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安纸贵不见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三章 长安纸贵不见书

 

从秦国公府出来,己是三更时分。

长安城的街道上,万籁俱寂,只有更夫的梆子声,在清冷的夜色中,远远地回荡。

李玄策没有回安业坊的据点,而是独自一人,缓步走在朱雀大街上。他的脑海中,反复回响着秦琼最后那句话。

柳公权。

书生。

他早有猜测,但当这个名字被证实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杀意,反而沉淀了下来,化作了如深海寒冰般的冷静。

他知道,对付柳公权,不能用对付周文渊的方式。一刀杀了,太便宜他,也太愚蠢。那只会坐实自己“人屠”的凶名,让天下士子同仇敌忾,让“清流”的余孽借机反扑。

他要做的,是诛心。

他要让这位受万世景仰的“文宗”,在青天白日之下,在所有崇拜他的门生面前,亲手撕下自己的画皮,露出里面腐臭的脓疮。

他要让“柳公权”这三个字,从一座丰碑,变成一滩烂泥。

……

第二日,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始在长安城中出现。

城中各大书铺,无论是官办的,还是私营的,所有与柳公权有关的书籍、字帖,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有人出再高的价钱,也买不到一纸一页。

书铺的掌柜们对此讳莫如深,只说是被人提前订走,或是暂时缺货。

紧接着,流言西起。

有说,是柳公权自觉学问不够,要将所有著作收回,重新修订。

有说,是朝中某位大人物,极为欣赏柳祭酒的书法,故而将市面上所有真迹字帖,悉数收购,私藏赏玩。

更有甚者,说柳公权近日夜观天象,自觉大限将至,故而将所有心血之作收回,欲要效仿古人,焚书以殉。

这些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一时间,长安城中议论纷纷。本就一字难求的“柳体”书法,更是被炒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天价。

“长安纸贵”,竟是因为买不到柳公权的书。

这件奇事的背后,自然是李玄策的手笔。

安业坊的据点内,李福正向他汇报。

“公子,都办妥了。”李福的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和金钱,一夜之间,扫空了市面上九成以上的柳体书籍和字帖。剩下的那一成,也被我们放出的风声,炒成了天价,寻常人根本买不起。”

“很好。”李玄策点了点头,“第二步呢?”

“也办妥了。”李福笑道,“咱们的人,己经扮作各地的书商,在国子监门口守着了。他们放出话去,说柳祭酒德高望重,其墨宝乃是天下至宝,愿以三倍的价钱,收购柳祭酒的任何手稿、书信,乃至片纸只字。”

李玄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釜底抽薪,再扬汤止沸。

他先制造“稀缺”,让柳公权的作品变得珍贵无比。然后再放出“利诱”,让这种珍贵,变成实实在在的金钱。

他要让柳公权身边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手中的任何一张废纸,只要是柳公权的真迹,都能立刻换成够他们吃用一年的钱。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当这种考验,来得如此轻易,又如此时。

“公子,您这一招,实在是高。”张猛在一旁听得叹为观止,“这是要让柳公权,变成一座被自己门生故吏搬空的金山啊。”

“金山?”李玄策摇了摇头,“我不要金,我要的是藏在金山里的那根导火索。”

他看向李福:“福伯,我要你找的人,找到了吗?”

李福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找到了。国子监里,有一名叫‘赵康’的监生。此人出身贫寒,才学却极高,三年前,曾是柳公权最得意的门生。但不知为何,后来却被柳公权厌弃,屡次打压,至今未能入仕,在监中郁郁不得志。”

“原因呢?”

“据说,是因为一次酒后,这赵康无意中,撞破了柳祭酒与一位‘客人’的夜谈。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但从那以后,赵康便失了恩宠。”

李玄策的眼睛,眯了起来。

“派人去接触他。”他缓缓说道,“告诉他,有人,可以帮他实现抱负。但前提是,他得拿出足够的‘投名状’。”

……

国子监,一处偏僻的学舍内。

赵康正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着经义。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落魄与不甘。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猫叫。

赵康神色一动,他放下笔,走到窗前,推开窗。

窗外空无一人,只有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只锦盒。

赵康犹豫了一下,将锦盒取回屋内,打开。

锦盒之内,没有金银,只有一卷书稿。书稿的封面上,写着三个字——《帝王策》。

赵康浑身一震。这《帝王策》,乃是纵横家失传己久的禁书,讲的全是权谋制衡、帝王心术之道。他曾在一本古籍的注脚中,见过此书的名字,只当是传说。

他颤抖着手,翻开书稿。里面的字迹,刚劲有力,见解更是鞭辟入里,远超他平生所学。

他正看得入神,忽然发现,书稿的末尾,夹着一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句话。

“怀璧其罪,可有良枝可栖?”

赵康握着纸条,手心全是汗。他知道,这不是巧合,这是有人,在向他抛出橄榄枝。

他枯坐了一夜。

天亮时,他将那本《帝王策》小心地藏好。然后,他从床下的一个暗格里,取出了一个小小的铁盒。

铁盒里,珍藏着一张看似寻常的练字废纸。

那是三年前,他无意中从柳公权书房的纸篓里,捡到的。

纸上,用柳公权的笔迹,模仿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字体。那字体,他后来知道,是镇国公李靖的笔迹。

而在废纸的角落,还用蝇头小楷,写着几个字。

“……草原红,入酒,无色无味……”


    (http://www.shu0xs.com/book/AIBJBB-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