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伟光继续说道:“修缮组负责继续加固、修复被酸雨侵蚀的围墙和房屋以及电网;利用缴获的帆布和其它材料,为新人搭建更保暖的临时住所。”
“防御组由李强负责,负责营地的治安以及日常巡逻警戒。”李强也向前几步站在张伯身旁。
冉伟光看了看女儿,接着说:“外出搜寻工作由冉枚、李强和邱渝扬共同负责。他们负责外出搜寻一切可用的物资,包括水资源、食物、建材、设备等等。”
冉枚、邱渝扬也应声出列站在李强旁。
“最后,医疗后勤组”冉伟光说完,看向李雅丽和新入营地的林曼,“由李雅丽和林曼负责。”
“林曼负责对营地人员的医疗工作和药品管理,同时负责营地物资入库登记。李雅丽负责记录工分和营地物资的出库登记及领用工作。”
林曼和李雅丽相互对看了一眼,微笑着一起走到前面。
介绍完主要负责人后,冉伟光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营地的规矩,就两条:一、各司其职,不得偷懒耍滑!二、团结互助,不得欺凌内斗!违者,第一次警告扣工分,第二次,驱逐!”说完,他目光严厉地扫过所有人,这也是对那些暗藏“小心思”的人给予的警告。
日子在寒冷、忙碌和希望、压力的交织中滑过。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一种难以言喻的、对“年味”的渴望,在营地成员心中悄然滋生。
冉家小楼。
冉家平时很少让人进她家,因为她家的秘密太多。屋顶的太阳能电板足够维系着这一家人的日常用电消耗。为了不显眼招人妒忌,她家用厚窗帘把窗户封的密不透光。因此外面寒风凛冽,冉家却是温暖如春。一家人关起门过着与末世前差不多的好日子。
“爸,妈,我想去趟基地。”晚饭时,冉枚提出了酝酿己久的想法。桌上摆了一盆水煮鱼,一锅鸡汤和几道可口小菜。“新年了,我们搜寻队得去基地换点好东西回来,让大家过个好年。”妈妈担心地说着:“营地仓库那边盐快没了,油也见底,药品更是紧缺。”“没事的,妈,你给我列一个清单,我趁这次外出的由头,在空间里拿些物资出来,而且……”她看向父母,“陆川那边,我们也该交‘作业’了”。她指的是那份关于土壤改良和玻璃温室的技术方案。
母亲李雅丽点点头:“是该去一趟。认认门路,摸摸基地的底。顺便看看小六那边有没有新消息。”
冉伟光沉吟片刻:“去可以,务必小心。基地情况复杂,小六和陆川都提醒过。你提前和李强、邱渝扬说一声,叫上他们一起去,自己注意安全,记住,安全第一,其它的都不重要。”他看向冉枚,眼神里满是担忧。
李雅丽默默起身,从厨房冰箱里端了一盘香喷喷的腊肉饭团出来。:“这个带上,路上吃东西不方便就吃这个饭团垫垫肚子。”
渝市基地。
基地这边的地势也比较高,且平坦宽广,由大学城里紧挨着的几所大学改建而成,建筑都比较低矮,所以在地震期间遭受的破坏相对要好一些。冉枚、李强和邱渝扬一行人开着一辆破旧的小箱货从远处疾驰而来,远远地就能看见基地入口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多是面有菜色的平民,等待着准入许可。几个穿着破旧制服的治安队员在旁边懒散地维持着治安。
行驶到大门才发现是人车分流进行检查,车辆这边排队检查的并不多,很快就轮到冉枚他们的车,冉枚出示了陆川给的金属铭牌,经过详细检查后,三人才得以驾车进入内城。
原来基地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是那些没钱进入基地的,却又舍不得离开,或无处可去的难民,他们依靠自行在外搜寻物资,与基地二手贩子交换食物而勉强度日。
内城情况稍好,街道相对整洁,有简陋的供水点和配给站,但行人依旧行色匆匆,脸上带着焦虑和戒备。荷枪实弹的士兵小队巡逻频率明显增高,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压抑和紧张的气氛无处不在。
身份登记处设在一栋教学楼一楼处,如今挂上了“渝市基地行政办事处”的牌子。登记过程冗长而详细,不仅包括姓名、年龄、末世前职业、亲属关系,还要求填写“特殊技能”和“进入基地目的”,并采集了指纹和面部影像用于办理身份卡。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语气机械,对“晋南山营地”这个名称没有任何反应。
“冉枚,女,24岁,公司职员,晋南山营地成员,技能......无。目的:物资交换。”
“李强,男,35岁,退伍军人,晋南山营地成员。技能:无。目的:物资交换、了解基地法规。”
“邱渝扬,男,33岁,退伍军人,晋南山营地成员。目的:物资交换,顺便看看老朋友陆川。”
听到“陆川”的名字,那工作人员抬了下眼皮,但很快又恢复了麻木,将三张粗糙的、印着编号和照片的硬纸片递给他们:“临时身份卡,有效期三天。遗失不补。基地内遵守法规,禁止斗殴、偷窃、煽动。违者严惩。”语气冰冷而机械。
离开登记处,三人按照指示,找到了位于内城核心区边缘的“基地军政处”。又是一番通报和等待,才被一个勤务兵引到陆川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陈设简单到近乎简陋。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文件柜,墙上挂着大幅的基地及周边地形图。陆川正伏案看着一份文件,眉头紧锁。比起上次在水库的冷峻,此刻的他眉宇间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疲惫和沉重。
“陆参谋。”李强率先开口。
“小川子!”邱渝扬则大大咧咧地喊了一声。
陆川抬起头,看到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但很快被严肃取代。他示意勤务兵出去关上门。“坐。”他指了指仅有的两把椅子,自己则靠在桌沿。
“东西带来了?”陆川开门见山。
冉枚从背包里,实则是空间取出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递过去。里面是陈宇熬夜整理的、图文并茂的《晋南山营地简易土壤基质改良方案》和《玻璃温室建造与维护指南》。方案里详细记录了基质配比数值范围(草木灰、腐殖土比例)、酸碱度调节方法、保温措施等等;指南则涵盖了框架选材、玻璃固定技巧、密封要点、温湿度调控经验甚至病虫害的简易防治手段。核心部分的“未被污染深层土壤来源”被巧妙地模糊处理,配方比例也保留了关键值。
陆川快速翻阅着,眼神越来越亮。他本身就是技术军官出身,自然看得出这份方案的价值。它不完美,技术含量有限,但胜在可操作性强,材料易得,非常适合在缺乏工业能力的基层推广。
“很好。”陆川合上文件,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类似赞许的表情,“比我想象的要详细实用。农科所那帮老爷们闭门造车搞出来的东西,华而不实。”他将文件袋锁进抽屉,“你们的取水配额,下个月起增加三成。这是技术交换的回报。”
“谢了,陆参谋。”李强代表营地致谢。
“中午了,”陆川看了看表,站起身,“基地食堂的猪食你们估计吃不惯。走,带你们去个地方,边吃边说。”
陆川带他们去的,是内城一家挂着“老兵饭馆”招牌的小店。店面不大,但收拾得还算干净。老板是个独臂的中年汉子,看到陆川,熟稔地点点头,将他们引到最里面一个相对安静的隔间。
几盘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了上来:一盘油水很少的腊肉丁炒萝卜干,一碗倒了丁点调料包的方便面,一大盆飘着几片菜叶和零星油花的杂粮糊糊,还有一小碟珍贵的、炸得金黄的花生米。能在餐桌上看见绿色的菜、肉和油炸食物,这在末世,己是难得的“盛宴”。
“凑合吃吧,基地最好的馆子也就这水平了。”陆川拿起筷子,语气平淡,但眼底深处藏着苦涩。
饭菜入口,味道寡淡粗糙,远不如晋南山上那些幸存者自己烹制的食物。但三人谁也没挑剔,默默吃着。能在末世有口吃的都己经很不错了。
“基地的情况,比你们看到的更糟。有钱人天天大鱼大肉,奢靡浪费,平民百姓却瘦弱嶙峋,朝不保夕”陆川压低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隔间门口,确认无人偷听。
“高层派系林立。”他夹起一丁腊肉,眼神冷冽,“我父亲代表的军方想维持秩序,恢复生产,但资源匮乏,处处掣肘。以原市政秘书长为首的“市政派”,只想保住自己的特权和那点可怜的配给,对难民死活漠不关心,甚至……暗中克扣倒卖。”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还有一股势力,和城外某些大型匪帮有勾结,专门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人口贩卖、违禁品交易、甚至……掠夺其他小型据点。”
冉枚三人心中凛然。小六的消息,得到了证实。
“食物是最大的火药桶。”陆川放下筷子,“官方配给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黑市粮价高得离谱。每天都有饿死的人被拖出内城,由于燃料匮乏,所以尸体只能被扔到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掩埋。治安?呵,白天勉强维持,夜晚……巡逻队都经常被伏击。”
(http://www.shu0xs.com/book/AIDJG0-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