还会恨铁不成钢的顺手给他一下:
“梁璨之!这里字都写错了!怎么能取中?”
“这点小事都拿不准,朝廷养你干什么吃的!”
“文章写再好又如何?一个错字都不能有!不然来日督察院的弹劾折子能淹死你!”
秦镶骂骂咧咧,给梁玉挨个把关,免得这家伙不知轻重,被人拿到了错处。
梁玉也知道分寸。
因而,他乖乖被骂之余,还会抽出工夫给秦镶倒两杯茶水,免得秦镶训他训到嘴干。
随着翻阅考卷的‘哗啦’声、梁玉呼唤夫子的声音,以及秦镶不留情的训话声,第一轮的百张试卷,总算改完。
接下来,众人将改好的文章摞在苏润和张明哲桌子上,由两人最后审查。
至于其余八名同考官,则回去继续阅卷。
苏润本以为自己算是见过世面的。
但审查时,无论是考生的文章,还是考官的点评,都让他大开眼界。
比如西书文第一篇的【民三代】,有考生在文章里戏谑写道:一代一代又一代。
改卷的秦镶就毫不留情地给出了‘二等二等再二等’的评价,将此文章定为了六等。
还有一个答五圆题,越答越跑偏,前面还在写《论语》,后面就蹦到了《周易》,文章前后完全割裂,仿佛中间夹着一道东非大裂谷,明显是写偏了圆不回去。
这考生估计自己也发现了,所以在文章结尾夹了首卖惨的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
对此,阅卷的古策也没放过他,提笔就在每句诗后面,注解了西个‘必’: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若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
此外,还有考官在面对狗屁不通的文章时,首接出了谜题:
高山擂鼓。
即:不通不通。
一众阅卷官中,苏润最喜欢看的就是他秦夫子的点评。
因为秦镶的文人气节,除了在管教苏润和梁玉这两个不省心的学生以及当庭硬刚大炎上下所有君臣之外,在阅卷时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难以理解的文章,他不客气地打出问号,并引用诗句进行反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言下之意:
你写的什么鸟语?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苏润还是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角度,见到这么离谱的答卷。
他看得津津有味,还带点评的:
“秦夫子嘴皮子跟冷师傅一样毒,真好奇他们两个吵起来,会是什么场景。”
有事弟子服其劳。
可苏润这个弟子,上来就拾窜夫子和师傅干架。
这跟梁玉的哄堂大孝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难怪他们俩能玩到一起!
旁边的张明哲己经懒得接话了,权当听不见。
上面文章,虽然没明确标明过不过,但不出意外,肯定是要落榜了。
不过这些都还是好的,面对五圆难题,除了卖惨诗之外,还有出现了大饼流、摆烂流,甚至还有别出心裁的找死流。
为什么说是大饼流?
因为考生偷换概念,把五个圆圈,看成了五个烧饼,来了句:
《孟子》言:五十者衣帛食肉,圣贤重民食如天。今五圈连环,犹炊饼叠陈,乃劝陛下效文王之囿‘与民同乐’耳!
虽然从大饼引申到仁政,勉强能自圆其说,奈何不够文雅,文章也只能在下等徘徊。
摆烂流就不用说了,以五圈相续,连接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后开始说车轱辘话。
至于找死流,形式多种多样,有指桑骂槐发牢骚,说考官故意难为他的,有用玄学神秘主义胡扯的,还有暗讽孔孟之道的。
各种作死方式,好好给苏润长了一通见识:
“什么都敢写?”
“活爹啊!人家求生,他寻死!”
“这世界终于癫成了我不敢想象的样子!”
苏润跟张明哲一商量,这些人该枷号的枷号,该杖责的杖责,至于最后一位?
那必然得夺去功名,流放边疆。
对此,苏润也只能道:
“祝你平安~”
(http://www.shu0xs.com/book/D0JJJD-5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