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村的热闹还在持续升温。
自从赵副县长主持的会议之后,县城电视台和县报社都做了报道。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庄子就像被点燃的爆竹,一下子“炸”出了名。
县文联、文化局、旅游局都又来了好几批人,更详细的挖掘。开始在各个乡镇推广双龙村重视民间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相结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来了南方的投资商,,,
于是这里成了全县的“明星村”。
来参观的人一波接着一波。乡领导明确指示。乡企管办派人驻村指导。按照乡镇集市上饭店的标准经营,不赚钱不能发展。但要少赚。很文明的赚。
定出了领导干部的套餐。学习代表的套餐。以及更高规格的聚餐。
分别8个菜,12个菜,16道菜。价格不一。
实惠但真有赚头。
于是早就想来的。真正的这个项目的发起联络者,童锦霞代主任。才名正言顺的带着手下两个人进入双龙村。
自然是先拜见德高望重的老民兵,老妇联干部,老村干部张大娘。之后便和项目代表,联络员关起门来开小会。订了几条三个不准8个必须。
之后开门召集骨干会议。各家各户推荐新入职的16个职工,在采购站的帮助下分了三个组。
60岁以上的几个老人,还有那位16岁的少年。
组成卫生接待组。由高大娘任组长。她是老村干部说话有威力,压得住人。
但是要求大家对外必须把超过70岁那位老人说成60岁,把15岁的少年说成16岁,否则会有人非议。
大家都非常理解,统一认识很重要。两家人自然也很感动。
第二组年轻力壮男人,便由明奎担任组长。负责取首村中的两条土路。
不管涉及到谁家的土地,树木菜园先修了再说。不准任何人阻拦。
有了这次大阵仗,也不会有人阻拦。
但是主任要求非常严格。
第三组是妇女组,大姑娘小媳妇。组长必然是有文化,有关系。叫大老板大爷的妮美。
两个小年轻没有上几天班,变成了老职工顺利升职。晚上必须要回家汇报了。家里又要上酒庆祝了。
而项目部的老三有人叫经理,有人叫部长。
老三就正式在会上宣布经研究,并报请大老板我兄弟批准。联络员李玉秀为二把手。担任相当于部队政委的角色。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各种手续,各种资料。各种工作日记,并兼考勤员工资员人才招聘员。
现在事不多。但有些重,有些轻,必须像生产队一样记工分。以后发奖金的时候好有所区别。
工资己经按照供销社正规工发工资了,难道还要发奖金吗?张大娘不解的问。
可千万不能大手大脚啊!
每家每户到项目部的人,成了名正言顺的职工。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成了双龙村的“代言人”,也成了附近村里最亮眼的人。
老三现在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这天,乡长专门给他来了电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老三啊,咱们项目现在可是火了,来参观的人太多了。
你看看能不能建议你老大让打工学习队,你们的黄埔南校学员轮流回来,或者多派一些人回来帮忙。
现在太多的人看到你那位联络员上了县里的电视台,都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边能回来参与家乡建设呢!”
老三听了乡长的话,心里既感到自豪,又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便招来二把手。把乡长的话转述一遍。
让她写一个短信,用我的手机。发给我兄弟猫大佬。
玉秀嘻嘻嘻笑,她们是吃醋了呢。我爹提醒过我。还真让他说对了。
接到老三短信的猫二看完之后,便坐上了门口一首等着的高级轿车。
有时很想让老陈不要给他派车。太浪费了,一天没动用,该付的钱照样要付。
可是众人都反对。你现在是大老板又要盖大楼。出门你再去拦的士。或者是散步。既不安全也有损形象。
他上车就给田股长发信息,通知银梅和孙雪到大门口房产处,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开个小会。
见到两位气喘吁吁的跑来他倒好了水,就把乡长说的话转述了。
你们看怎么办?
银梅现在学会角色转变。既然是乡长都说了。便先表态。让学员轮流回去帮忙,既能解决人手问题,又能让他们回家风光乡,一举两得!”
孙雪也表示同意,她跟嫂子通的电话更多。
乡里的事知道的也多。家里人那些小99也更明白。便说不能谁家要求,就让谁家的孩子回去!
我看还是像上次一样。101~106己经有任务了,这一次就是201~206,或者是301~306。一组一组的轮。两人都同意。
便定下了。南校二组回去项目部报到。
老三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又找到村里的几位老人,把当今情况和他们说了。希望他们发挥余热。兼职做一些工作。
于是年岁大了的前生产队长,生产队副队长,妇女队长又行动起来。
一个个都摩拳擦掌:“部长同志你放心,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能出一份力。虽然干不了重活,但给游客们讲讲咱们村的历史,以及大雪山项目的光辉前程。这事儿我们拿手得很!”
老三在联络员玉秀的影响和指导下,也学会了写官样的短信。
不同的事不同的口气。向不同的人报告。
把这些情况都记录下来,就是我们项目部的工作成绩。然后隔三差五的和乡长汇报。乡长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太好了,太好了!老三。
我可是跟着我的文学朋友你的好兄弟称呼你。
这天,双龙村又迎来了一批游客。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接待的队伍更加庞大,也更加专业。
老生产队骨干们穿着整齐的制服,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游客。
外村里的老干部们也来了不少,他们戴着参观代表的牌牌。非常认真。记着每一个细节。比如那一天请客,谁家杀的羊,谁家的鸡。
到底付了多少钱?
哪一天付的?谁付的?有没有开发票?还是开白条?,至于给游客们讲双龙村的历史故事。
到了吃饭时间。这些人也没有像别的旅行团一样统一订的饭。
而是有的人到附近村民里韭菜炒鸡蛋,卷煎饼!
有的讨要一些开水,自己从包包掏出了大饼。
也有的几个点上几个菜,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有着南方经验的老三和联络员。此时方才显示出服务的细心,关心,贴心。
十几户村民家的热情。体现在处处,点菜的加料加量加青菜!
韭菜炒鸡蛋的增加一些咸菜萝卜。
而对于自己带饭只要开水的则是各种小咸菜奉上。香油拌的,酱油拌的,拍的黄瓜。反正都是不要钱的,自家种的。
令这个团的负责人暗暗点头。不时拿出小本本儿写上几句。
(http://www.shu0xs.com/book/BFJBAC-2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