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西出阳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西出阳关

 

光绪元年正月廿五的北京城,积雪在屋檐上冻成了冰棱,像一串串倒挂的水晶。左宗棠站在陕西巷驿馆的窗前,望着外面被白雪覆盖的胡同,手里把玩着那枚从兰州带来的铜制炮捻。再过三天,他就要离开京城,返回兰州筹备收复新疆的军务了。

“大人,文祥大人派人送来了这个。” 周良材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木盒上刻着精致的云龙纹,锁扣是纯金打造的,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左宗棠打开木盒,里面铺着厚厚的红绒布,放着一枚羊脂白玉印章,上面刻着 “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十个篆字。玉质温润,刀法精湛,一看就知道是宫廷御制。旁边还有一份圣旨,用明黄色的绫缎包裹着,上面盖着鲜红的玉玺。

“文大人有心了。” 左宗棠拿起玉印,入手冰凉,却让他觉得无比沉重。这枚印章,不仅代表着朝廷的信任,更代表着千钧的责任。他将玉印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贴身藏好。

“大人,还有件事。” 周良材的脸色有些凝重,“刚才去户部领饷银,他们说…… 李中堂有令,陕甘的协饷要延迟发放,说是要优先保障北洋水师的经费。”

左宗棠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李鸿章又在搞什么鬼?” 他走到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递给周良材,“你拿着这个去见文祥大人,让他想想办法。告诉户部,若是饷银不到位,收复新疆的事,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周良材刚走,驿馆老板就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左大人,英国公使馆派人送来帖子,请您明天去使馆赴宴。”

“英国公使馆?” 左宗棠有些意外。他与英国人没什么交情,不知道他们突然请他吃饭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接过帖子,看了一眼上面的日期和时间,淡淡道:“知道了,我会去的。”

第二天,左宗棠换上一身崭新的锦鸡补服,带着周良材前往英国公使馆。公使馆位于东交民巷,是一座西式建筑,门口站着几个穿着红色制服的卫兵,手里拿着闪亮的步枪。走进使馆,里面的装饰更是奢华,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水晶吊灯在天花板上闪烁着,墙上挂着大幅的油画,画的都是英国的风光。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早己在客厅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的英国人,头发是金黄色的,眼睛是蓝色的,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看到左宗棠进来,他连忙起身迎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左大人,久仰大名。能够邀请到您这样的贵客,是我的荣幸。”

“威妥玛公使客气了。” 左宗棠拱了拱手,在沙发上坐下。他不习惯坐这种西式的沙发,觉得不如中式的太师椅舒服。

侍女端来咖啡,浓郁的香气弥漫在客厅里。威妥玛抿了一口咖啡,放下杯子,话锋一转:“左大人,听说您即将率军收复新疆?”

“正是。” 左宗棠点点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威妥玛笑了笑,说道:“左大人,恕我首言,新疆的局势十分复杂。阿古柏政权得到了我们英国的承认,而且……” 他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狡黠,“俄国人也对新疆虎视眈眈。依我看,不如让阿古柏独立,成为一个中立国,这样既能避免战争,又能保障英国在新疆的利益。不知左大人意下如何?”

左宗棠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威妥玛公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新疆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阿古柏是侵略中国的匪徒,我们绝不可能承认他的政权。至于英国的利益,只要不损害中国的主权,我们可以商量。但若是想分裂中国的领土,恕我不能答应。”

威妥玛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左大人,您何必这么固执呢?战争只会带来流血和牺牲,对谁都没有好处。不如……”

“不必多说了。” 左宗棠打断了他的话,站起身,“我还有军务在身,就不打扰公使先生了。告辞。” 说完,他转身就走,丝毫没有留恋。

回到驿馆,左宗棠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没想到英国人竟然也想插手新疆的事务,看来收复新疆的道路,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收复新疆的决心。

正月廿八,左宗棠终于要离开京城了。文祥亲自来送行,还带来了十万两饷银。他握着左宗棠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季高公,这十万两银子是我从内务府挪用的,你先用着。剩下的饷银,我会尽快给你送来。新疆的事,就全靠你了。”

“文大人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左宗棠郑重地拱了拱手,翻身上马。

周良材牵着马,跟在他身后。驿馆的伙计们也都出来送行,站在门口向他挥手致意。左宗棠回头望了一眼这座他只待了短短几天的城市,心里五味杂陈。这里有朝堂的纷争,有列强的觊觎,但也有像文祥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知道,自己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这里,但他别无选择。

队伍出了崇文门,沿着官道向西行进。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前来送行,他们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馒头,往士兵们的手里塞。左宗棠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在支持着他。

走到卢沟桥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左宗棠下令在桥上休息一晚。站在卢沟桥的狮子旁,望着远处被夜色笼罩的北京城,他的心里感慨万千。这座古老的石桥,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衰,多少战争的惨烈。如今,他也要从这里出发,去进行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

“大人,您看那边。” 周良材指着远处的天空。只见天空中升起了一盏孔明灯,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紧接着,又有一盏、两盏…… 越来越多的孔明灯升了起来,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照亮了夜空。

“是文大人他们在为我们送行。” 左宗棠的眼眶有些。他知道,这些孔明灯不仅代表着朋友们的祝福,更代表着朝廷和百姓的期盼。他勒住马缰,朝着北京城的方向深深一揖,然后调转马头,继续向西行进。

队伍行至保定府时,遇到了一支从甘肃赶来的军队。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正是他的老部下刘锦棠。刘锦棠看到左宗棠,激动得热泪盈眶,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大人,末将终于等到您了!”

“毅斋(刘锦棠字),起来吧。” 左宗棠连忙下马,扶起刘锦棠。他看着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心里十分欣慰。刘锦棠作战勇猛,足智多谋,是他收复新疆的得力干将。

“大人,甘肃的情况怎么样?” 左宗棠问道。

刘锦棠的脸色沉了下来:“大人,甘肃的情况不太好。去年大旱,粮食歉收,很多百姓都吃不饱饭。而且,回民军还在不断作乱,形势十分严峻。”

左宗棠的眉头皱了起来:“看来,我们得先解决甘肃的问题,才能安心收复新疆。” 他想了想,对刘锦棠说:“毅斋,你先带一部分军队回甘肃,安抚百姓,平定回民军。我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向西,去兰州筹备军务。”

“是,大人。” 刘锦棠郑重地拱了拱手,带着一部分军队离开了。

左宗棠率领着剩下的队伍,继续向西行进。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二月中旬,他们抵达了兰州城。

兰州城的百姓听说左宗棠回来了,都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他们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左宗棠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十分激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回到了这个他奋斗了多年的地方,回到了这个他即将踏上收复新疆征程的起点。

回到总督府,左宗棠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了甘肃的文武官员,商议收复新疆的军务。他首先听取了各方面的汇报,了解了新疆的局势、甘肃的粮饷情况以及军队的备战情况。然后,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各位,收复新疆的战争即将打响。” 左宗棠看着在座的各位官员,语气坚定地说,“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战争。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奋勇杀敌,为朝廷争光,为百姓争气!”

“誓死追随大人,收复新疆!” 官员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声音洪亮,震得屋顶的瓦片都在颤抖。

左宗棠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官员,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有了朝廷和百姓的期盼,他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收复新疆,还国家一个完整的领土。

夜色渐深,兰州城渐渐安静了下来。左宗棠站在总督府的窗前,望着外面被月光照亮的兰州城,手里紧紧握着那枚 “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的玉印。他知道,明天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他的目光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他魂牵梦绕的新疆,是他即将为之奋斗终身的地方。


    (http://www.shu0xs.com/book/ACHACH-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0xs.com
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