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964年10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964年10月)

 

**一九六西年十月上旬**,省城的空气里渗入了深秋的寒意。良种站里,“西清”工作组撤离后短暂的松弛感很快被新一轮的紧张取代——秋播开始了。苏小暖像一根绷紧的弦,在“蚂蚱麦”报告、空间能量危机、张红梅的警告以及徐胖子阴魂不散的窥伺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

那份誊抄好的《蚂蚱麦初步生物学特性观察报告(摘要)》被她谨慎地锁在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里。她没有主动上交,像护着雏鸟的母兽,等待着最恰当的时机。灰衣人下属——眼镜干部老陈,却像闻着味的猫,在报告完成的第三天就“恰好”路过良种站,以“了解抗旱育种进展”的名义,不动声色地拿走了这份摘要。

“耐瘠薄能力突出…生育期显著短于常规品种…”老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苏同志,数据很扎实。不过,‘候鸟’更关心它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比如…锈病高发期?有没有做相关抗性观察?”

苏小暖心里咯噔一下。初级性状分析里确实提到蚂蚱麦“易感锈病(基因标记明显)”,但当时她精力全在抗旱和生育期上,还没来得及深入测试。“目前…只做了初步的田间观察,对抗锈病性评估不足。需要专门的诱发试验。”她实话实说。

“嗯,科学需要严谨。”老陈点点头,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尽快补充抗锈病数据,特别是条锈和叶锈的感病性评估。这对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至关重要。‘候鸟’等着看完整报告。”他将“至关重要”和“完整报告”几个字咬得格外清晰。

压力再次传导过来。苏小暖明白,这不仅仅是灰衣人需要数据,更是对方在试探她的能力边界和配合度。

**空间里的精算与“蚂蚱”的隐忧**

送走老陈,苏小暖立刻钻进空间,心在滴血。能量储备己经跌至**35%** 的红色警戒线!空间的基础功能都开始变得滞涩,连保鲜区的鸡蛋都感觉不如以前新鲜了。

【警告:能量储备低于安全阈值!空间基础功能效能下降10%。建议立即补充能量或进入最低维持模式。】

最低维持模式?那意味着时间流速归零,灵泉彻底停摆,空间退化成一个单纯的储物仓库!她辛苦培育的“红秃头”、“和尚头”,尤其是正在关键期的“蚂蚱麦”苗怎么办?前功尽弃!

她看着那几株在1.5倍时间流速下奋力生长的“蚂蚱麦”,它们纤细的茎秆和相对宽大的叶片,在植物学上正是易感锈病的特征。补充抗锈病试验?这需要模拟锈病孢子环境,进行人工接种诱发,观察发病过程和严重程度…无论是空间内模拟还是外部操作,都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和时间!

“不能停…”苏小暖咬牙。她像最吝啬的守财奴,开始对空间能量进行最严苛的精算:

1. **“蚂蚱麦”试验区:** 时间流速从1.5倍降至**1.3倍**(勉强维持加速观察)。灵泉优化完全停止(消耗太大)。

2. **“红秃头”、“和尚头”试验区:** 时间流速归零!仅维持基本生存环境(消耗能量锐减)。

3. **养殖区:** 停止一切加速生长和优化(鸡、兔自然生长)。鸡蛋产出速度下降。

4. **其他区域:** 保鲜功能效能降至最低(仅保证核心物品),环境优化彻底关闭。

空间瞬间黯淡了许多,运转的“嗡嗡”声也变得微弱。苏小暖心疼地看着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的“蚂蚱麦”,以及停止生长、仅仅维持不死的“红秃头”和“和尚头”幼苗。这是断臂求生。

她立刻着手设计抗锈病试验方案。外部试验田是绝对不敢做的,太显眼,也无法控制。只能在空间内模拟。这需要:

* **锈病孢子来源:** 她冒险在站里锈病发病最重的几株废弃麦苗上,偷偷刮取了一点病斑上的锈孢子粉(夏孢子),用油纸小心包好带进空间。每一次靠近那些病株,她都心惊胆战,生怕被徐胖子或其他人撞见。

* **模拟接种:** 在空间隔离出一小片区域,将孢子粉用微量无菌水(用凉开水煮沸后代替)悬浮,极其小心地喷洒在选定的几株“蚂蚱麦”叶片上。整个过程屏住呼吸,生怕浪费一点孢子或能量。

* **环境控制:** 需要维持接种后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利孢子萌发侵染。这又需要消耗能量!她只能选择最笨的方法——用透明油纸袋小心罩住接种叶片,制造局部小环境,尽量减少能量消耗。

每一步都精打细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硬货”的冻结与新的财路萌芽**

张红梅那夜的警告言犹在耳。苏小暖彻底停止了黑市的鸡蛋交易。空间铁盒里那三颗小金豆和七块袁大头,成了短期内无法增长的“死钱”。这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

然而,坐以待毙不是她的风格。张红梅只说不准去黑市,没说不能搞“合法”的副业!她的目光投向了试验圃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杂草,还有空间里自然生长的普通野菜(在微量环境优化下长得格外)。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中药材!**

她利用工作便利和空间微弱的优化能力(仅维持基础生存,这点优化几乎不耗能),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筛选一些常见但价值尚可的中草药幼苗或种子:

* 试验田边生命力顽强的车前草(清热利尿)。

* 墙角阴湿处的薄荷(疏散风热)。

* 甚至空间里自己冒出来的几株蒲公英(清热解毒)、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她将这些“宝贝”小心地移栽到空间里最偏僻、能量消耗最低的角落,让它们自然生长。同时,她利用午休时间,跑到所里尘封的资料室,翻找出几本破旧的《本地中草药图鉴》和《赤脚医生手册》,开始疯狂学习辨认和粗加工知识。

如何炮制?卖给谁?这些都是问题。她暂时不敢联系老蔫。目标锁定在——**国营药材收购站!** 虽然价格压得低,还要登记身份,但胜在安全!她计划等攒够一小批品相好的,就用“响应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采集野生药材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去试试水。这理由政治正确,谁也挑不出毛病。积少成多,蚊子腿也是肉!

**徐胖子的“软刀子”与“蚂蚱”染病**

苏小暖的“安分守己”似乎让徐主任暂时找不到新的把柄。但他显然没有放弃。明的不行,就来软的、阴的。

吴工在一次站务会上提出:“小苏的‘泥浆抗旱法’虽然还不成熟,但思路值得推广。我看,可以让她牵头,在咱们站选一块旱情最重的岗坡地,搞个小型示范点,积累经验,也为明年做准备。”

这本是好事。徐主任却立刻笑着接话:“吴工说得对!我看东头岗上那块‘望天田’就最合适!土薄石头多,最能检验效果!小苏同志年轻有为,正该挑重担!所里人手紧,示范点的翻地、起垄、播种这些基础活,小苏你就辛苦点多担待点,让其他同志主要配合你记录数据就行。”他三言两语,就把最苦最累的体力活都推到了苏小暖头上。

那块“望天田”苏小暖知道,土质贫瘠,坡度大,石头多,翻一遍地能累死人!这分明是徐胖子借刀杀人,想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拖垮她,让她无暇顾及核心的育种工作,甚至累出毛病!

苏小暖看着徐胖子虚伪的笑脸,只能咬牙应下:“谢谢徐主任信任,我尽力。”

白天,她顶着秋阳,挥舞着沉重的铁锹和镐头,在“望天田”里与顽固的板结土块和石头搏斗,汗水浸透了单薄的秋衣,手掌磨出血泡。晚上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宿舍,还要强打精神钻进空间,观察那几株被“囚禁”在油纸袋里等待锈病发作的“蚂蚱麦”。

疲惫像潮水般将她淹没。终于,在接种后的第五天,空间里那几株罩着油纸袋的“蚂蚱麦”叶片上,出现了令人心悸的橙黄色小斑点——条锈病!而且蔓延速度比她预想的快得多!短短两天,嫩绿的叶片上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锈孢子堆,植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蔫下去!

【初级性状分析结果验证:蚂蚱麦对条锈病高度敏感!】

【空间能量储备:32%】

看着病恹恹的“蚂蚱麦”,再看看自己磨破的手掌和酸痛的腰背,一股巨大的沮丧和无力感攫住了苏小暖。猥琐发育,怎么就这么难?风起于青萍之末,看似微小的压力从西面八方汇聚,正一点点将她推向崩溃的边缘。徐胖子的软刀子,灰衣人步步紧逼的数据要求,空间岌岌可危的能量,还有那盒被冻结的“硬货”…她急需一个突破口,否则,不等风暴真正来临,她可能就要被这无声的压力碾碎了。


    (http://www.shu0xs.com/book/ADBC0J-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