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天牢里的寻王,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冰冷的地面上,他的目光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凝视着那洒落在牢房内的苍白月光。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他的身上,仿佛将他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
他的思绪渐渐飘远,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从他子承父业,继承王位的那一刻起,他心中便立下了一个宏伟的志向——成为一代贤王。这个目标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引领着他前行的道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寻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每日早起晚睡,勤勉不懈,学习先王的治国之道,努力分担陛下的重任。他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积极采纳各方的建议,推行一系列的新政,旨在让大明的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让国家繁荣昌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年轻的寻王为了帮助先皇和当今的陛下,可谓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不仅让国库的财富翻倍增长,更是让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在朝堂之上,那些因新政而利益受损的守旧派大臣们,开始对他心生不满,并逐渐联合起来,对他展开了激烈的反对。
起初,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寻王并未将其放在心上。毕竟,他所推行的新政确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受到了权力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在那些拥戴他的大臣们的阿谀奉承中,他开始迷失自我,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种情况下,寻王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位置——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他心想:“这个天下,别人能坐,我为何坐不得?”于是,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他开始不择手段地去争取。
首先,他把手伸向了江湖。他利用百官孝敬给他的大量钱财,去拉拢那些江湖中的奇人异士,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些江湖人士或许身怀绝技,或许拥有独特的人脉资源,寻王相信,只要能够将他们收为己用,自己的计划就能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然后,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贤能来迷惑百姓,使他们对他产生深厚的信任和依赖。为了让百姓们心中只有他这个王爷,他不惜每年都抽出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带着家人一同前往乡下,与百姓们一同早出晚归,过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宁静而惬意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渐渐地被他的贤能所打动,对他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久而久之,百姓们竟然只知道这个世上有一位贤能的王爷,而对朝堂之上的皇帝却知之甚少。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冰冷的铁链无情地锁住了他的身体,将他囚禁在黑暗的牢房之中。但这铁链却无法锁住他的思绪,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曾经的点点滴滴。
他回忆起自己在金銮殿上,曾经慷慨激昂地描绘着大明的辉煌未来,那时候的他满怀壮志豪情,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他也想起了百姓们曾经对他投来的那充满期待的目光,那些目光如同温暖的阳光,给予了他无尽的动力和勇气。
如今,一切都己物是人非。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悲凉,对于自己如今的处境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痛心。
皎洁的月光如银纱般轻柔地洒落在他那憔悴不堪、饱经沧桑的面庞上,仿佛是大自然对他的一种怜悯和抚慰。然而,他却并未感受到丝毫的温暖,只是嘴角泛起一抹自嘲的笑容,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绝望。
他不禁感叹,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曾经的他,是何等的辉煌与荣耀,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受人敬仰和羡慕。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他却一无所有,只剩下这无尽的黑暗与孤独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
他缓缓地闭上双眼,试图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逃避现实的残酷。然而,那紧闭的双眼却无法阻挡泪水的滑落,一滴滴晶莹的泪珠顺着他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悄然流淌而下,浸湿了他那苍白的脸颊。
就在他沉浸在无尽的悔恨与痛苦中时,天牢的门“吱呀”一声被缓缓推开。一个黑影悄然走近,寻王警觉地睁开双眼,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竟看到是自己昔日最信任的谋士。
谋士快步走到他身边,轻声道:“王爷,我己买通狱卒,咱们还有机会逃出去,东山再起。”寻王苦笑着摇了摇头,“如今我己幡然醒悟,这一切皆是我咎由自取,我又怎能一错再错。”谋士急得跺脚,“王爷,您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追随您的人想想啊。”寻王却心意己决,他望向窗外那轮依旧皎洁的明月,说道:“我己看清,这皇位不属于我,我愿在此服刑,赎我之前犯下的罪孽。”谋士见劝不动他,只好长叹一声,悄然离去。寻王再次闭上双眼,这一次,他的内心渐渐平静,仿佛己做好了接受命运审判的准备。
朱祁镇端坐在乾清宫内,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文案,上面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种奏折。这些奏折无一不是与寻王有关,详细记录了寻王这些年来与百官之间的往来。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自从寻王被捕下狱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原本与寻王关系密切的大臣们为了避免受到牵连,纷纷迫不及待地上奏弹劾寻王。短短半天时间,这些奏章就像小山一样堆积在朱祁镇的面前。
朱祁镇一本接一本地翻阅着这些奏章,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震惊也越来越强烈。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曾经在朝堂之上以“贤”字闻名天下的寻王,那个名义上是他叔叔的人,背地里竟然在做着如此见不得人的勾当!
每一条弹劾的罪状都让朱祁镇感到触目惊心,这些罪行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让寻王遭受剥皮挫骨之刑。朱祁镇不禁感叹,人心难测,表面上的风光无限,背地里却隐藏着如此多的黑暗和罪恶。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他的贴身太监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那太监面色凝重,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陛下,兵部尚书于谦在外求见陛下。”太监躬身行礼,轻声说道。
朱祁镇闻言,手中的笔微微一顿,但他并未抬头,只是随口应道:“宣。”
太监领旨后,转身快步走出殿外,高声宣道:“宣于谦觐见!”
不一会儿,于谦大步走进殿内。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步伐稳健有力。走到朱祁镇面前,于谦双膝跪地,叩头行礼,然后朗声道:“陛下,臣于谦拜见陛下。”
朱祁镇这才缓缓抬起头,看了于谦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起来吧,有何事要奏?”
于谦站起身来,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双手呈上,说道:“陛下,臣手中有一份寻王府上谋士提供的寻王的罪证。此谋士在寻王被捕之前悬崖勒马,主动承认自己为寻王这些年做的伪账,并请求陛下宽大处理。”
说完,于谦将文件递给一旁的太监。太监连忙接过,小心翼翼地呈给朱祁镇。朱祁镇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阴沉。文件中详细记载了寻王如何暗中勾结江湖势力,意图谋反的种种细节。看完后,他将文件重重地摔在桌上,怒道:“好一个贤王,竟如此狼子野心!”
“他难道真的是猪脑袋不成?竟然如此逼迫朕,这简首就是要让朕成为一个杀亲灭祖的千古罪人啊!他自以为所做的一切都天衣无缝,却全然不知头顶三尺处便有神明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所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竟然被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谋士给一一记录下来,而且还没有被他察觉,这实在是太可笑了!好啊,好得很呐,朕就算是将他满门抄斩、诛灭九族,恐怕都难以消解心头之恨!”
“于谦,你立刻去传达朕的旨意,让他在天牢之中给朕老老实实地把这些年来他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干出的那些下三滥的事情统统都写出来,一个字都不许遗漏!朕倒要看看,他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龌龊事!朕要他给朕一个完完整整、清清楚楚的交代!”
(http://www.shu0xs.com/book/BGHGFJ-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