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章 敲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2章 敲打

 

宋佳音听了张羽的话,心中犹如吃了蜜一般甜,哪个女人不渴望得到男人的庇护呢?张羽的这番话,让她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安全感。

当张羽和宋佳音踏出房间之际,崔大勇和宋杰早己在门口恭候多时,宋佳音嗔怪地瞪了张羽一眼,心中暗想:若不是他,自己怎会被弟弟堵在这门口呢?

张羽面露窘色,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看着崔大勇那猥琐的笑容,二话不说,抬脚就踹了过去,嘴里嘟囔着:“都啥时辰了?咋不知道叫我起床呢?”

崔大勇真是比窦娥还冤呐!自己啥也没说,平白无故就挨了一脚,宋杰见状,赶忙收起笑容,毕竟自己的大姐打他可从不手软。

张羽转头对宋佳音说道:“让大伙收拾收拾,随我一同回永安城。若是有人不愿离开,那就留在山寨吧,但切不可再做那打家劫舍的土匪了。”

宋佳音微微颔首,应道:“谁会愿意在此地生活呢?既然有了好去处,大家自然会离开,他们早就收拾妥当,随时都能启程。”

宋佳音虽无金银珠宝傍身,她所抢夺的财物,皆己分发给手下和附近的村民,但却有诸多粮食,装了满满几十车。待到傍晚时分,张羽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永安城。

副千户赵语嫣闻得张羽归来的消息,即刻前来拜见。张羽一夜未归,前去剿匪,她着实有些忧心忡忡。

赵语嫣的目光,犹如两道闪电,瞬间落在了队伍中的宋佳音身上,她敏锐地察觉到,宋佳音与张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张羽见赵语嫣来了,赶忙说道:“这些人乃是帽儿山的土匪,他们己然投降。剩下的皆是普通百姓,给他们安排好住处,明日再分些土地给他们。”

赵语嫣轻点颔首,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宋佳音身上,与此同时,宋佳音也在上下打量着她。张羽见状,介绍道:“这位是王二娘,日后便是我麾下的百户了,你给她安排个住处吧。”

赵语嫣嘴角微扬,柔声说道:“不如就住到大人的府邸吧,我一人在那也颇感不便,正好张百户可以与我作伴。”

张羽不禁有些尴尬了,赵语嫣一首住在他府上,众人皆觉并无不妥,可王二娘(宋佳音)乃是他的女人,这便成了问题。

宋佳音娇声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初来乍到,诸多事宜尚需向副千户请教,住在一起自是方便许多。”

张羽颔首轻点,转身便要离去,赵语嫣赶忙跟了上去,宋佳音则趁人不注意,在张羽的腰间狠狠掐了一下,张羽顿感一阵剧痛袭来,却又不敢声张。

张羽心中暗自思忖:“果然是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啊,在山寨之时还口口声声说不要名分,这才过去多久,便吃起醋来了,可他与赵语嫣本就是清白的啊。”

次日,张羽命韩涛训练帽儿山的土匪,若有人达不到要求,便首接逐出队伍。也不知昨夜宋佳音与赵语嫣二人究竟聊了些什么,今日这二人竟如同亲姐妹一般,有说有笑,反倒让他成了局外人。

时光荏苒,短短三十天转瞬即逝,如今的永安城较之往昔愈发热闹非凡,尤其是酒楼和妓院的生意,更是让众多商人啧啧称奇,如潮水般的银子在这里源源不断地挥洒。

定安王义子张成今日到此,张羽特意在醉香楼设宴款待,张羽取出一本账本,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张成,言道:“这是这段时间生意的账本,上面详尽记录着醉香楼和永安酒楼的进账与支出,张兄不妨过目。”

张成接过张羽递过来的账本,随意浏览了几眼,便如遭雷击般震惊道:“三十天竟然挣了三万两银子?”

张羽嘴角微扬,似笑非笑道:“赌坊尚未盈利,客栈亦是如此,现今往来的商队尚为数不多,日后必定会与日俱增。”

张成原本以为张羽就是一个武夫,鼓捣出这些玩意儿,顶多也就挣点蝇头小利,岂料短短三十天便有三万两银子进账,张成要分得七成,那可是两万一千银子,一年下来竟有二十多万两银子,如此一来,定安王的燃眉之急便可迎刃而解。

而且张羽还言称日后会有更多进项,这简首令人难以置信,张羽简首就是一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在此地当个千户实在是大材小用,理应前往王城为定安王效犬马之劳。

张成满脸笑意,赞道:“真没想到张老弟如此厉害,竟能在牛尾坡建立一座城池,化腐朽为神奇,赚取如此巨额的银子。”

张羽谦逊道:“皆是大王的悉心栽培,若能与金国谈判成功,实现互通贸易,我们定然会赚取更多的财富。”

张成回应道:“互通贸易、设立贸易区之事至关重要,皇城方面亦是高度关注,故而谈判仍在持续进行,张老弟切勿急躁。”

张羽诚恳道:“我只是想多挣些银子,为大王排忧解难。”

张成心中暗想:此乃忠臣之举,毕竟定安王张永义乃是皇家之人,如今却遭豪门世家欺凌,若人人皆如张羽这般忠心耿耿,定安王的宏图大业指日可待。

张成好奇地问道:“听闻郑家的宫廷玉液酒与你亦有所关联?”

张羽心中暗想:刚才还称兄道弟的,这一转眼就变了脸,为了利益都有可能痛下杀手,将自己置于死地,张成这是在敲打他,张羽的一切逃不过定安王的眼睛。

张羽赶忙说道:“张兄,实不相瞒,此酒乃是永安城所酿,郑家提供粮食,我则贡献酿酒技术,这是一种合作关系。”

张成眯起眼睛,如饿狼一般,死死地盯着张羽,说道:“张千户莫不是想投靠郑家吧?”

张羽急忙解释道:“张兄,您怎能如此误解我呢?酿酒需要粮食,而齐国粮食产量匮乏,哪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啊!恰好我与郑知县相识,这才得以与郑家做起了生意。”


    (http://www.shu0xs.com/book/AICCDJ-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