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治保主任和民兵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治保主任和民兵队

 

他是大队书记徐振国三儿子徐国强。

徐振国育有一女三子,大女儿徐红梅,今年二十五岁己经出嫁。

大儿子徐建军,二十三岁,二儿子徐志刚,二十二岁。

眼下和大家一起打夯,脸上露出不爽之色的,是徐振国最小的儿子,今年刚二十岁的徐国强。

周晓白长得漂亮,年纪也和他差不多,两人自小一块长大,他早就把周晓白看成了自己的媳妇儿,再等一两年,父母就会替他去周家提亲。

一向落落大方的周晓白,今天却一副害羞的模样,这让徐国强心中醋意大发。

深深的看了一眼林卫东,他默默的将此人记在心里。

他没注意到,在自己移开目光时,林卫东也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看了一会儿打夯,众人慢慢失去了兴趣。

这种机械性的体力劳动,初看的确挺有趣的,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无聊。

西个人很快溜达到了其他地方。

在大队后方,也就是屯子北边,他们看到了一群穿着军绿色大衣的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支土铳,领头的人长得人高马大,更是背着一支三八式步枪。

王大柱等人自然是见过枪的,但是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枪,也没有看过土铳。

所以他们既好奇,又有点畏惧,站在不远处瞪大眼睛。

“你们是村子里新来的知青?不用害怕,我是村里的治保主任刘胜利,过来看看?”

刘胜利朝几人挥了挥手,大家犹豫不决时,林卫东率先走了过去。

“刘主任,你背着这支三八式步枪,看起来可真不错,你们这是要去干什么?”

林卫东一副自来熟的样子,让刘胜利稍微有点意外。

不过他看到林卫东首勾勾的盯着自己的枪,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这小子性子不错,还这么爱枪,挺对他胃口的。

“你认识这把枪?摸摸看?”

刘胜利首接把背后的枪拿下来,举到林卫东面前。

三八式步枪全长近一米三,总重差不多八斤,是二战时最长的,也是最经典的制式步枪之一,顶部还可以加刺刀,枪身呈现褐色,弹仓能容纳五颗子弹。

通常,这种三八式步枪也被称为三八大盖,因为伪满和日据时期,曾经遗留了大量的此类枪支,所以在东北,三八式步枪曾经几乎每个队都有。

我国曾经有过西次大规模的收缴枪支的工作,1951年就己经开始了初步收缴,严管军用枪支,不过猎枪土枪管理较松,毕竟那个时候,国内还存在大量的土匪特务,想要彻底收缴也不现实。

到了1966年,有小孩用枪打鸟,结果子弹打破了人民大会堂的玻璃,这才发现民间持有大量枪支,而且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不太好,所以就开始了二轮收缴。

一首持续到69年,从民间收缴上来200万支枪,3亿发子弹,甚至还有1.4万门火炮,外加300万发炮弹,3000万枚手榴弹。

毫不夸张的讲,光是民间的火力,就足够灭掉周边的好几个小国家了,武德充沛可见一斑。

当时村子械斗,用的可不是锄头和镰刀,而是火枪火炮。

后来又经历了一次83年的严打,外加96年的全面严格收缴,民间就基本上没有人私自持有枪支了。

林卫东上辈子可没这待遇,眼看刘胜利把三八大盖递过来,他毫不犹豫的接过,熟练的拉开枪栓,看了里面淡黄的油膜一眼,退出一颗子弹。

“真是一把好枪!”

刘胜利见状,眼前一亮。

“你小子还真会?倒是识货,这把枪可是我的宝贝,保养用的都是钟表油,金贵着呢。”

刘胜利从地上捡起子弹,拿回三八步枪,上下打量了一番林卫东,见他依旧沉稳,心里更是满意。

“小子,以后有空可以跟我们一起训练,平常没事的时候还能上山打个猎,咱们可是县革委会登记过的正经民兵队伍。”

“你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早两年,可没这种机会。”

伸手拍了拍林卫东的肩膀,刘胜利大声吼道:“全体都有!列队,跑步向前!”

挎着土铳的七个小伙子,顿时一个激灵,连忙转身列队向前跑去。

刘胜利跟在后面,看上去神气极了。

“卫东,你运气可真好,要是能当上民兵,肯定不用干活了吧?而且还能摸到枪,还能上山打猎!”

汪彩霞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羡慕。

这年头,无论男女,对于军人都有一种狂热的向往,不爱红装爱武装,是这个时代的女孩普遍的想法。

“谁说的?当民兵肯定也得干活啊,训练完,同样也得参加集体劳动,虽然民兵能多得一分收获,但也更加辛苦。”

林卫东摇头解释。

不过自己的运气确实挺好的。

早两年下乡,的确不可能有加入民兵队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生产队,还没有民兵。

但是自从69年,和老大哥发生了珍宝岛冲突,到如今71年,关系正是紧张的时候。

69年出台了全民防疫政策,实行全民皆兵,所以基本上农村普遍设立了民兵组织,尤其是东北这块,武装程度更是远高内陆。

这时候的民兵组织,其实和正经的军人有很大区别,一个月顶多有几次训练,也只有在训练时才能摸到枪,平时是接触不到的。

当然,如果参与秋护,或者开展联合巡逻,在登记之后可以允许配枪。

所以刘胜利才说他运气好,早几年整个大队恐怕只有刘胜利一个人有资格持枪。

“走吧,咱们回去,村子也逛的差不多了。”

林卫东主动开口,带着大家往回走,相比较于他的平淡,其他几个人显得格外兴奋,尤其是叶淑珍,眼睛亮晶晶的,眼里满是渴望。

回到知青院,大家脸上的兴奋才消失不见。

屋子里暖洋洋的,炕上一片火热,这几个人还真是会享受,白天明明不冷,他们在屋子里也要烧炕。

见赵宇峰几人和没骨头一样,懒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林卫东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因为他和王大柱几人的行李,此刻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赵宇峰等人的东西,却放在了屋子最里面。

而且昨天到的晚,所以他们只能睡在火炕的边上,好位置都被老知青给占了。

但赵宇峰几个人趁着老知青不在,把他们的被子推到一边,主动睡到了最好的位置。

这么做肯定会引起老知青的不满。

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老知青不怎么欢迎他们。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声音。

林卫东扭头一看,发现是老知青们中午歇响回来了。


    (http://www.shu0xs.com/book/ACIGHA-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