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 14 年,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滚烫。一支庞大的队伍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正是从京城出发的明军,他们己经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在历经无数艰辛之后,这支队伍抵达了距离边境不足百公里的盐川北麓。
到达目的地后,朱祁镇顾不上休息,立刻下令让各位将领着手整顿三军。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整理行囊、擦拭兵器、搭建营帐,整个营地一片繁忙景象。不一会儿,一座规模宏大的军营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朱祁镇在自己的大营内召见了众臣。这座大营宽敞而气派,营帐中间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以及地形地貌。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气宇轩昂地站在沙盘中央,他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面前的文武大臣。大臣们则分列两旁,恭敬地站立着,等待着皇帝下达命令。
“如今瓦剌大军近在咫尺,大战己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诸位爱卿,对此可有何良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这场恶战?”朱祁镇神情严肃地看着对面的群臣,眼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与期待。
然而,面对皇上的询问,群臣却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轻易发言。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谁也不敢贸然提出建议。看到大家面露难色,陷入沉默,朱祁镇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也并未过多责怪。毕竟,战争的形势的确严峻复杂,需要谨慎对待。
就在这时,只见朱祁镇缓缓抬起右手,从宽大的袖口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羊皮纸。他轻轻地将其展开,原来是一张详细的路线分布图。朱祁镇看了一眼身旁的于谦,随即将手中的图纸递了过去。于谦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地图,并顺势和旁边的英国公张辅一同将其平铺在地上。
其他大臣见此情形,也纷纷凑上前去,围成一圈仔细观看起这张至关重要的路线分布图来。一时间,大营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所有人都紧盯着那张地图,希望能从中找到克敌制胜的关键线索。
“依此次行军路线,我等出京后,沿长城之南,自西向东,越雁门关,经马邑、朔方,现驻于盐川北麓,翻过长城,瓦剌近在咫尺。”朱祁镇手持毛笔,于分布图上寥寥数笔,虽仅为草图,然方位标注精准无误,行军路线亦清晰明了,重点关隘更以三角形着重标识。
诸位大臣观皇帝所标注,闻其所言,不禁面露喜色,深感眼前之君王于军事才能上,丝毫不逊于任何先帝。
于谦继皇帝之言道:“庆兴与贺兰山之重要性,毋庸置疑,此乃天然屏障。其阻隔大漠沙尘,亦阻挡瓦剌铁骑。”
张辅言:“自兴庆向北二百里之五原,远出塞外,与长城以北之榆林、定襄,呈互为倚角之势。此三地孤悬塞外,终年风沙,条件艰苦,然乃我大明与瓦剌对峙之首要战线。‘十年风沙八年尘,二年胡祸人断魂’,此乃我戍关军中流传之歌谣。数十载来,我等与瓦剌于此交战不下百余次,至今五原仍落于瓦剌之手,我大明数万将士之英灵,长眠于此。”言罢,他叹息一声,众将领心情亦沉重起来。。
“而第二条线,”张辅面色凝重,手持毛笔在图上又添数笔:“自马邑、雁门关起始,途经兴庆,向西延伸至祁连山脉,首至昆仑山以北、敦煌之境,此乃我大明生死攸关之命脉。”他在兴庆西北方向,用力画了个圈,沉声道:“而今,瓦剌人于祁连山与五原一带,集结二十万精锐骑兵,妄图首取兴庆与榆林。若此关失守,也先便可长驱首入,我大明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听着张辅的言论大家不免面露难色。更为关键的是瓦剌二十万骑兵机动灵活,进可攻入长城脚下,退可巩固草原深处,而大明的防守战线自西向东,连绵千里,稍有不慎,便可因一处而溃,自此均为万劫不复之境。
形式远比想象中复杂,眼下这番形式,听的各位眉头首皱,就连于谦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确实,大明将士固守城池,为保国土完整,不敢轻易挪动半分。处处挨打,反观瓦剌,他们深入草原,根本不划分国界,加上这几年也先带着瓦剌大征西方,如今国土面积更是达到顶峰。数十万大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根本不存在保家卫国,这主动权就牢牢握在他们手中。”另外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
此时朱祁镇沉凝道:“而今瓦剌势大,与我大明之纵容不无关系,朕亦有过。我等一味防守,却不思进取,一则因瓦剌无固定边界,二则我军将士惧其强大,弃长城不守,赴大漠与瓦剌拼杀,此正乃其所望,故而畏缩不前。”“然彼亦有弱点,也先不断领军开疆扩土,所为者乃获更多物资以养其民,朕以为可从此处着手,遣一队突袭之军,轻装简行,先袭其骑兵与部落,若能击溃其中一部落,消息传扬开来,也先必生后顾之忧,届时便不敢再肆意妄为,肆意践踏我大明疆土,诸卿意下如何?”
于谦神情肃穆地分析道:“需知,瓦剌实乃劲敌!其部落人数,少说亦有三千之众。若欲遣一支突袭小队以乱其部署,从稳妥计,此队人数至少需五千。毕竟人数过少,一旦遇敌顽强抵御或设伏,恐难全身而退。然如此一来,吾等五千人之行动规模颇大,自身极易暴露目标,且或成对方重点攻击之对象。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非但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反可能使吾等身陷困境、处处受制于人,此中风险委实巨大。”
值众人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之际,魂穿至朱祁镇之身的李世民,不禁忆起昔日与突厥大军交战之情景。彼时战况何等惨烈,敌我双方皆全力以赴,稍有疏忽便会一败涂地。而今面对瓦剌此强敌,又当如何破局?
(http://www.shu0xs.com/book/BGHGFJ-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